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外 1: 01 一中末班车
0%

山外山外

作者 : 龙行者
墨書 Inktalez
我要走出生長了十多年的小山村了。 0
1988年,經歷過第一次預考失敗後的短暫彷徨和復讀時不受節制的長期放養,我輕鬆地通過了5月的預考,滿懷信心地完成了7月的考試,放心地在家裡一邊搞雙搶一邊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 0
命運和我開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玩笑,我又一次品嘗了失敗的苦果:高考成績沒有達到正式錄取分數線,勉強可以去讀剛剛解凍的「自費生」。 0
得知我的高考分數後,爸爸四處奔走了好一陣子,先後尋求同學、親友的幫助。聽說小姑父有個舅爺爺是湖南醫學院的教授,爸爸和他專程跑到長沙,幾經努力,得到了校方的答覆:可以錄取為自費生,但必須按規定一次性交齊「學費」2萬元。 0
雖然學醫是我的夢想,湖南醫學院也是父母都看好的一個好大學,但家裡實在湊不出這筆錢,我們只能放棄。 0
父親奔波了快半個月,在再度聯繫了幾個學校之後,發現讀自費最少都要多交8000到1萬元的學費。父母商量之下,覺得與其傾盡全家的力量供我去上這個自費大學,倒不如讓我再復讀一年,等明年憑自己的能力考一個好點的大學。這一回,我再沒有去年預考失敗後的糾結與虛榮,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父母的決定。 0
決定繼續復讀後,父母並沒有簡單地讓我自己去三中報名,雖然三中有不少領導和老師都歡迎我回去,但父母從側面了解到我在三中復讀的這一年裡,由於是熟悉的環境,有着一大堆經常混在一起的「狐朋狗友」,仍然像以前一樣「認真不刻苦」,影響了學習,因此想讓我換一個地方復讀。 0
換地方讀書,當時最好的選擇,就是一中,六兄弟中的老五彭澤權,就是在一中復讀一年後考上了上海海運學院,這個消息更加堅定了父母送我去一中的決心。 0
一直以來,一中都是洞口縣的最高學府,代表眾多學子的努力方向,但我和一中似乎總是無緣,每次想考一中,卻總是不能如願。小學畢業,我參加了一中組織的專門招生考試,失敗;初中畢業,我以為自己上了一中的錄取線,最終進的卻是三中。 0
想到一中複課班那一百多號人的大教室,我猶豫着向父母提出了去一中本部的想法。爸爸還記得去年請四叔幫忙找一中領導卻沒有成功的事,覺得進一中本部比較困難,只是拗不過我的想法,便答應帶我一起去縣城找關係試試。 0
臨近開學的一個清晨,爸爸帶着我徒步十多里來到花園,坐上了去縣城的客車。在車上,爸爸對我說:「這次我們不去找你四叔了,直接去一中,以你今年的高考成績,看能不能讓一中接收你復讀。如果實在不行,你就去讀一中的複課班吧,進那裡應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0
想到父母為自己的學業一直在奔波和擔心,想到自己這些年「身在福中不知福」地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和機會,我低下了頭,嘴裡囁嚅着什麼,默默地接受了爸爸的安排。 0
走進一中的校園,兩眼一抹黑的父子倆試圖尋找到校長室之類的標牌,卻沒有任何發現,只能跟隨在一隊學生的後面繼續向學校的深處行進。 0
突然,一個身材略微發胖、手中拿着一本教材的中年男人走到爸爸面前,帶着驚訝的語氣問「龍世楊,你今天怎麼到這裡來了?」 0
「劉祖品,你什麼時候調回洞口了?」爸爸認出了眼前的男人,驚喜地說。 0
原來,這位老師以前也在綏寧縣工作,那時爸爸在初中任校長,他在高中教歷史,教育局開會時見過面,又同是洞口人,因此算是有點小熟悉,但他們先後調回洞口後還沒見過面,沒想到今天碰上了。 0
爸爸和劉老師寒暄着,很快便聊到了今天我們來一中的目的,劉老師簡單地問了一下我的高考成績,爽快地說:「這個很簡單,我今年剛好是畢業班的班主任,雖然教的是文科班,但介紹一個人去理科班還是沒問題的,你們跟我來。」 0
跟着劉老師,我和爸爸邁着輕快的步子,走到了校園裡一棟三層家屬樓下,進入一樓的一間房子,劉老師對一個三十多歲、身材高大俊朗的男子說:「長林老師,這是我老同事的兒子,今年高考上了自費線沒去讀,讓他插到你們班上吧。」 0
那男子爽朗地笑了笑,大聲說:「祖品老師介紹的人,沒問題;剛好我這裡有一個熟人的孩子今年二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他學的是文科,正想去找你呢。」 0
兩個老師又說了幾句話,劉老師因為要上課告辭而去,俊朗的男老師看着我,示意房子裡另一個皮膚白淨、頭髮亮得發光的男孩走過來,說:「你們兩個馬上就是我們45班的人了,好好複習,爭取明年考個好大學!」說完,他要我們兩人先去教室找好座位,然後去學校總務室辦理相關手續。 0
我和那個同學慢慢走向河邊那棟教學樓,路上,互相介紹之後,我認識了在一中的第一個同學,來自石江的佘松松。名字里有着同一個「松」的我們,在這一天,趕上了洞口縣最高學府一中的末班車。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