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夏,麥收忙完,高橋鎮大部分村莊都在鎮政府的指導下如火如荼地規劃了韮菜基地、芹菜基地、包菜基地、胡蘿蔔種植……鎮裡從省農大、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植保所請的技術人員四處培訓指導。
除了露地的品種,一些新的蔬菜大棚也開始自發的建了起來。
最新數據顯示,高橋鎮已有上規模的塑料製品廠、冷拔絲廠三十餘家,毛鎮長親自走訪了一部分企業,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興旺景象。
讓他興奮的不僅是這些,在他調研的過程中,還發現部分村莊建起了養雞場,蛋雞、肉雞都有,其中幾家還頗具規模。
位於106國道旁的禽業設備交易市場已經有了雛形,到不了年底,就能投入使用,屆時,高橋鎮所有相關企業的產品都將在這裡集散,既可避免企業間壓價競爭,造成惡性循環,客戶也不用再一家一家的去收購。
市場奠基的時候,冀南市分管鄉鎮企業的副市長、冀南市農業局局長、冀南市畜牧局局長,冀南市商業局局長、冀南市計劃經濟委員會主任,安南縣縣委、政府的李高強、江汝明親自拿鐵鍬鏟了土,相關新聞不僅上了《冀南日報》,就連《江北日報》(農村版)也以半個版的篇幅做了報道。
同時,以這個還未竣工的市場為中心,周邊還悄沒聲地開了好些門店,有經營獸藥飼料的,經營種子種苗、農藥化肥的,經營噴淋灌溉設備的……
原來的荒地儼然發展成了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市場。
胡若雲已經高三了。
兩年多來,雖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己以及家裡還有一些人的狀況,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明年就高中畢業了,就自己這學習水平,鐵定是考不上大學的,真的要循着記憶去讀一個實用人才的大專嗎?
那兩年自己可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的,不僅浪費時間,更是浪費生命、浪費金錢,他不想再重蹈覆轍!思來想去沒有眉目,那就先走着說着吧。
田裡的玉米已經一人多高了,老爹胡起華、二叔胡振華現在好像年輕了很多,每天起早貪黑地到鄉上的磚瓦廠給人家往下面村里送磚,好像要把上半輩子的窮苦日子再找補着過一遍。
一個多月都沒有下雨了,胡若雲得在這個周末回家澆地。
小鳳、小虎看哥哥回來了,也是一步一趨地跟在身後熱烈地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就連胡若雲在田裡澆地也拿着小鐵鍬跟在後面有樣學樣,想想原來弟弟小胡的少言寡語、想想妹妹舊衣服上摞着的補丁……再看看現在無憂無慮的樣子,胡若雲感慨萬千。
經濟基礎不但決定上層建築,還影響着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況、一個人的心靈境遇。
老娘趙美榮多少年來臉上都是沒有光彩的神色,現在再看,面色紅潤,眼裡閃着躍動的光彩。不但沒有了煎熬和愁苦,還時不時哼上一段豫劇《朝陽溝》:「祖國地大建設一日千里,看不完數不盡勝利的消息……」
不到一天半,胡若雲就帶着兩個「小跟屁蟲」把地澆完了,好像也沒有覺得多累,臨回學校時又給了小鳳和小虎一人一塊錢:「以後零花錢問哥要,只要是不亂花,多少哥都給。」
兩個人高興的連連點頭答應。
星期一,收到《故事匯》編輯部寄來的一個大大的包裹。
自己的那篇《人性禁島》已經連載完了,據責任編輯周冬老師說反響極好,並轉來一大包全國各地讀者寄到編輯部,委託轉交作者的信件,同時告知:
一、經編輯部研究決定,為胡若雲頒發《特約作者》證書,希望胡若雲一如既往地支持《故事匯》,向《故事匯》供稿。
二、決定將《人性禁島》的十四期連載內容結集、出版一個單行本,希望胡若雲再對原文做一些延伸,字數在十五萬字左右,雜誌社單獨支付版稅。
三、《故事匯》會在近期發布一個《人性禁島》單行本的征訂啟事,希望胡若雲能就創作感悟、自我介紹、增補內容概要等方面寫一篇文字,編輯部將擇期在封二的黃金位置刊發,以此與全國的讀者朋友產生互動!
這可是一個大大的驚喜!
一封一封地拆那些讀者來信,除了希望能繼續寫下去的,還有一大部分是肯定和鼓勵:
「寫得非常好,引人入勝,尤其是主人公的精神……」
「看後覺得情節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支持作者繼續努力!」
「不錯,該小說氣勢恢宏,時空跨度大,涉及眾多異國風情,多種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人物的描寫,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可讀性強……」
為什麼評價都是這麼好呢?
——畢竟不是現在的網絡時代,鍵盤一敲想怎麼黑就怎麼黑。那個時候,很少有人無聊到花錢買郵票寫信罵上門去。
《故事匯》是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通俗讀物之一,預見的未來里,同樣版面大小的廣告,刊登在《故事匯》上,費用絕對是最高的,因為他的發行量太大了,所產生的廣告效果和回報也好。
封二給自己一個整版的篇幅!胡若雲要好好考慮一下如何植入自己的「廣告」。
這個機會,他決定給老固鄉黨政辦主任柴紅敏,這個便宜哥哥始終對自己親熱有加,還幫自己牽上了鄉供銷社那條線,讓自己和二叔家沒少沾光。
又是一個周六,上午就和班主任請了假,騎車回來直奔老固鄉黨政辦,柴紅敏對胡若雲的到來表示了熱情的歡迎。
老固鄉糧管所的事已是過去式了,但去年高橋鎮「現代化商業街打造」被緊急叫停,鎮長、書記、副鎮長……被處分、降級、降職,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面前這個半大孩子。
喝着柴紅敏泡的茶,胡若雲談了自己的思路,柴紅敏越聽眼睛越亮,稍頃,他急不可待地伸出手:「兄弟,你先稍停一下,我去找一下馮鄉長,咱到他辦公室談。」然後不等胡若雲回應,轉身就跑了出去,不到兩分鐘又跑了進來:「走,馮鄉長在辦公室,咱們一起過去!」
胡若雲有點措手不及,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
跟着柴紅敏出了黨政辦,胡若雲就看見有過一面之緣的馮鄉長在旁邊一個辦公室門口朝這邊招手,也連忙舉手示意。
和馮鄉長握手,柴紅敏在一邊為他們撩開門上的帘子。
馮鄉長開門見山:「小胡,情況小柴大概說了,鄉里全力支持、全力配合!你可知道,現在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咱們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產業結構單一……亟待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了,上次在縣裡開會,我和高橋鎮的毛鎮長聊了很多,向他取經,他一高興喝多了,說很多思路都是你給他的!毛鎮長現在可是了不得!「
說到這裡又神神秘秘地靠近:「明年可能就是副縣長了!
不管怎麼說,你還是咱們老固鄉的人,我這裡也代表咱們鄉近六萬人民群眾向你表示感謝!」
話說的很是誠懇。
胡若雲簡單談了自己的想法,《故事匯》要的作者介紹環節,加入縣、鄉域名,並對本地特點、優勢做一些介紹,甚至說明有什麼項目的合作利好。
……
其實,就算是胡若雲不來鄉政府,馮鄉長也有意讓柴紅敏主動「出擊」了。
高橋鎮的發展讓他羨慕不已,毛鎮長的「醉話」又讓他嫉妒不已:本來是自己鄉的人,自己認識的也比毛鎮長要早,結果讓毛鎮長撿了個大瓜!
雖然毛鎮長看似說的是醉話,但體制內的人,只有這個時候才是最真實的,估計毛鎮長要是沒有喝醉,這些話爛在肚裡也不會說。
還有一點就是,體制內有秘密嗎?
江北日報內參只有廳局級以上領導才有權限看,但胡若雲那篇文章的影印件不知道多少人都看過了,所以,就算是毛鎮長說的真是醉話,馮鄉長也願意信一回、賭一把。
——眼下的發展壓力太大了!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他都要努力去抓住、去嘗試!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