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朵花 1: 民族简述
0%

56朵花

作者 : 红妆
墨書 Inktalez
PS:不詳細介紹,有興趣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風土人情。 0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0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0
 
  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於1958年,是全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自治旗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西北坡,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和短促,年平均溫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間,無霜期在100—120天左右。 0
 
 
  傈僳族世代流傳的《創世紀》傳說與大小涼山彝族、納西族、哈尼族的創世傳說都有許多共同之處,這說明作為彝語支的各個集團,從古代以來便有着密切的親屬關係。 0
 
  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貴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獨山、都勻等縣市為主要居住區,黔東南的榕江、丹寨、雷山、從江、黎平等縣為主要散居區。 0
 
 
  白族為中國第15大民族。白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部分散居在昆明、麗江、保山、怒江等地。白族人雖然名字里有個「白」字,但他們卻不屬於白種人民族呦,他們的皮膚也還是黃色的。 0
 
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0
 
 
  珞巴族是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林芝地區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瑜地區。 0
 
  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民族語言為塔吉克語,包括色勒庫爾語和瓦罕語兩大方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塔吉克族服飾在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特色鮮明。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朅盤陀國王族的相貌、服飾「貌同中國,首飾方冠,身衣胡服」。 0
 
 
  保安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於和周圍漢族、回族長時期的交往,保安語中漢語借詞較多,通用漢文,以漢文作為社會交往的工具。 0
 
  仡佬族原來分為許多不同的支系,每個支系的名稱各不相同。新中國成立後,經各地仡佬族代表協商,報經國務院同意,1956年公布統一稱為仡佬族。 0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滿族特色。 0
 
  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東部,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下轄延吉、圖們、龍井、和龍、琿春、敦化六市及安圖、汪清二縣。 0
 
 
  塔塔爾族,或稱塔塔爾人、韃靼人,是中國官方認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國新疆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大泉塔塔爾鄉是中國唯一的以塔塔爾族為主體的民族鄉。 0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着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0
 
 
  哈尼族大部分聚居於海拔約在800米至2500米之間的半山區,與立體地貌中立體分布着的其他民族和睦相處。哈尼族居住的地區,山高谷深,自然條件優厚,地下蘊藏着錫、銅、鐵、鎳等元素。 0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區,貴州平塘縣、獨山縣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帶等地,毛南族是嶺南百越支系發展而來。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 0
 
 
  土家族風俗習慣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湘鄂川黔毗連的武陵 山地區。「西朗卡鋪」(土家鋪蓋)是土家族特有的精織手工藝品,有百餘種圖案,和擺手舞一起被稱為土家族的藝術之花。 0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依語,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與壯語有密切的親屬關係,通用漢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變而來,以農業為主。 0
 
 
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由於長期與漢、維吾爾、蒙古等族人民頻繁的交往,彼此在語言上有着一定的影響。哈薩克族人民不僅在自己的語言中吸收了他們的詞彙,而且有不少人兼通這些民族的語言。 0
 
  門巴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方言差別較大,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和墨脫地區,錯那縣的勒布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區。 0
 
 
  土族有着悠久的歷史。由於沒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民間傳說在各部土族中又相互歧異,族源問題至今尚無定論。歸納學術界的說法,大致有蒙古人說、吐谷渾(霍兒人)說、蒙古人與霍兒人融合說、陰山白韃靼說、沙陀突厥說、多源混合說等。 0
 
  蒙古族大約起源於7世紀,是唐朝時期望建河的一個部落,蒙古族的服飾具有自己的審美特徵和自身文化特色。白色代表聖潔,一般在盛典、重要節日時穿戴;藍色象徵永恆、黃色代表尊貴。 0
 
 
  佤族,是中國和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通常為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沒有通用文字,人們用實物、木刻記事、計數或傳遞消息。 0
 
  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為房架,土坯或土垡為牆,里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 0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街津口民族鄉和饒河縣四排民族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少數赫哲族人則分散雜居在撫遠、依蘭、綏濱、富錦、寶清等縣。 0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0
 
 
  在中國西北邊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皚皚的天山,天山腳下聚居着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民族語言為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分為中心、和田、羅布三個方言。 0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常沐浴、婦女愛洗髮,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亦稱回回民族,是中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分布也較多。 0
 
  仫佬族,民族語言為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字。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也有分布。 0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亞各地,元朝時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15世紀,逐漸形成民族。 0
 
  德昂族,是中國和緬甸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分為「布雷」、「汝買」、「若進」三種方言。 0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基諾鄉舊稱為基諾山,清代文獻寫為攸樂山,都是以基諾族自稱而得名,足見基諾族是當地的古老居民。 0
 
  納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納西族是一個古老文明的民族,他們的文字是雲南最古老的少數民族象形文字。 0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錫伯族生產活動中,牧副業也占一定的比例。農民大多蓄養馬、牛、羊等牲畜,不僅供自食自用,而且其蓄養規模也越來越大,出現了不少專業戶。 0
 
  東鄉族是中國甘肅省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數東鄉族都兼通漢語,漢文為東鄉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 0
 
 
  京族主體在東南亞,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三島素有"京族三島"之稱。 0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使用語種較多的民族之一,怒族飲茶是仿製藏族的酥油茶而製作的漆油茶。由於怒族地區不產氂牛,沒有酥油,就以漆籽榨油,然後加茶、鹽、核桃仁等原料經攪制乳化即成漆油茶。 0
 
 
  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而「南嶺無山不有瑤」 更是明確地指出其為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地民族。 0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交匯處,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木。林業以產杉木著稱。以生產魚粳稻為主,選育栽培有本民族獨特優質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善用稻田養魚,創造和傳承了以「稻魚鴨共生」為特點的侗鄉有機農業文化遺產。 0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等5個縣、市,與德昂、傈僳、阿昌、漢等民族交錯雜居於山區。 0
 
  普米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普米語,屬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 0
 
 
  彝族,原稱「夷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為彝語,文字為彝文(韙書)。 0
 
  獨龍族原有原始群婚的習俗,現已不存在。男女均散發,少女有紋面的習慣。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 0
 
 
  柯爾克孜族,國外同源民族漢譯稱作吉爾吉斯族,民族語言為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克普恰克語組。柯爾克孜族,也譯作吉爾吉斯族,中亞的一支民族,為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0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0
 
 
  裕固族自稱「堯乎爾」、「西喇玉固爾」,1953年,取與「堯乎爾」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作為族稱。 0
 
  俄羅斯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 0
 
 
  拉祜族是雲南省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拉祜」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族曾被稱為「獵虎」的民族。 0
 
  撒拉族,正式名稱為撒拉爾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部撒魯爾人的後裔,現主要聚居在中國青海省循化縣與甘肅省積石山縣及其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使用撒拉語。 0
 
 
  在藏族地區,隨時可見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四川一些地區的藏族還經常食用「足瑪」、「炸餜子」等。 0
 
  鄂倫春族是世居我國東北部地區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動筷。 0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黎」是他稱,是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族稱漢族為「美」,意即「客」,他們以漢人為客人,自己則以土著自居。 0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畲語和漢語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廣東的海豐、增城、惠陽、博羅等極少數畲族使用接近瑤族「布努」語(屬苗語支)。 0
 
 
  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壯族的服飾,主要有藍、黑、棕三種顏色。在兩百多年以前,男子下穿寬腿褲,上身着對襟無領短衣,頭纏長巾,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身着無領、左衽、鑲花滾邊短衣,頭扎繡花巾。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