墨書 Inktalez
臨江城,地處江南,舊稱「富川」。
其境內有一座寶山,蘊藏豐富礦產。
傳說當年一位將軍征戰路過臨江城,得一神諭:「有富川,戰亂生;臨江寧,天下平!」
從此,便改「富川」為「臨江」。
這不過是傳說罷了。
臨江城是魚米之鄉,風光秀麗。
最出名的,是位於臨江城東南的一處湖泊,因湖中小島形似展翅欲飛的仙鶴,故而得名「鶴湖」。
其餘諸如清風園、錦繡園、望湖亭等,美景眾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知道這兩句詩的人不少,但又有幾人知道,臨江城的大佛寺乃是這四百八十寺之一。
昔日,先皇下令開鑿運河,臨江城正好在其中,也正是因為這條運河,才造就了臨江城後來的繁榮。
而臨江城南門碼頭,是連接京城、金陵、江州的水路要衝,每日船隻往來,熱鬧非凡。
許多討生活的人,船夫、苦力、小偷……每天都把南門碼頭擠得滿滿當當。
船夫被稱作「船家」,苦力被叫做「賣力氣的」,小偷被喚作「梁上君子」,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幫派,平日裡互不干擾。
蘇寒帶着自己的小隊,來到南門碼頭,看到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大家都覺得新鮮好奇。
就聽到一聲悠長的吆喝:「磨——剪子嘞……鏘——菜刀……」
「什麼意思啊?」人多,也看不到吆喝的攤子在哪,蘇瑤好奇地問道,「在那吆喝什麼呢?」
張炎曾來臨江城執行過幾次任務,笑着說:「喊的是『磨剪子,鏘菜刀』。臨江城人說話喜歡帶個『嘞』字。剪刀叫剪子嘞,菜刀叫菜刀嘞,年紀大的叫老嘞,脾氣火爆的人叫暴嘞……大凡臨江城、金陵等地,磨刀的都是從外地來的,很少有本地人。師傅帶徒弟,只收同鄉,外地人一概不收。」
「老張,挺熟悉的啊。」蘇寒也笑了,他雖然聽聞過臨江城,但從未踏足過,「走,找那家酒館去。」
南門碼頭大大小小的酒館眾多,可要找到一家沒招牌的,還真不太容易。
找了差不多半個多時辰,終於在小石橋附近的一條巷口找到了。
沒有招牌,但門口掛着一盞舊燈籠,只有一盞。
這就是標記。
店裡生意還不錯,有三桌客人在吃飯。
蘇寒他們一進去,裡面只有一張小方桌,六個人坐得很擠。
最特別的是,酒館雖小,居然有個店小二。
一般像這樣的小酒館,要麼是夫妻店,要麼是老闆兼店小二兼廚師。
店小二慢悠悠地過來,一張嘴:「有清蒸魚、丸子湯、八大碗……」
沒有菜單,全靠店小二一張嘴報菜名。
等他說完,蘇寒一笑:「我要一份臨江燒雞,裡面加兩個臨江特產肉丸子,多放姜。」
一聽這話出口,店小二臉色就是一變,聲音壓低:「等着。」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