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收複高地的秦第十軍團並未追趕敗退的趙軍,畢竟當初組建這支軍團的目的隻是防禦戰而非殲滅戰。收攏軍隊打掃戰場清理營地,並安營紮寨設置修複拒馬。不管出於何種原因,秦軍沒有那麽強的國力開辟第二戰場也是事實。
正在原地休整的呂子眾人收到命令,令其即刻趕回西壁壘麵見大王。隨後的結果,自然是表揚多於訓話。多虧壁壘城中的數百兵卒誓死抵抗,以寡擊眾保住易守難攻的東、西兩座壁壘。若是讓趙軍重新占領石城並以此為基點,秦軍想要複奪此城勢必會付出重大損失。
但對於幾百名兵卒而言,堅守多久隻是時間問題。再好的防禦工事也無法避免戰鬥減員,等把人都拚光了,所謂的守城也就變得不再現實。所幸!能與趙勝軍團匹敵的秦第十軍團及時趕到了!
匯報完工作的呂子到這趕緊晃晃頭把這個念頭甩掉,已經成功完成任務的他仍然不敢去想若是大王的第十軍團沒有及時趕到會是個什麽後果。再偷眼觀瞧坐著上麵的秦昭王,頓時是熱淚盈眶。
昔日那個威風凜凜的大王已不在,轉而換成一個老態龍鍾的白發老者。須發盡白,眼窩深陷,讓看到者怎麽不感歎歲月無情時光匆匆。
“都是罪臣處事不利,以至於讓大王操心!”
暮年的秦昭王自然知道呂子此言所指,笑著搖搖頭。“人生不過如此,生老病死猶如日出日落那般簡單。自本王繼位至今,為我大秦開疆裂土不在少數。待日後見到列位先王,想來也有話說。倒是難為愛卿了,隻帶數百人為我大秦守要衝之地。”
呂子聞聽此言,當即拜曰:“此功乃我秦軍將士所有,微臣不敢冒功。微臣這些時日一直都在參悟,卻愚鈍至極。直到今天方知軍人的使命,幸甚!”
秦昭王聽罷,微笑著點點頭。此時的他很德意,而且十分得意。當初讓呂子隨軍鍛煉,就是想讓呂子找回曾經的自我。就在那座山頂石洞之中,秦昭王明顯能夠感覺到被消磨鬥誌的呂子不似從前那般睿智。沒想到跟著戰神白起什麽都沒學到,反倒在此守城自悟。看來人世間的事情永遠都說不清,想到的永遠都與隨後的現實相抵觸。
但不管怎麽說,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得償所願的秦昭王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讓呂子坐下說話。屏蔽左右以後,這才說道:“本王本想拖兩年再考慮立太子一事,可最近感覺反應遲鈍。唉!這人不服老不行啊!”
象這種立儲的大事乃是國君的家事,一般人是不敢接下句的。呂子考慮再三,也沒敢接話。“大王可能是因為最近操心勞神的原因,這才導致的睡眠不足。微臣不才,有一屬下...”
“你說的是那個神農氏的後人吧!?一個女娃娃不在家織繡卻跑來軍中冒充軍醫,成何體統!?此事若是被諸侯國那些人得知,該笑話我大秦無人了!”
清楚小雨兒真身的隻有那麽幾個人,除了幾位兄弟知道外,剩下的就是左庶長王齕以及武安君白起。幾個兄弟都是過命的交情,自然不會傳揚出去。而左庶長認了小雨兒為幹女兒,也就沒有出賣自家人的道理。
再說那個武安君,人家小雨兒可是這位的救命恩人。就算不知道感恩,也斷然沒有出賣情報的理由。再說,白起因為他老師魏冉的緣故,正在跟秦昭王鬧情緒呢。再這種時候,他更不會主動去找誰示好。不是不想,而是因為沒用!
秦昭王見呂子低著頭不言語,笑道:“本王是聽範雎範丞相說的,怎麽!?有意見嗎?”
聽到答案的呂子心中暗想,老範果真不地道。什麽話都跟老頭子說,這是打算置我呂子於死地嗎!但想法歸想法,嘴上卻是不敢亂講的。於是不敢再隱瞞,承認道:“大王明察秋毫,令微臣仰視。”
秦昭王並未覺得自己不是明察秋毫,不過卻繼續說開始的話題。“白起傳來消息,想來你也聽說了。他那邊雖然打得辛苦,卻還有幾分把握讓秦軍取勝。待上黨戰役結束以後,本王想立次子贏柱為太子。”
聽到秦昭王沒再說出深究小雨兒的話題,讓為此而擔心的呂子頓感輕鬆了不少。不過關於立儲君一事,顯然比探究小雨兒的難度更大。一臉無奈的呂子無計可施,隻好裝聾作啞繼續打醬油。
在位已經四十七的秦昭王什麽人沒見過,單手下的一班文臣武將就已經換了好幾茬。他可以不信任任何人,單秦王家的門客首領卻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此時,見呂子低頭裝傻,剛想拍案而起,卻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讓他沒有這麽做。
畢竟是秦王家的長子首先發難,勾結諸侯家的公子在楚地截殺呂子。說來道去,還是秦王家對門客失禮在先。麵對不信任與差點被殺的委屈,忠心耿耿的呂子始終不離不棄陪伴左右。若是這樣的忠心再被人不待見,那麽還有誰可以被待見的呢!?
事實固然如此,但裏麵有些話還是不能說的。門客首領的地位再高,那也是秦王家給你的。自古就沒有主人給自己家臣道歉的說法,更何況這位主人還是秦國的國君。
呂子聽到上麵突然也沒了動靜,隨即明白大王現在的處境十分尷尬。畢竟接下來若是沒人對曾經的過往道歉,開頭的話題就沒法繼續下去。
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假如那次不是太子發難而是大王親自賜死,想來我呂子早就入土為安並享香火多年了!再怎麽說也絕不能讓自家的大王為難,這本身就是身為家臣的責任!
若不是諸位老哥舍生忘死殺入趙營救我,這會兒恐怕早已身首異處了!他們能為我而死,我為何不能為秦國而死!?死就死吧!有什麽大不了!?
打定主意的呂子終於決定不再猶豫下去,因為這就是他的使命。於是挺身而出,跪拜曰:“大王的為難之處,就在於此時的幾位公子無法勝任秦國的未來。微臣鬥膽,隻為大秦長治久安。倒是有一計可以適用,卻不知大王是否願意聽?”
<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 article="" addbookcase.php?bid="745&cid=1481117"">《</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