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楊少游中了進士之後,就入了翰林院。朝廷里公務繁忙,他一直沒得空回鄉省親。正想着請假回一趟老家,去拜望老母親,再接她老人家來京城享福,等安頓好了,就操辦婚事。哪知這時節偏又碰上國家不太平,吐蕃屢屢侵犯邊境,河北那三個節度使更是膽大包天,一個自稱燕王,一個自稱趙王,還有一個自稱魏王,相互勾結,還聯合北蠻,公然起兵造反。皇上為這事愁得寢食不安,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在朝堂上廣泛徵求意見,想要出兵討伐。誰知大小官員們一個個老奸巨猾,說來說去都是些息事寧人的混賬話。翰林學士楊少游看不下去了,站出來說:「皇上,這事兒我看可以用漢武帝招安南越王的法子,趕緊下道詔書,曉以利害,恩威並施。要是他們冥頑不靈,執意對抗朝廷,咱們再出兵也不遲,這也算得上萬全之策了。」皇上聽了覺得有理,就命楊少游當場擬旨。少游也不推辭,當即領命,鋪開紙張,揮毫潑墨,不一會兒就寫好了。皇上接過一看,龍顏大悅,說:「這篇文章寫得好啊,措辭嚴謹,恩威並濟,深得誥諭之體,那幫亂臣賊子看了必定會乖乖地來投降!」說罷,就把詔書發往河北三鎮。趙王和魏王見勢不妙,立馬就取消了王號,上表請罪,表示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他們還派人送來一千匹馬、一千匹絹,以示歸順之心。只有那燕王仗着自己地處偏遠,兵強馬壯,不肯歸順朝廷。
皇上念及趙、魏二鎮能夠迅速歸順,都是楊少游的功勞,便下旨褒獎他說:「河北三鎮,長期占據一方,仗着地勢險要,干着犯上作亂的勾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當年德宗皇帝,為了平定叛亂,派了十萬大軍,也沒能徹底降服他們。如今楊少游卿家,僅憑着區區一紙詔書,就讓兩鎮賊寇俯首稱臣,不費一兵一卒,不傷一草一木,就讓朝廷的聲威遠播萬里之外,朕心甚慰啊!特賜卿家絹帛三千匹,駿馬五千匹,以示嘉獎。」皇上還要提升他的官職,楊少游卻站出來推辭說:「臣不過代擬了一紙詔書,這是臣分內之事。至於說兩鎮能夠迅速歸順朝廷,那完全是陛下天威所致,臣何功之有?況且如今還有一鎮賊寇,膽敢藐視朝廷,臣心中實在有愧,恨不能提槍上馬,為國效力,以雪國家之恥!至於升官一事,臣實在愧不敢當!」皇上見他一片赤誠,便問計於其他大臣,大臣們都說:「這三鎮相互之間唇齒相依,如今兩鎮既已歸順,那小燕反賊現在不過就是瓮中之鱉。依臣愚見,不如先禮後兵,派楊少游前去曉以利害,若是不肯歸降,那時再發兵也不遲。」皇上覺得有道理,便派楊少游持節前往燕地招撫。
楊翰林接了聖旨,領了符節,即將啟程,先去辭別鄭司徒。司徒說道:「邊鎮那些驕橫叛逆、不聽朝廷號令的藩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賢婿你一介書生,孤身犯險,深入虎穴,萬一有個閃失,那就是老夫晚年的大不幸了。我雖然老了,也幹不了什麼,但也要上書朝廷,阻止你此番犯險!」楊翰林寬慰道:「岳丈大人不必多慮,藩鎮不過是趁着朝廷動亂,一時糊塗罷了,如今皇上聖明,朝廷清明,趙、魏二鎮都已俯首稱臣,只剩下燕國一個孤立勢微,又能掀起什麼風浪?此去定能馬到成功!」司徒道:「既然聖旨已下,賢婿心意已決,老夫也就不再勸阻了。只望你此去多加保重,平安歸來。」夫人也來送別,已是泣不成聲:「自從得了賢婿,老身心中甚慰,如今你要遠行,叫我如何是好!只願你早日凱旋而歸!」
楊翰林回到後院,簡單收拾了一下便即刻出發。春雲拉着他的衣袖,哭着說道:「相公在翰林院當值的時候,我每天早早起來,替你整理床鋪,伺候你穿衣。每天出門前,你必顧盼於我,纏綿不忍相離!而今,郎君出征萬里,何以無一言相贈?」楊翰林笑着說道:「大丈夫建功立業,生死未卜,豈能被兒女私情所牽絆?春雲你也不必太過悲傷而憔悴容顏。還請在家好好照顧陪伴小姐,待我出征事畢功成,凱旋而歸吧!」說罷,便出門上車而去。
行至洛陽,舊地重遊,不禁感慨萬千。想當年,自己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窮書生,身着粗布麻衣,騎着一頭瘦驢,風餐露宿,歷盡艱辛,其情其景,不亞於蘇秦十次往返於列國之間!而今不過數年,自己已是奉旨欽差,乘坐駟馬高車,所到之處,洛陽縣令親自開道,河南府尹一路跪拜迎接。一路之上,前呼後擁,夾道圍觀,好不氣派!
楊翰林先派書童去探聽桂蟾月的消息。書童到了蟾月家,只見門戶緊閉,繡樓不開,只有桃花開滿牆外。打聽隔壁鄰居,人家說:「蟾月姑娘去年春天,曾與一位遠方來的公子有過一夜露水情緣,自此便稱病謝客,連官府的宴會也不去參加了。沒過多久,她又像是瘋了一樣,變賣了所有珠釵首飾,換了身道士的衣服,雲遊四方去了,至今未歸,也不知現在是哪座名山福地留住了佳人啊。」 書童回來稟報,楊翰林聽罷,滿腔歡喜頓時如墜冰窟,好不沮喪。他繞着蟾月家門口徘徊良久,撫摸着牆壁,暗自嘆息,夜裡更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府尹見此情景,特意找來十幾個名妓來為他解悶,個個都是當時的名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將他團團圍住,就連先前在天津橋酒樓上見過的那些歌妓,也都雜在其中。眾人爭奇鬥豔,只盼翰林能看上一眼,無奈翰林心緒不佳,對這些庸脂俗粉毫無興趣,不願親近。第二天一早,翰林臨行前,在牆上題了一首詩:
雨過天津柳色新,風光宛似去年春。
可憐玉郎歸來地,不見當壚勸酒人。
題罷,翰林扔下筆,就乘坐着馬車離開了。一眾歌妓望着遠去的車馬,羞愧難當,卻又紛紛抄錄那首詩,獻給了府尹。府尹數落她們說:「你們若是能得翰林青眼一顧,身價便可翻上三倍,可如今一個個濃妝艷抹,卻全然入不了翰林的眼,看來我洛陽城真是無人了!」 後來,府尹打聽到翰林的心上人是桂蟾月,便下令全城張貼告示,四處打探她的下落,等候翰林再次路過洛陽。
翰林到了燕國。燕國地處邊陲,百姓從未見過上朝使臣的威儀,見翰林到來,如同見了地上麒麟,雲中鳳凰,紛紛圍堵道路,爭相一睹風采。翰林雖身份尊貴,卻毫無架子,對待百姓如同及時雨一般恩澤普施,邊民們無不歡欣鼓舞,交口稱讚道:「皇上真是要拯救我們啊!」 翰林覲見燕王,盛讚了一番當今天子的偉大功德和朝廷的處置方略,並從天下大勢、順逆之理等方面旁徵博引,分析利弊,句句在理,其滔滔雄辯之勢如海潮奔涌,其凜然正義之氣似寒風凜冽。燕王聽得心驚膽戰,又茅塞頓開,當即跪地謝罪道:「我燕國地處偏遠,素來遠離教化,因循守舊,執迷不悟。今日承蒙皇恩浩蕩,聆聽教誨,這才幡然醒悟,明白自己過去的錯誤,從此以後,我定當放棄一切非分之想,恪守臣節,永為朝廷藩籬。」 說罷,燕王在碧鏤宮設下宴席,為翰林餞行。臨行前,燕王還拿出千金黃金、十匹寶馬想贈予翰林,但都被翰林婉言謝絕了。辭別了燕王,翰林便踏上了西返的路途。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