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53: 第53章 插班生
0%
墨書 Inktalez
充滿樂趣的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在花園中學就度過了一個學年,進入了初中三年級。 0
班級還是那個班級,教室換到了前排臨近食堂的位置,同學也增加了好些個。其中有幾個是當年從花園中學畢業卻沒有考上高中的,家裡覺得年齡還小,再說分田到戶了,農活也不是太多,便讓他們繼續復讀,一則期待考上高中,二則即使沒考上,在學校里攏着總比在家裡「放野」強。還有一些則是從其他學校轉過來的插班生,因為花園中學在整個橋頭區甚至洞口縣都算比較好的初中,想盡辦法擠進來的人確實不少。 0
在這些插班生當中,有好幾個屬於西中公社,和我有點沾親帶故,因為我爸爸在這裡當校長,倒也沒有費多大力氣便進了花園中學,進了48班。 0
和我一起挑着一袋米同時到達學校的,是二姨的兒子龍運煌。他比我大一歲,讀書卻和我同級,小學時成績好像也不錯,在西中讀初中時就有點「泯然眾矣」了,姨父對他是抱着很大希望的,因此想換個好點的學校。 0
在小學階段,我和他是很玩得來的一對表兄弟,很多假期,我們不是在外婆家爭搶好吃的,就是在他家或我家做那些「半工半玩」的事兒,一起在山上摘野果、砍小樹、掏小鳥的活做得可多了。 0
他們家養的雞比較多,生活條件也比我家好,因此雞蛋可以自己吃掉而不必拿來換錢,二姨家孩子有五個,再加上姨父的老母,一聽到母雞的叫聲,便會以最快的速度去尋找新生的雞蛋在哪兒,誰找到就算誰的,生吃熟吃都沒人管,運煌因為是大兒子,找到的機會總是多一些,偶爾也會和我分享一下。 0
到了花園中學後,他的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畢業時終究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最後讀了個農民中專,此後在家務農的時間也不多。十七八歲就開始到沿海等地打工,二十來歲娶妻生子,不知什麼原因,妻子在生了兩個孩子後卻離開了這個家庭。再後來,我在內陸輾轉,他在沿海奔波,兄弟倆一年裡難得遇見一次,即使是外公、外婆相繼去世的時候,他也因路途遙遠沒有到場。 0
萬事萬物好像都講究對等,姨家表哥進了花園中學,姑家表姐也沒落後,大姑的小女兒尹池蓮跟着我們的後腳跟入了48班。 0
在大姑家,三個連在一起出生的表姐,個個是做事情的行家裡手,我學插田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些表姐在一邊用責罵聲逼出來的。 0
大姑的三個女兒,小女兒是最溫婉的一個,脾性有點隨姑父,心裡也是最明白的一個,同時又是三姐妹中讀書最多的一個,雖然在花園中學讀了一年也沒有考上一個好的學校,但好歹是上了一個高中,嫁的表姐夫更是當時很少見的戴着眼鏡的農民,生了孩子後不久就雙雙南下。 0
和很多南下打工仔不同的是,小表姐一直堅持在一個廠里做事,由於性子好,做事又細緻,很快便做到了班長、主管、經理的位置,成了老闆娘不可或卻的助手。 0
快四十歲的時候,她又生了個女兒,這個生在廣東養在廣東的表侄女,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性子卻像極了大姑,小嘴一張,能說很多的道理,每年春節在姑姑家見到她們一家四口,在慨嘆韶華易逝的同時,又陡生一種感悟——只要堅持,無論做什麼,都會幸福。 0
同輩的表哥表姐都齊了,上一輩的表叔也沒例外,舅爺爺的兒子劉大生也來到了花園中學,只不過他進的是51班。 0
舅爺爺是外婆同母異父的弟弟,本身沒有生養,抱養了離我們竹山灣不遠的「竹山里」院子一對雙胞胎中的一個,以前他們一對兄弟同在爐子中學讀書,老師同學都分不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我也只能把在舅爺爺家裡看到的叫「表叔」。 0
由於是抱養的,舅爺爺和舅奶奶很是寵着他,重活累活很少讓他干,在花園中學讀了一年,沒有考上高中的表叔被舅爺爺半哄半逼地趕去學了一門手藝——裁縫。 0
正趕上物資慢慢豐富的時候,他學徒出身後也過了幾年滋潤的日子,直到大家都上街買成品衣服的時候,這門手藝也就慢慢消亡了,表叔從此在周邊一些鄉鎮做點小生意,始終不太打理農活(或者他根本就不怎麼會做農活)。 0
除了親戚,隔壁長塘沖院子的劉金柱也插進了48班,他的父親是林場工人,屬於農村比較少有的「吃國家糧」的人,他本人長得秀氣而高挑,講話也細聲細氣的。由於我們兩家只隔百十米距離,整個初三這一年,我們基本上都是結伴而行,他幫我挑米時候多得不可勝數。 0
畢業後,他考的是五中,我上的是三中;再後來,他似乎是接了父親的班,我卻繼續讀書,只有過年時能偶爾見到,最近幾年,他們已經舉家遷往縣城,老屋也拆掉了,碰到的機會更是少得可憐。 0
我和復讀生的接觸很少,記得比較清晰的只有一位,好像是姓唐,他居然在某個日子給池蓮表姐寫了一封情書,雖然不出意外地被拒絕了,但不死心的他後來又接着寫了幾封,弄得班上很多的同學都知道了,只瞞着老師。 0
至於他後來的路,我僅僅知道他沒有考上高中,從此再沒有任何的交集。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