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觀者 13: 第十三章
0%
墨書 Inktalez
尼爾戴上觀察眼鏡,彷彿一瞬間穿越了時空,來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感到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壓力渦中,這裡的氛圍明顯與其他他所觀察到的世界不同。 0
 
"分析,啟動。" 尼爾心裏想。 0
 
 
觀察眼鏡立即對這個世界的各種指標進行掃描,並將資料投影在他的視野中:民族主義在這裡盛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化都在強烈地主張自己的優越性和獨立性。這種自我意識已經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甚至讓尼爾都感到一絲不安。 0
 
在這個多元宇宙的特殊世界裡,尼爾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那種幾近於沸騰的社會氛圍。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壓力,不僅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彷彿整個世界都是一個高壓鍋,隨時可能爆發。 0
 
 
民族主義在這裡是一把火,不斷地燃燒著人們心中的熱情和憤怒。它從學校課堂上的教科書開始,灌輸著每個孩子“你是最好的,你的文化是最偉大的”。這種教育方式在初看之下或許令人振奮,但實際上它培養了一種排他性,一種“我們與他們”的心態。這樣的情況在成年人之間更是嚴重,政治領袖們不斷地用這種民族主義作為工具,來鞏固他們的權力基礎。 0
 
然而,民族主義並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問題。在其對立面,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兩大政治力量也在進行著他們自己的戰爭。像一場零和遊戲,每一次帝國主義的擴張都會引發社會主義的反彈,而社會主義的興起則會促使帝國主義尋求新的征服途徑。 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數個大國進行著經濟和軍事角力。他們利用各種手段—有時是貿易戰,有時是軍事干預—來壓制那些更弱小的國家。這些弱小國家經常成為大國爭奪的犧牲品,被迫選邊站隊,或是遭受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 0
 
而在某些地區,社會主義理念正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工人和農民開始團結起來,發起各種社會運動,要求改變不平等的經濟制度和不公的社會結構。他們不再滿足於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貧富差距,開始質疑那些富裕階層的合法性。 0
 
 
在這種瀰漫著火藥味的環境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越來越高。地區衝突和民族運動變得頻繁,經常由一點小火星引發成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或甚至戰爭。極端組織和恐怖份子更是如魚得水,在這種環境中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0
 
尼爾站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深感這裡的狀況比他之前觀察到的任何世界都要復雜和危險。 0
 
 
尼爾感到了沉重的責任感。這是一個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但也正是這樣,使得這次的觀察任務變得尤為重要。他知道,只有透過嚴謹的科學觀察和深入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並找到可能存在的改變和進步的契機。 0
 
尼爾不禁思考,如果這一切只是模擬考核的一部分,那麼哲人之眼組織究竟想要測試他的什麼?是他對政治和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力?還是他在極端情況下是否能保持理智和冷靜? 0
 
 
雖然內心感到不安和矛盾,但尼爾清楚,他必須完成這次觀察任務,才能成為哲人之眼的正式成員。 0
 
"結束觀察,回傳數據。"尼爾心中一想,觀察眼鏡便開始將他觀察到的所有信息回傳。 0
 
 
接著,尼爾的手指輕觸著智慧面板,操作界面上的時間滑桿緩緩向前推進。一瞬間,他的觀察視野被各種複雜多變的未來情景填滿。在他眼前的虛擬世界,各個國家的形象變得越來越糢糊,代替它們的,是一場場令人發指的戰爭。 0
 
一開始,尼爾觀察到各國的領袖聚在一個宏偉的會議廳裡。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緊張但又充滿期待的神情,彷彿這場戰爭能迅速解決所有的問題。然而,當他將時間軸稍微往前推進,那些初衷很快就被現實打破。 0
 
 
年輕的士兵出現在他的視野中,他們的臉上寫著滿滿的熱情和無窮的理想。這些面孔在經歷了最初的幾場戰鬥後,卻變得面無表情、如同木偶一般。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和絕望。他們的眼神失去了焦點,只剩下一片空洞。 0
 
尼爾感到一陣不安,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來。他繼續觀察著那虛擬世界裡的戰場。一片片的砲火在虛空中炸裂,噴濺的血液和四散的肢體讓這場戰爭的殘酷性赤裸裸地暴露無遺。在那密集的炮火和硝煙之間,士兵們用最後一絲力量,在痛苦中哀嚎。有些士兵甚至在無法忍受更多壓力和恐懼的情況下,選擇了用槍口對準自己,結束了自己短暫而悲慘的一生。 0
 
 
尼爾的心臟痛得幾乎要停止跳動,但他知道這還不是終點。他看到醫療設施和物資不僅匱乏,而且極度不足。令人心痛的是,傷員的處理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一把銹跡斑斑的手術刀,一瓶過期的麻醉藥,這就是他們全部的救命器材。這些稀缺的醫療資源最後甚至變成了一種貴重的商品,只被用來挽救那些被認為「更有價值」的人。 0
 
然後是平民,無辜的平民。他們的生活因為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而變得破碎不堪。城市被不斷地轟炸,大廈和房屋變成了廢墟。居民飢寒交迫,不少人因此喪命或流離失所。孩子們在母親的懷裡哭泣,年老的父親則用顫抖的手攙著他們的配偶,一步一步地走向未知的避難所。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