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沖我來,別在家長會上嚇唬我爸!」
這絕非是一名頑劣少年在口出粗言,而是一句飽含孩子真情實感的詩。
話語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網絡的世界裡激起層層漣漪。
這些天,網上流傳的這一組富有童真、童趣的詩,宛如一陣清新的春風,吹進了許多人的心田。
很多人看完後不禁感慨:我們的寫作水平,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了!
這一種對童真詩意的折服,仿佛在這些孩子的詩面前,成人世界裡那些複雜的辭藻和刻板的表達都變得黯然失色。
這組孩子的詩確實驚艷。
就像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每一顆都散發着獨特的光芒。
比如一個 7 歲小朋友寫的:「燈把黑夜 / 燙了一個洞。」
這個 「燙」 字用得是多麼絕妙啊,就像神來之筆。
不禁讓人聯想到王安石寫 「春風又綠江南岸」 時推敲 「綠」 字的故事。
王安石在眾多字詞間反覆斟酌,就像一位在珠寶堆里挑選最璀璨寶石的工匠,而這個孩子,也同樣用他稚嫩的筆觸,精準地捕捉到了燈與黑夜之間那種獨特的關係,那是一種充滿想象力的碰撞。
一個 8 歲的小朋友寫道:「春天來了 / 我去小溪邊砸冰 / 把春天砸得頭破血流 / 直淌眼淚 / 到了花開的時候 / 它就把那些事兒忘了 / 真正原諒了我。」
你看,這雖然還帶着孩子特有的稚嫩,但又多麼富有哲理啊。
一個小小的哲學家,用他獨特的視角在解讀春天。
他把春天當作一個有情感、會生氣又會原諒的夥伴,這種充滿童趣的表達背後,是孩子對自然和生命關係的獨特理解。就像我們小時候,會把布娃娃當作有生命的朋友一樣,孩子的世界裡充滿了這樣的詩意聯想。
記得一年中秋過後,我家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看着天上的彎月說:中秋的時候,月餅吃多了,月亮長胖了;月餅吃多了,現在生病了,月亮變瘦了。
看到 「月有圓缺」,聯想到健康生病,這種邏輯只有孩子才有。
那一瞬間,孩子的眼睛裡閃爍着純淨而明亮的光芒,就像藏着無數小星星。
一個小小的童話家,在自己的世界裡構建着關於月亮的奇妙故事。這故事裡沒有複雜的天文學知識,沒有刻板的邏輯推理,只有孩子最純真的想象,就像用棉花糖堆砌起來的夢幻城堡。
這些孩子年紀尚小,大多剛上小學,有的還在上幼兒園。他們就像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認識的字不多,就像幼苗才長出幾片嫩綠的葉子;沒有基本的文化積澱,如同幼苗還沒有深厚的根基;更不要說經過專門的詩歌訓練,就像幼苗還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
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詩有着一種簡單、直接、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清晨第一縷陽光,純淨而溫暖,能夠穿透人們心中那層世故的陰霾。
其實,詩歌出現之始,就是對人們最直接觀察與思考的記錄。就像遠古時期的人們,用簡單的歌謠來描述日出日落、狩獵採集,那是最質樸的情感表達。
很難說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還有多少人保留寫詩的習慣,更難說會有幾個人成為詩人。
芸芸眾生,自是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詩人,就像森林裡不可能每棵樹都長成參天巨木,也沒有必要人人都成為詩人。但是,不能成為詩人,卻可以擁有詩一樣的心靈。
詩人荷爾德林有一句詩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因為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借用並賦予其哲學內涵而廣為人知。
一顆原本就美麗的珍珠,經過能工巧匠的打磨後,更加光彩奪目。
能不能實現 「詩意地棲居」,外部環境是重要的,就像植物生長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能不能擁有一顆 「詩心」,那顆 「詩心」 就像植物的種子,是生長出詩意生活的根本。
在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曾經有過 「詩心」。
那是我們小時候對着星星許願,對着花朵微笑的時候;是我們把雨滴當作老天爺的眼淚,把雪花當作仙女的羽毛的時候。
只是走着走着,後來走丟了。
就像一個孩子在森林裡玩耍,不小心迷失了回家的路。
所以高曉松的一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才會引起那麼多的共鳴。
那是一種對曾經詩心的懷念,對現實生活中詩意缺失的感嘆。這也正是我們想問的,現在這群寫詩引起眾人驚艷的孩子,再過十年二十年後,還會有多少人保持 「詩心」?
如果他們興趣來了再寫一首詩,還會像現在這樣有着觸及人心的美嗎?這就像我們擔心一朵嬌艷的花朵,在風雨的洗禮後是否還能保持它的美麗。
這裡,不是向現代教育叫板。教育有其自身規律,經過這麼多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共識。
現行的語文教育,就像一艘精心打造的大船,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它承載着孩子們獲取知識、提升素養的希望。這裡更多的是在提醒,在規範化教學的同時,依然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生長的天空,不要過早地給他們套上枷鎖。就像對待一群自由飛翔的小鳥,不要過早地把它們關進籠子裡,讓他們能以 「赤子之心」 面對世界。
「赤子之心」 就像一面鏡子,能真實地反映世界的美好與純真。
不奢望所有人都成為詩人,但所有人都應該留有一顆 「詩心」。
當然,能不能存有一顆 「詩心」 也有社會的問題。有時社會的堅硬與複雜就像一塊磨刀石,讓人們心靈不再柔軟。
就像在寒風中,花朵可能會失去嬌艷變得脆弱。
不管如何,現代教育應該呵護孩子的 「詩心」。
就像園丁精心呵護着花園裡的花朵,為它們遮風擋雨,施肥澆水,讓這些充滿詩意的花朵在孩子的心中永遠綻放。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