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齊國都城臨淄曾碰到過呂子,魏無忌根本沒想到對麵秦軍的領軍就是呂子。按照以往軍隊中的哨衛配置,是無法防止善於高來高去的江湖人士。正奇怪秦軍的防守配置是由誰設計的,就聽到趙軍統帥趙勝讓他去大帳。
自打趙勝警告西壁壘內的秦軍送達以後,秦軍方麵隨後便做了答複。內容簡單明了,並且就擺在趙勝的桌前。等急匆匆趕到的魏無忌剛一進帳,趙勝便把蓋有王翦大印的書信遞給魏無忌。
關於秦將王翦是誰,兩位戰國公子對此還是知道一些的。王翦,年輕的秦軍將領。雖然還未見此人施展過本事,但絕對是秦軍將領的後起之秀。
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必驚天地!尤其是秦軍裏的年輕一輩,更是如此。秦國的白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十四歲拜將。當時還被諸侯們拿著當笑話講,說窮兵黷武的秦昭王自此再無人才可用,拿個後生奶柄出來充數。
可結果呢!?自然是讓各國諸侯大跌眼鏡,自此再不敢小窺年輕人。白起用他的手段和武力最終證明,什麽年齡能當上將軍並不是問題!
據內線傳出的消息,王翦大有替換白起的趨勢。自從範雎當上秦國丞相,原丞相魏冉已不再受秦昭王待見。而白起又是魏冉的親傳弟子,按照以往劃圈子的規矩,白起這顆戰國時期耀眼奪目的將星也會跟著他的老師一樣逐漸被秦昭王雪藏起來。
趙勝與王翦在趙國都城邯鄲曾有過一麵之緣,當時的王翦是秦國丞相範雎的侍衛長。由此便知,老謀深算的範雎是絕對信任王翦的。
眾所周知,此時的秦國丞相範雎並不是秦人,也就沒有那麽大的枝枝蔓蔓變成第二個魏冉。但為了他自己的長治久安,依附個秦國大樹還是有必要的。王翦本就是秦國名將家族的後人又得範雎的賞識,所以被認為是替換白起的最佳人選。
天下的好事者紛紛出來現身說法,並且非常肯定這個可能。再加上有王夫人大鬧校軍場那一出,也就讓世人都知在秦國已經是如日中天的範雎將稱王翦為妹夫。
看到秦守軍回信上落款的趙勝頓時感覺有些坐蠟,在他看來王翦是範雎的妹夫也就是他的妹夫。既然都是一家人,如何能再刀兵相見!?果真動起手來傷了這位妹夫,待日後還有何顏麵再去見範雎!?
趙勝等魏無忌看完書信,這才說道:“王翦!吾妹夫也!救兵如救火!咱們索性放棄西壁壘的秦守軍,直接去給被困大涼山的趙括解圍!”
趙勝到底有幾個妹妹,魏無忌對他的這位親姐夫的了解自然比誰都要清楚。這如何又多出個妹夫來?怎麽沒聽自己的姐姐說起過!?
放棄攻占西壁壘不是不可為之,但這可是自己唯一的一條退路。經過深思熟慮的魏無忌可不想跟趙括一樣被秦軍堵在上黨不得出,稍一沉思便提醒道:
“既然王翦是大哥的妹夫,自然不是外人。都是一家人,要不約出王翦商議商議!?你也知道趙括此時的處境,若是我們放棄西壁壘進軍,被堵住的可就不單是趙括軍了!”
趙勝躊躇不定的就是這個,此時聽到魏無忌點出重點,使勁揉揉發脹的額頭。秦軍是各諸侯國裏治軍最嚴厲的,和談的可能微乎其微。他心裏清楚,攻取西壁壘是最安全的辦法,可萬一傷了王翦咋辦!?
魏無忌還是了解趙勝為人的,所以知道趙勝此時的為難之處是什麽。以他的想法,當然是攻下西壁壘為上策,大不了事後從屍體堆裏找出王翦的屍首風光大葬。可現在的趙軍隻聽趙勝的,任他滿肚子的火氣也是無計可施。
問題出來,總要想個辦法解決才是!
魏無忌琢磨琢磨說辭,這才遊說趙勝放棄親情。他的建議就是仁義之人處事也該有個底限才是,絕不能因私廢公。親情也好,姐夫妹夫也罷,與國之大事相比,當然還是以國家大事為重。趙王信任咱們並將趙國最後的預備隊交給咱們,大王如此的信任,自當更要珍惜才是。
若是趙軍亡了,趙國就會岌岌可危。孰輕孰重,還望大哥早作決斷才是。
趙勝向來都耳根子軟,要不然也就不會不顧大局收留昔日的魏國丞相也就是那個被秦人追殺的魏齊。而他更願意去相信任何人,認為這個天下還是信義君子多。為此更上了秦昭王的當,被留在秦國差點就再也回不了趙國。
此時麵對強有力的說辭,趙勝終於下定決心攻城。正如魏無忌剛才所言,遇事就該有個輕重緩急才是。徇私情而忘卻國之大事,是萬萬不可的!打定主意後,當即命人敲響聚將鍾點卯。
全軍拔營起寨!爭取速戰速決,拿下西壁壘!
身穿將軍甲胄的呂子站於城頭之上,眼看著卯時已過仍不見趙軍動靜。到處看看早已準備就緒的兵卒,心裏也是暗自奇怪。難道趙勝偶感風寒!?
這個念頭剛起,山頂隨即傳來急促的進軍鼓聲。當第一聲悶雷傳來之後,連成片的轟隆聲攜著漫天烏雲之勢壓上每一個人的心頭。
剛才還沒有一點動靜的山頂逐漸被兵卒添滿,幾乎隻是一眨眼的空便成為一道密不透風的黑線。當為首的將官猛地舉起手中的長矛,仿佛是衝破堤壩的洪水瞬間傾瀉下來。
呂子看到這一幕,甚至感覺大地都在抖動。使勁握握腰間的長劍,猛地大吼一聲。“弩弓準備!”
“箭陣準備!一排射!二排射!...”
當踏破寂靜的喊殺聲被呼嘯的箭矢哨聲徹底淹沒後,西壁壘城中頓時想起陣陣悶雷之聲。漫天的箭雨呈壓倒一切之勢迎著傾瀉而下的洪水而去,快速突進的勢頭隨即一滯。但這也隻是讓快速下泄的洪水稍微地停頓,秦軍的勇氣在趙軍強大的攻勢之下開始顯得勢單力孤。
呂子等諸將深知憑自己這幾百人的箭陣根本無法有效抵禦趙國大軍的衝鋒,為此,他們在設計防守計劃時並不敢指望箭陣能徹底阻擋住趙軍的攻勢。好在山地的地形複雜,狹窄的地形導致趙軍無法全部展開。由此而製定出的防禦作戰,便逐漸開始顯現出來。
<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 article="" addbookcase.php?bid="745&cid=1380931"">《</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