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45: 第45章 年轻的老师们
0%
墨書 Inktalez
進入新的學校,首先熟悉起來的,並不是周圍的同學們,而是一個個年輕的老師,他們中有的就是我們的任課老師,有的卻僅僅是因為年輕又每天住在學校里,我這個跟在爸爸身邊讀書的學生,漸和他們熟絡起來,成了他們的「小朋友」。 0
這些老師,在近似「百廢待興」的花園中學,因其年輕而充滿活力,而我爸爸作為一校之長,執教的理念有點超出當時的大氣候,鼓勵年輕老師進行教學上的探索和自身素質上的提高,他們的年輕與活力因此而更加彰顯,也更加吸引我們這些進入中學不久的學生。 0
雖然我在花園中學只是短短的兩年時間,卻在他們有意無意的教導下奠定了人生的基本框架;現在回憶起來,給我留下深刻第一印象的年輕老師,至少有以下這些: 0
最先接觸的,便是我們48班的班主任李允照老師,嚴格說來,他不是太年輕,應該出生於五十年代末期,可他是我們的班主任,和我們接觸最多,而且他的教育理念雖然更多地趨向於傳統的「嚴師」類型,卻很能抓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教學效果一直在全校甚至全區都名列前茅。 0
他教我們的數學,我清楚地記得,在他的教導下,我可以將一個學期所學的內容從頭到尾慢慢地複述或者默寫出來,其中的定理、定義一個不漏,而且明了來龍去脈,知曉應用場合,如果我的數學能夠一直接受這樣的教育,或許人生的路途會截然不同。可惜的是,我只是在他門下讀了初二、初三,高中時代變得有點「只知皮毛不求甚解」。 0
李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可他自己卻僅僅是一個民辦老師的身份,聽說經過多次的「轉公辦」考試都失敗了,我們為他惋惜之餘,也隱隱對這種制度有些不滿;好在我參加工作以後,他終於以「特招」的方式進入了湖南教育學院進修,畢業後不久又轉行到鄉鎮擔任副鄉長之類的領導。 0
語文老師劉大正,是帶領我進入了真正的「語言」世界的第一個老師。他出身於中醫世家,可能因此而打下了較深的古文功底,而相對嚴格的師範學校中專教育,又讓他對教育學生有跡可尋。我剛進中學時,學得最好的課程便是語文和數學兩門,他因此常常給我「開小灶」,要求我額外讀一些經典的作品如《古文觀止》之類,並指導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使用一些名言、熟語以及相應的修辭手法。 0
劉老師是真正的年輕老師,當時還沒滿二十歲,因為年齡小,一到公開場合講話便會有點臉紅,因此有人戲稱他像個女孩子;雖然他的家就在花園街上,離學校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但他還是住在學校的時候多,好像更願意和我們這些學生及其他年輕老師呆在一起而不回家。 0
也許,他是不怎麼願意去面對那個有「兩個媽媽」的家(他父親是名老中醫,新中國成立前娶了兩房太太);也許,他是真心想和學生及老師們多多相處、鑽研教學。 0
有意思的是,劉老師的姐姐嫁給了李允照老師,她以一個吃「國家糧」的醫生身份嫁給吃「農村糧」的李老師,在當時也算打破門第之限了。 0
以後幾十年,劉老師一直堅持在教學的第一線,後來做到洞口縣最高學府一中的骨幹語文老師;可以告慰他的是,我雖然在讀書時語文成績差強人意,作文更是起伏不定很少有給他長臉的時候,參加工作以後卻基本上從事着文字工作,還勉強寫了幾本書。 0
英語這門課,雖說在爐子中學學了一年算是完成了啟蒙,但我的成績卻總是只能勉強合格,這樣一種情況下,英語老師楊艷梅的努力便顯得更加突出。她當時已有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愛人遠在岳陽的長嶺煉油廠工作,她帶着孩子就住在我們教室邊上的一間小房子裡,課餘時間很方便向她請教。 0
不過楊老師的教學水平實在不是很拔尖,再加上我對英語的興趣總是怎麼也不提不起來,學業成績並不見得有明顯的提高,勉強能夠達到全班的中上行列便算是超水平發揮了。 0
整個初中階段,唯有一次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我才進入了全班前十;等到高中階段,我的英語仍然學得不倫不類,高考時很是拖了一些後腿;直到大學,我的英語仍然屬於「啞巴英語中的末流水平」。而楊老師,在我們畢業後不久也離開了花園中學,聽說是調到她愛人的廠子裡去了,從事的也不再是教書育人。 0
除了任課老師之外,還有幾個年輕的老師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0
49班的班主任李冬球。和李老師熟悉起來,除了他經常和我們這幫住校的學生在一起之外,還因為他是隔壁49班的班主任,而且有一個侄子在49班是比較拔尖的同學,我因此經常去49班看一看他們布置的作業是什麼、講的課程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之類。 0
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李老師放棄了教師這份職業,開始自主創業,先是做一些倒買倒賣的生意,後是辦起了利用竹木資源加工膠合板的廠子,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老闆。 0
教初一語文的鄧柏春和曾明子。可能是我對語文比較喜愛,而鄧、曾兩位老師又經常和劉大正老師一起討論教學的緣故,也可能是他們的性子和我比較相投,或者是因為我爸爸支持他們繼續學習攻讀大學課程的原因,這兩位老師在課餘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很多。 0
鄧老師的家住在南家灣馬路邊,這是我回家和上學經常經過的一個院子,很多時候我往返家裡,都不是和爸爸同行,卻會和他同行一段,偶爾還會到他家裡去蹭一點東西吃;他在後來也改行從政了,做到了洞口縣某個局的局長,聽說群眾口碑很好,只是畢竟半路出道,又沒有過硬的背景與關係,沒有再往上走一級台階。 0
曾老師是這些年輕老師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家也是中醫世家,與劉大正老師的父親在花園街上坐堂行醫不同,他父親曾德盛先生是洞口縣中醫院著名的醫師,他哥哥據說又是花園公社第一個大學生,很有一些家學淵源。他特別求上進,相繼攻讀了大專、本科的課程,我後來在洞口一中插班的時候,他就已本科畢業調進一中任初中部老師了;再後來,曾老師又讀了研究生,進入了新華社,一直在北京工作,最後聽說做到了中紀委的司級領導,算是我的這些老師中學問最大、官位也最高的一個。 0
教初一英語的鄧了艷老師。她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女孩,活潑好動,還兼着幾個班的音樂課。她住的房間緊靠着楊艷梅老師,裡面有一個我們還不太認識的錄放機,經常會傳出悅耳的歌聲(有時是機器在唱,有時是鄧老師自己在唱),她的穿着打扮好像很能引領整個花園街上的潮流,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老教師頗有微詞,只是因為我爸爸這個做校長的比較開明,她才不曾像某些愛美的師範同學一樣受到排擠與批評。在我們畢業不久,她就嫁到北京去了,聽說仍然從事教育工作。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