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殺手慈善家 2: 第二章
0%
墨書 Inktalez
叮的一聲,收到一封匿名郵件。是我昨晚拜託黑客朋友分析的方立捐款的轉賬數據。 0
 
"查到一個信息。那筆五千萬,是分兩次轉的。第一筆100萬,第二筆4900萬。時間相隔......" 0
 
我的手指有些發抖:"相隔多久?" 0
 
"7分鐘。具體是從23:07分到23:14分。李記者,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0
 
我當然知道。作為程序員出身的數據記者,我再清楚不過 - 這是典型的程序自動執行的時間差。 0
 
"還有,你最好看看這個......"郵件里附了張截圖。是方立生前最後一條朋友圈。配圖是他和陳慈的合影,定位在"仁心濟世"基金會。發布時間:23:00。 0
 
"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他的配文這樣寫道。 0
 
七分鐘後,第一筆轉賬開始。 0
 
我關掉所有文件,站在窗前。這些反常的數據在我腦中連成一條線: 0
- 方立反常的五千萬捐款 0
- 分兩次轉賬的7分鐘時間差 0
- 他在23:00發的最後一條朋友圈 0
- 基金會每次大額捐款後40-50小時的規律 0
- 之前12起相似案例 0
 
作為一名專注數據調查的記者,我太清楚程序化操作的特徵。那7分鐘的時間差,幾乎就是一個自動化程序運行的標準時長。而'仁心濟世'引以為傲的AI預測系統,真的僅僅是用來預測受助對象那麼簡單嗎? 0
 
 
但更令我不安的是基金會的這個時間規律 - 為什麼每次大額捐款和意外事件之間,都保持着驚人的相似性?一個以慈善為名的基金會,它的AI系統到底在預測什麼? 0
 
夜已深,辦公室只剩我一個人。盯着屏幕上方立的照片,我忽然想起前幾天他公開捐款時的笑容。那麼陽光,那麼坦蕩,就像...就像當年父親最後一次站在報社門口等我下班。 0
 
"李總,"我的聲音有些發緊,"給我三天時間。這次不只是為了一個報道,而是為了所有像父親一樣,還沒來得及說出真相就離開的人。" 0
 
推開基金會大樓的玻璃門,刺眼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來。前台小姐露出標準的微笑,牆上掛滿的榮譽證書閃着金光。太完美了,完美得不真實。 0
 
我下意識摸了摸胸前的錄音筆。這是父親送我的最後一件生日禮物,他特意讓人改裝過。"記住,小張,真相往往藏在最耀眼的光芒背後。"現在想來,他是不是早就預見到了什麼? 0
 
"李記者,陳女士讓您久等了。"助理彬彬有禮的聲音讓我回神。走進會客室時,我注意到牆上掛滿了獲獎證書和感謝信。如果不是經歷過失去,我可能真會相信這些光鮮亮麗的表象。 0
 
說是久等,其實從我遞交採訪申請到獲准,只用了不到一天。這個速度反而讓我心裡打鼓 - 太反常了。按理說,一個慈善基金會的創始人,不該對一個數據類新聞這麼上心。 0
 
"抱歉讓您等待。"陳慈推門而入,一身得體的米色套裝。比起照片,真人更顯溫和。"聽說您對我們的AI預測系統很感興趣?" 0
 
我點點頭,打開錄音筆:"是的。貴基金會的受助效率令人印象深刻。不知道能否請教,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0
 
"當然可以。"她微笑着,"要參觀我們的數據中心嗎?"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