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分田到戶,廣袤的神州大陸,很多東西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就在僻處雪峰山腹地的花園中學,我見到了有生以來第一台電視機。
購買這台電視機的,既不是體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威嚴的「學校」本身,也不是在學校有着一官半職的領導階層,卻是一對青年老師夫婦李高山和鄧寶菊。
當時的學校,行政和教學經費還比較緊張,使用也十分規範,恐怕沒有誰敢出這個風頭去買電視機;學校的領導層,從教育辦的主任到校長再到教導主任,居然全部是妻小在農村的「半邊戶」,受慣了苦,也養成了節約的慣性,當然不會去買這種「高檔奢侈品」。
李鄧兩位老師,是學校少有的夫唱婦隨型家庭,特別是全家都住在學校里,年齡也不到三十,育有一個小孩,業餘時間找點樂子,也讓孩子享受一下新文化方式的薰陶,電視確實是一個好東西。
作為旁觀的學生,我並不知道兩位老師在購買電視之前經歷了怎樣的商量與準備,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花了多少錢才買回了這個新鮮玩藝,但電視機走進學校的那一幕,至今仍然歷歷如新:
那是一個明朗的下午,大部分同學已經放學回家了,我像往常一樣正在學校前面的操場上玩耍,兩位老師推着自行車載着一個巨大的紙箱走了過來,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注意。
待他們進到學校前排的房子不久,聲聲歡呼從裡面傳來,才真正勾動了我的好奇心,走進去一看,一台從未見過的機器已經擺放在李老師宿舍兼辦公室的書桌上,鄧老師高興地告訴我,這就是電視機。
外邊,幾個年輕老師正在兩排教室中間的空地上挖坑,旁邊躺着一根五六米長的木杆,教物理的段班禮老師正把四根銀白色的金屬條用一個小零件連接成X型,又細心地用鐵絲把這個「X」固定地木杆的頂端,再把一根扁長的綠色塑料帶剪開,剝露出兩邊的銅線,把銅線連接在「X」中間的零件上。
等段老師弄好了,坑也挖得差不多了,兩個老師合力將木杆抬起,小心地立在坑裡,其他幾個馬上用鋤頭和鐵鍬往裡面填土,看着木杆漸漸穩定了,他們又用腳將浮土踩實。
木杆立好了,段老師又開始行動起來,只見他輕輕地拉着那根塑料帶,走過中間的土坡,走到前排教室的走廊,在李老師房門前的柱子上架了一個木梯子,慢慢地爬上去,將塑料帶繞過檀條,再移動梯子到窗前,用小刀和鋸子在玻璃窗的木框角上小心地掏了一個洞,把塑料帶「牽」進了李老師的房子。
此時,電視機的頂端已經長出了兩隻鋥白色的「崎角」,鄧老師正美滋滋地將這兩隻崎角上下左右轉動着;段老師進入房子後,再次把塑料帶的頭剝露出來,又比了一下電視機上兩隻崎角的距離,將塑料帶從中間剖開兩尺左右,把銅線緊緊地纏繞到那兩隻崎角上。
「好了,可以試機了,」段老師高聲宣布。
鄧老師輕輕地退了一步,把李老師讓到電視機前:「你來。」
平時寧靜而內斂的李老師,臉上泛出一絲笑意,輕輕地按下了電視機的按鈕。
「滋」的一聲,電視機屏幕上先是出現了黑白相間的波紋,接着傳來了斷斷續續、模模糊糊的聲音,慢慢地,半個人的身子定在了屏幕的上半部,但下半部仍然是晃動的條紋,聲音倒是基本清晰了。
「李老師,你把兩根天線慢慢地移動一下試試,」段老師在一邊提醒。
李老師左右開弓,把兩隻崎角分別轉了一個圈,大家看到的仍然是不完整的畫面。
「看來還得調室外天線,」段老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走出房子,搬起梯子搭在了那根豎立的木杆上。
「慢點,我來扶梯子,」李老師也跟着出了門。
段老師爬上了木杆的頂端,好像早有計劃要調室外天線似的,他在固定「X」型天線的時候,採取的辦法是用一個鐵圈繞在木杆上,現在只是慢慢地用鉗子推動那個鐵圈,同時對屋裡的人說:「注意看喔,清楚了就告訴我。」
「好了!」屋內傳出好幾個人的「合唱」。
從此,我們在放學以後,除了四處玩耍,又多了一個去處——李老師房裡。
不過,電視元年的節目十分地單調,好像永遠只有一個台似的,每天還只有三四個小時會播出。
李老師的房子緊挨着教室,上課和晚自習的時間,他一般不會開電視,生怕影響了同學們。就這樣,我們每天幾乎都會在這架寶貝似的電視機前呆一兩個小時,貪婪地汲取着電視裡所展現出的一切。
慢慢地,我掌握了電視節目的一些規律,開始有選擇地進入李老師的房子:我最感興趣而電視又能提供的,只有兩檔,一個是當時風靡大陸的武打片,最有印象的是連續劇《霍元甲》,幾乎是一集不拉地看了下來;另一個是新聞節目,給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
電視元年已經開始,但是電視機和電視節目的1.0時代,整整持續了大約十餘年,雖然我是那樣的滿足於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這種最原始的產品,但它最後還是被更新、升級、淘汰:
八十年代末,彩色電視機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家裡也買了第一台電視機,雖然仍是黑白的,但已經有十九寸了;
九十年代初,我參加工作後不久,就買了一台彩色電視機,著名的松下品牌,二十九寸,花費了幾乎一年的工資,那時候,同事中條件好的,已經開始買大屏幕了;
九十年代中期,我將松下電視機送回了老家,自己買了台更大的;
世紀初,電視機已經薄到可以掛在牆上,我也差點進了電視湘軍中鼎鼎有名的娛樂頻道,又和好些電視上經常露臉的明星同事了幾個月;
如今,電視機已進入等離子、雲技術等3.0時代,電視節目也已五花八門得讓人目不睱接,我卻似乎回到了1.0時代,一年中也難得看兩回電視。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