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之末日侵襲 290: 第291章
0%
墨書 Inktalez
南沙,永暑島。潮溼溫熱的海風徐徐拂過,帶着腥鹹的水花撲在曾雅東臉上,絲絲清涼沁人心脾;小麥靠在大葉榕樹底下打着盹兒,手裡還捧着一本看不清封面的書冊。吊牀隨着海風的節奏輕搖,曾雅東愜意地翻了個身,裸露在外的肌膚印着網痕,一看就知道躺了很久。“丫頭?睡着了?”曾雅東抻了個懶腰,探手拍了拍小姑娘的帽檐,小丫頭睡得很淺,剛一觸動就醒了過來。“啊啊?沒有啊。”小姑娘擦了擦口水,報以羞澀一笑,吐舌道:“有點困。”“回去睡吧,彆着涼了。”曾雅東莞爾輕笑,翻身跳下吊牀,拾起掛在枝頭的外衣披上,道:“偷偷回去。”“還是算了吧。”小麥揉了揉困頓的臉,猶豫道:“咱倆跑出來偷懶都夠大膽了,回去被抓住怎麼辦?”“也是,那清醒一下,待會回去幹活。”曾雅東也不勉強,接下吊牀繩索捲起來塞進了揹包,透過榕樹林向外望了望,嘆道:“鬼天氣,十二月還這麼熱。”“東東姐你不是廣東人嗎?還怕熱啊?”小麥幫着她收拾了東西,三兩下套上衣服,晃了晃手裡的書,笑道:“書裡說這邊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8c呢,夏天地表溫度差不多60c!”“然而現在應該是冬季,不是說氣候反差大嗎?也沒見降溫啊。”曾雅東甩了甩溼漉漉的長髮,掐了下小丫頭的鼻子,氣道:“再說了,廣東人憑什麼不怕熱啊,你去問問那幾個黑子怕不怕。”“不去,看見他們就害怕。”小姑娘腦袋搖成了撥浪鼓,想起島上的幾個黑人就有些發怵:“他們中文說的還蠻標準。”“別怕,東姐罩着你。那幫人在廣東混了不知道多少年,說中文算什麼,打麻將包餃子都不在話下。”曾雅東原地活動了一下筋骨,隨手將揹包拋上樹杈,帶着小麥離開了榕樹林,徑直走向飛機跑道那邊。“飛機跑道”是舊稱,現在那裡已經變成了施工地,男男女女頂着火辣日頭埋頭苦幹,現場氣氛熱火朝天。從遠處望去,跑道盡頭那邊已經立起了兩座三層水泥樓房,整個樓都還是毛坯房,只有樓頂插着豔紅國旗,隨風獵獵作響。當權派所說的安居地就是這裡,就是這座位於南沙羣島西北部最北端的人工島。從前這裡叫永暑礁,88年部隊進駐時,這裡只能建起一座海洋觀測站,時隔多年,當初的小島礁已經變成了南沙第一大人工島,擁有五座海洋觀測站,七座通訊站,一個四千噸級碼頭,碼頭上豎立着醒目的主權碑,長度近三千米的軍用機場,還有五百平房的蔬菜大棚。最重要的是,當初建立固定翼機場,全島供電需求猛增,所以島上還增設了太陽能發電站設備。這些內容並沒有出現在當權派的早期通告中,人們以爲新的家園應該與花鳥島大同小異,可能住宿環境好一些,但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所以,當新埔洋靠岸登陸後,所有人都驚呆了,就連對此最漠不關心的曾雅東都震驚了。當權派高層率先入駐觀測站,將部分婦孺(基本皆女眷)安排進唯一一棟二層小樓,然後由大兵哥們帶隊,領着千餘人蔘觀了一遍島嶼全貌。除了上邊說到的大型基礎設施,這裡還有碉堡、機槍陣地、圖書室、食堂、醫務室、儲藏室、豬圈、高腳屋俱樂部……以及一條名爲‘愛國’的柏油路。人們看到儲藏室堆積成山的糧食物資……人們看到豬圈裡還有十多頭肥膘肉豬在滾泥巴……人們看到食堂裡乾淨整潔的桌椅以及鍋碗瓢盆……人們看到蔬菜大棚裡囊括了全國各省的蔬菜品種…………入住二層宿舍樓的女人們也在驚歎,驚歎一間屋子裡擺放的四張架子牀,驚歎牀上刀削斧劈的豆腐塊,唯一遺憾的是,房間裡沒有衛生間,每層樓道中間配備一個公共澡堂,衛生間在對面。毫不誇張的說,公共廁所和宿舍一樣乾淨,連便池上附着的灰塵都無需擦拭,輕輕一吹就能恢復潔淨。曾雅東去了一趟圖書室,這間屋子矗立在高腳屋俱樂部旁邊,兩座建築之間排布着大葉榕樹,海風輕吹,樹林間散發着陣陣自然清香;圖書室只有一層,不算大,十二排書架整齊排列,從故事會到國防戰略概要,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俱樂部裡擺着桌球案、乒乓球案,樓上還有棋牌室,盡頭的玻璃門後一排電腦嶄新嶄新的;醫務室裡還有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常規醫療設施一應俱全……這是避難所?不,這真的是新家。人工島其實並不大,放在地圖上不過一個小白點兒,但對這些倖存者來說,這裡是近乎天堂般的存在。不僅僅因爲它擁有這樣那樣的設備設施,更重要的是,這裡沒有危險,沒有威脅。如果非要給這座桃源聖地挑個刺,那也只是住房問題,因爲駐島官兵沒有這麼多,二層小樓和觀測站足矣。當權派領導沒有給倖存者們發牢騷的機會,參觀完畢後的第一時間,當權派高層頒佈了第一條命令——蓋房。很顯然,一切都在當權派高層的掌握之中,在來的路上,當權派就已經做好了決定,並且通過先期考察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條條框框,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讓島上的生活進入正軌。所有事情和安排幾乎不用倖存者們操心,他們只需要服從命令。新埔洋在航行時就有官兵逐門逐戶進行過調查,包括身體健康情況、文化程度、職業技能等等,所以上島之後任務分配進行的很順利。剛剛提到過的那些地方,都進駐了相應的人手,種菜做飯也好,養豬治病也罷,每一個崗位都配備了最合適的人選;擁有生活技能和職業技能的人在這裡成了香餑餑,反而當初能砍能殺的戰鬥人員淪落成了苦力。不過只是暫時的,因爲機槍陣地和碉堡需要他們,島上治安也需要他們。但在此之前,他們首先要建起屬於自己的房子。於是,所有暫時沒有“入職”的倖存者全部來到了機場,在部分官兵的帶領下分配任務,然後去停泊在港口的填海船、工程船上搬運材料以及設備,最後按照行內人的吩咐開始瞭如火如荼的全民蓋房運動。很倒黴,曾雅東和小麥也被編制進了建築大隊,因爲曾雅東從前是私家店主,這裡暫時沒有商店給她開,所以只能選擇洗洗刷刷或建築工程;小麥也差不多,雖然在發射基地有過傑出的表現,但實際上她只是個學生。姐妹倆毅然告別洗衣大隊,義無反顧的投入工地,兩朵姐妹花也成了搬磚工陣地上的一道美麗風景線。好在她倆算是關係戶,邵山的兵對她倆很照顧,工地上的男人們也迸發出難能可貴的品質與紳士風度——默許姐妹花偷懶。所以,男人們頂着烈日搬磚揚灰,姐妹倆穿着船上順來的泳衣在榕樹林那邊安度酷暑。生活從平凡墜入地獄,又從地獄升上天堂,幸福來的這麼突然,誰會在意兩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開小差呢?雖然沒人在意,但她倆也不好太過分,畢竟島上不是隻有她倆姑娘,所以偷懶也比較注意分寸,休息休息還得老老實實回去幹活。不得不說,規律的生活方式可以改變許多,包括心態和情緒。來到這裡之前,曾雅東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非常差勁,一直在憂心同伴,對未來不抱絲毫希望。短短數日下來,萎靡不振盪然無存,屬於年輕人的活力與樂觀正在一點一滴恢復,那些陰暗悲涼的過去隨着時間的流逝正在慢慢消失,縈繞已久的消極情緒逐漸消弭無聲。套用一句俗套至極的話,曾雅東身上重新煥發出了生命的光彩。東東姐都走出陰霾了,小麥丫頭還會繼續消沉嗎?當然不會。兩個姑娘不約而同的將過往納入回憶,完全敞開心扉接受了新的生活。深埋過去不代表遺忘曾經,那些逝去的人,那些失散的同伴,仍然留在心底。不管是曾雅東、小麥亦或是其他人,他們心中都還潛藏着許多未完成的諾言,許多沒有行至盡頭的長路,許多沒有歸隊的親朋好友。他們期盼着重逢之日早些到來,期盼着有朝一日團聚之時,大家臉上都能洋溢着最美好的笑容,而非徹骨深寒的絕望。烈日海風,恍如盛夏。曾雅東和小麥牽着手,臉上掛着發自內心的微笑,背後是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海面,遠方是仍在前行的夥伴。守望不再苦痛,長路終有盡頭。“既然從未選擇告別,又何愁他日不會重逢?”曾雅東如是說。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