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
三千五百萬人!
兩行大字突兀地顯示在天幕之上,帶來一股壓抑的氣氛。
所有位面都沉默下來,死死盯着天幕。
他們倒是要看看,這華夏歷史上最大的悲劇,是如何產生的?
若是可以,能否阻止?
只是......
這三千五百萬人是何意思?
是說那個朝代,有三千五百萬人?
那也不算少啊?
歷史上,戰國3550萬人,秦朝2650萬人,三國2650萬人,再多些的,唐代好些,大興之時有9000萬人。
對於這些朝代來說,三千五百萬人,不算少的。
甚至,大秦位面。
「陛下,依臣之見,這悲劇也沒有多大啊,仍有三千五百萬人!」
「我大秦至今,不過兩千餘萬人!」
秦始皇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閉嘴!」
趙高一愣,連忙退下。
14年,三千五百萬人,沒錯,這是那場戰爭......
中華大地,遍布硝煙的那場戰爭。
「14年抗戰,三千五百萬軍民喪生,沒錯,是抗倭戰爭。」
「倭寇此國,有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強威而不懷徳,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齊天性也。」
「自明治維新之後,倭寇國力大增,並實行軍國主義,對我國發起進攻。」
還未等說完,各個位面已然全部震驚!
......
大秦位面。
「這...這......」
趙高驚愕,不知如何表達。
三千五百萬人喪生!
那豈不是說,大秦所有人都死了,都填不夠這個數?
當年白起將軍,才造成多少傷亡?
秦始皇震怒,猛地起身:「倭寇是何國?處於何地?」
「那都是朕的後世子民,彈丸之地,安敢欺朕子民?」
秦始皇自然能判斷出,這是發生在未來的事。
那麼現在,他就要為自己的後代,斷掉這個禍根!
「徐福,朕的仙丹暫且一放,朕命你出海,尋找倭寇之國!」
「一旦找到,務必歸來稟報!」
徐福神色一慌。
......
大漢,漢武帝位面。
「倭寇?」
「朕怎沒聽說過?」
「莫不是後世對於匈奴的叫法?」
「如此說來,朕出討匈奴,豈不是拖延不得?」
漢武帝說着。
「大漢七十年以來,卻匈奴屢戰屢敗,以致士氣蹉跎,國威淪喪!」
「這種局面,自今以後必須徹底扭轉!」
「哪怕是,為了後人的安危.....」
「此戰,也務必進行!」
......
三國位面。
曹老闆蓋飯:「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哪怕是三國割據,塞外小族也根本不可能打進中原!
最弱小的諸侯,都能把那蠻夷當野怪刷!
荀彧進言道:「主公,莫非後世,弱小到了我們不可理解的局面?」
此言,不無道理。
「可吾等之實力,外邦異族,豈可隨意撒野?」
「後世,到底發生了何種變故?」
曹操並未聽說過倭寇,但天幕出現之時,好似有某種明悟之感出現心頭,無需解釋,便知是來自後世之事。
此刻的曹操,更想知曉,到底為何如此?
後世何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
三國位面。
劉備潸然淚下:「孔明,孔明啊!」
「為何華夏子民,如此多災多難!」
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
倭寇是何國?
按照華夏取名的含義來看,此國......應當是彈丸之地,邊夷小族啊!
莫非是光武帝賜名倭國的那一小族?
此種小族,哪怕是再如何驍勇善戰,哪怕對華夏造成很大的影響!
可是!
也斷然不可能攻入腹地啊!
人數上的差距,根本就抹不平啊!
哪怕主將是頭豬,用人堆都能把人堆死啊!
用曹老闆的話來說,就算是十萬頭豬站在那讓他砍,他都砍不完啊!
後世的戰爭,是何種形式?
諸葛亮不由得,想到了這個問題。
......
大唐位面。
「倭寇?」
李世民呢喃:「是現在的倭寇之國嗎?」
「這種小國,敢入侵我大唐境內?」
一旁的程咬金眼珠子一轉,上前道:「陛下,臣願為君分憂啊!」
「這小國,屬實是讓人憤恨!」
「怎敢如此欺辱吾等後人!」
程咬金說的義正言辭!
其餘武將一愣。
不對勁啊不對勁......
程咬金你這個東西,你平時偷着宰頭牛吃就算了!
這種大事上,你的腦子,怎麼轉的這麼快?
其餘武將連忙上前:「陛下,臣也可往!」
「陛下!臣啊,臣啊!」
不滅個國,你敢稱呼自己為武將?
「陛下,臣,死諫!」魏徵一轉身,雙手作揖躬身,雙眼死死盯着李世民。
李世民心裡不由得發毛。
魏噴子,你特麼的......別盯着朕啊!
......
大明位面。
朱元璋僅是片刻,便不由得聯想到元朝時期漢人的處境。
可,從視頻中透露出來的隻言片語來看,倭寇此國造成的損失,好似,比元朝的統治,還要更為黑暗啊......
「咱奮鬥一輩子,就為了安穩過個日子。」
「但是你要說,後世會被這種小國入侵?」
「咱還能安穩過這個日子?」
一旁的劉伯溫諫言道:「陛下,出海計劃...」
不等劉伯溫說完,胡惟庸立馬道:「陛下,不可啊,出海所需錢糧之多,以大明如今的情況,恐難以承受啊!」
朱元璋只是掃了一眼,便道:「出海,雖耗費頗多......」
「可三千五百萬人,你讓咱家怎麼想?」
「說不得,便有咱的子孫後代!」
「咱苦了半輩子,還不能讓後人享享福?」
朱元璋的態度,很是堅決。
......
清朝,乾隆位面。
「倭寇此國,竟當真入侵我大清?」乾隆詫異。
「陛下,我大清天朝上國,自給自足,這天幕所言之事,不知離現在多少年之後!」
和珅繼續道:「以陛下之神武,大清斷然不會如此!」
乾隆點頭道:「應是如此。」
......
各朝代皇帝反應不一,但天幕的展示,仍在繼續。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