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雲夢(白話版) 4: 第三章 性真投胎到杨门
0%
墨書 Inktalez
性真聽了這話,頓覺五臟六腑都要崩裂開來,眼淚奪眶而出,一個勁地在地上磕頭,哀求道:「師父!請聽弟子一言。想當初,阿蘭尊者曾誤入娼館,與妓女同宿,失了修行人的戒律。可佛祖並不認為是什麼大罪過,只是教導了他一番。弟子雖然犯了錯,但比起阿蘭尊者,罪過要輕得多,何苦要將弟子送往酆都受罰呢?」大師道:「阿蘭尊者不曾修煉邪術,雖然身處煙花之地,但他的本心依然澄澈。而你,一見到美色便心猿意馬,滿腦子都是榮華富貴,如何與阿蘭尊者相提並論?你罪孽深重,這輪迴之苦,怕是難以避免啊!」性真聽罷,只是不停地哭泣,再也不敢為自己辯解。大師又說道:「一個人若心存雜念,就算身處深山老林,也無法得道成仙。反之,若能堅守本心,即使身處滾滾紅塵之中,也自有化險為夷、回頭是岸的一天。如若終有一日你能重回山門,我自會親自下山來接你,你只管去吧,不必有任何疑慮!」 0
性真深知自己今日之事已無法挽回,只得朝着佛祖大殿和師父拜了幾拜,辭別了師兄弟們,跟隨黃巾力士而去。二人穿過陰森的鬼門關,路過令人肝腸寸斷的望鄉台,來到了酆都城外。守門的鬼卒見有人前來,便開口問道:「來者何人?」力士答道:「奉六觀大師之命,押送罪人前來聽候發落。」鬼卒聽罷,打開城門放二人進去。黃巾力士押着性真徑直來到森羅寶殿,將事情原委稟報給了閻王爺。閻王爺命人將性真帶到殿前,指着性真說道:「久聞六觀大師道行高深,雖然身在南嶽蓮花峰修行,但六觀大師的名字,早已被地藏王菩薩記錄在案。本王本以為大師已得成大道,蓮座之上,德澤綿延普度眾生。你和尚今日卻因何事,辱沒師門如此呢?」性真聽罷,羞愧難當,半晌才開口說道:「小僧一時糊塗,在橋上偶遇南嶽仙女,一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心猿意馬,這才得罪了師父,被押送到這裡聽候大王發落。」閻王爺聽罷,便命左右二將前去稟報地藏王菩薩,說道:「南嶽六觀大師命黃巾力士押送弟子性真前來,請菩薩定奪。只是這性真與其他罪人不同,還請菩薩明鑑。」地藏王菩薩聽罷,答道:「修行之人,來來往往,皆是緣法,不必多問。」閻王爺正要按照地藏王菩薩的指示發落,兩名鬼卒又進來稟報道:「啟稟大王,黃巾力士奉六觀大師之命,又押送了八名罪人來到殿外,正在等候發落。」性真聽到這話,大吃一驚。 0
閻羅王傳那八個罪人上殿。八位南嶽仙女低眉順眼,挪着步子進了森羅寶殿,跪倒在地。閻王開口道:「你們幾個南嶽仙女,可得聽我說道說道。想你們仙家,自有那無窮享樂,不盡逍遙,為何被罰到我這閻羅殿來了?」八個仙女羞愧地答道:「稟告閻君,我等奉了衛夫人的命令,去那六觀大師處學習禮儀。路上遇見了性真和尚,不過是說了幾句話,那大師便說我等攪擾了他清修,修文遞到衛娘娘府上,硬生生將我等送到閻君這裡來了。我等是死是活,全憑閻君做主。還望閻君大發慈悲,放我等重返樂土。」閻王聽罷,點了九個鬼卒,將他們喚到面前,低聲吩咐了幾句,只說是:「速速將這九人帶往人間,不得有誤!」說罷,殿前便颳起一陣狂風,將九人捲入半空,吹往四面八方。性真身不由己,被那風推着,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落到一處地面上,那風才漸漸停歇。 0
性真定了定神,抬頭一看,只見四周青山環繞,清溪蜿蜒流淌。山腳下零星散落着十幾戶人家,竹籬茅舍,掩映在一片綠意之中。鬼卒帶着性真來到一戶人家門前,自己走了進去。性真孤零零地站在門外,心裡七上八下,只聽得屋內有幾個婦人正在說話,其中一個說道:「說來也怪,這楊夫人年過五旬才懷了身孕,如今眼看着月份已到,卻遲遲不見動靜,也不知是何緣故。」性真心中暗想:「我如今要在這人間投胎轉世,但看看這個形體,只是一個虛幻魂魄而已,我的肉身還留在蓮花峰上,怕是早已化成灰了。我年紀輕輕,還沒來得及收個徒弟,也不知有誰來給我收骨骸?」想到此處,不禁悲從中來。過了一會兒,那鬼卒從屋內出來,衝着性真招了招手,說道:「這裡是大唐國淮南道秀州縣,這戶人家姓楊,你父親是個讀書人。你娘親柳氏,頗有慈愛。你與他們有宿世前緣,此番便是投胎來做他們兒子。事不宜遲,快些進去吧。」 0
性真進了屋子,只見一位頭戴葛巾、身穿粗布衣服的處士,坐於堂屋中央,正對着火爐煎藥,藥香陣陣撲鼻。內室里隱隱約約傳來婦人痛苦的呻吟。鬼卒催促性真進屋,性真心中疑惑,遲疑不前。鬼卒從後面猛地一推,性真直挺挺地摔倒在地,只覺天旋地轉,神志不清,仿佛天地都顛倒了一般。他大聲呼救,無奈喉嚨發不出聲音,只像嬰兒啼哭一般。侍女奔走相告:「夫人誕下小公子了!」處士端着藥碗進屋,夫妻二人相視而笑,滿面喜悅。性真餓了就吃奶,吃飽了便停止啼哭。起初,他心中還記得蓮花道場之事,等到漸漸長大,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前世的記憶便慢慢淡忘了。處士見兒子骨骼清奇,相貌俊秀,撫摸着他的頭說:「此子定是天人下凡!」於是給他取名少游,字千里。 0
時間飛逝,轉眼間,楊少游已經十歲了。他容貌俊美似寶玉,雙目炯炯如晨星,氣質超凡脫俗,心思縝密深遠,儼然有翩翩君子之象。一日,楊處士對妻子柳氏說:「我本非凡夫俗子,因為與你有一段塵世緣分,所以才久居於此。蓬萊仙友屢次寄書邀我前去,但我放心不下你孤身一人,所以遲遲未曾動身。如今承蒙上天眷顧,賜給我們這個聰慧過人,穎悟絕倫的孩子,他日後定然會出人頭地,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你既然後半生有所依靠,我也就了無牽掛了。我不論何時離去,你都不要傷心介懷。」 0
一日,一群道人聚集在堂前,他們有的騎着白鹿,有的駕着青鸞,與處士一同往深山而去。此後,楊處士只是偶爾從空中寄來書信,再也沒有回過家。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