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劉宏凱首先開問:「請問,咱們文遠縣是怎麼想出來把不起眼的藤編賣到大城市的?又是怎麼想到把野菜形成產業化的?」
張永健石化:問題超綱了!這些情況我那兒清楚啊?
張永健的汗水下來了:「這個,我們是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這個……」
高松山、吳有順差點沒把腦袋伸到桌子下面:這時候你就不用拍馬屁了,老子要是有那想法,文遠早就改天換地了。
他們同時看向翦軍占:讓那丫快點閉嘴。
翦軍占走上台:「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張主任是剛到任不久,有些事情還不是很熟悉,下面,讓我們黨政辦副主任秦之劍同志上台,他是八柳做經濟發展的開創者、參予者、見證者……」
——台下的都是人精:剛才那個棒槌什麼來頭?
好在秦之劍很快就把節奏帶動了起來。
秦之劍站在了發言席:「各位大都是分管農村農業工作的領導,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眼下農民們的吃飯不是問題了,但增收仍然是個瓶頸?」
下面的大部分領導紛紛點頭。
秦之劍接着說,「關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提了很長時間,為什麼成效不大呢?「
下面的人群開始議論:
「我們也搞了,養珍珠獾、養蝸牛……可沒搞成啊?」
「我們種藥材、養獺兔,都失敗了!」
……
秦之劍抬手示意,並做出總結:
「之所以特種、特養不好搞,是因為很多基層政府認為結構調整就是要」新、奇、特,盲目上馬了一些試錯成本比較好的項目,屢屢失改,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在現在資源的基礎上做出合理規劃和發展。
不但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也使基層政府陷入不知所措。
我們文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為要想做好經濟工作,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我們不但着眼於農村,更放眼於城市。看看我們農村的東西如何能和城市形成互補。舉個例子講,首屆文遠藝術節期間,我們八柳樹的腊味、粗布、土蜂蜜等基本上都被外地客商買空了!這和我們的野菜賣到多個省區,我們的藤編走出國門創匯是一樣的道理。
——這些東西在咱們本地根本就不算什麼,但在城市,它就是的好東西!」
這個例子一講,台下議論聲四起:
「是啊,我們怎麼就沒有搞明白這樣的道理?」
「這小伙子說的不錯!」
……
「我想問一下,你們一個小小的鄉級單位?為什麼就敢這樣大膽地去想、去做?」和宋市長坐在一起,一個國字臉的中年人發問。
看看台下滿面紅光的高松山,秦之劍接着說:「基層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是一個方面,我們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層面,就是我們的上級領導傳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和思想!
我相信,在很多地方,基層的同志肯定也給出過建議,但我們的上級領導沒有魄力,直接把這些可能成為濟增長點的想法扼殺在了搖籃里。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縣裡的領導不僅是支持,最主要是給了我們試錯的勇氣!
所以,做為基層,我們希望上級給我們敢予做事的擔當。
如果大家都是抱着『不做事,就不會出錯』的思想,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永遠沒有希望。」
宋宏輝和國字臉帶頭鼓掌。
宋宏輝起身插話:「那位同志再提問,把你的姓名、職位報出來,讓發言的同志回答問題的時候更有針對性。」說完沖秦之劍點頭。
一個中年婦女站起來,「我是文北縣常務副縣長馬東梅,我想問一下這位小同志,文遠的經濟這一年多來發展勢頭良好,但距我們文北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八柳樹在全省的鄉域排名中前進迅猛,但我們文北十七個鄉鎮任一個的經濟規模都比八柳樹要高的多。
所以,我不認為發展農業能大幅度拉動經濟提升。」
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本次會議的主題,而且這個副縣長說話明顯帶着偏激。
所有人都靜靜地看着秦之劍,看他如何回答這個既刁鑽又無理的問題。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