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的低語》 17: 第二章
0%
墨書 Inktalez
【節錄自校內早自習期間廣播稿|廣播室操作員手寫備錄】 0
 
07:58|廣播啟動 0
 
「各位同學早安,今天是2024年9月18日,星期三。請三年級同學留意,今日將進行模擬考場地調整,三年三班改至五樓第一教室應試,請於第二節課前完成移動。 0
 
今日天氣晴朗,早上溫度攝氏28度,請同學注意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早自習期間請保持安靜,準備今日課業與模擬考內容。」 0
 
08:02|廣播持續 0
 
「提醒再次確認考試用品是否齊備,監考老師將於08:30準時進場,未準時入座者將不予補時。 0
 
再次提醒三年三班同學: 0
請記得攜帶所有影印過的筆記——本日不允許查閱原稿。 0
請勿與座號44的同學交談。座號44今天不應出現於現場,若有疑似人員請勿應對,請低頭作答。」 0
 
08:03|操作員註記:「稿件內未編入『座號44』相關提醒,已確認非本人播放內容,正嘗試終止系統」 0
 
08:04|廣播聲音變調 0
 
「考試即將開始,請所有學生入座,無需再記得你來自哪個班級,今日皆屬同一試場。若試題內容與記憶不符,請勿驚慌——答案早已書寫。 0
 
本次模擬考為聽力理解,將播放低頻聲段,請勿關閉耳朵。耳鳴屬正常現象,請勿向監考老師報告。 0
 
請記得: 0
分數將依據你理解聲音之程度評比。 0
 
若你聽見自己的名字,請勿抬頭。 0
若你看見空位填補,請勿追問對方來自哪裡。 0
若你忘記座號,請回到你第一天來這裡的位置。 0
 
那裡已經為你預留。」 0
 
08:06|操作員手寫:「已斷電無效,音源未由本台釋出,螢幕顯示空白」 0
 
 
08:08|聲音逐漸轉為細語,並傳出非語言性的低笑與翻頁聲,有學生報告於廣播期間無法辨認旁人面孔,並目擊講台下方一張原本疊放的椅子「自行轉向前方」。同時有三名學生同時報告看見座號44的背影。 0
 
08:10|廣播聲音最後一段(已模糊、低沉) 0
 
「坐好,聽清楚,別讓空下的位置記得你。祂在數人,祂總會把多的一個留下。」 0
 
今日之課,誦讀舊文一節。請諳解以下舊教育部祕文: 0
 
『Veris annorum mensuram capite inclinato numerabis. Quattuor sedebunt. Quintus erit superfluum. Nomen eius dele. Manus eius ligabis. Oculos eius retro vertere non permittas.』 0
 
(譯註:低首而數年者,四人坐定,第五多餘,刪其名,縛其手,不可令其回眸。) 0
 
祂來聽你朗誦,祂坐在走廊那一張無人桌椅之後,祂沒有課表,但你不能讓祂缺席。 0
 
每間教室都要有一個空位。 0
每一場考試都要有一張白卷。 0
每次鐘響都必須為一人停擺。 0
 
若你成為多的那一個——請自行消音,勿擾他人應試。」 0
 
(紀錄於此中止,操作員已由保健室送醫,持續重複言語:「我沒說那些話,我只是按了開始」) 0
 
標題:「模擬考當天的廣播不是來自學校」——新聞社潛訪紀實 0
 
記者|高二文三 蕭允禾、簡睿哲 0
 
本校於9月18日模擬考期間所發生的異常廣播事件,引起學生廣泛關注與恐慌。根據本校新聞社學生記者於事件當日上午進行的非正式採訪與當日午休期間之紀錄彙整,我們整理如下資訊,供讀者自由參酌: 0
 
官方否認非授權播放內容,但拒絕提供錄音檔案。 0
我們多次向教務處與廣播控制室申請當日上午之完整廣播錄音存檔,均遭「系統當日未自動備份」之理由駁回。廣播操作員本人於送醫後拒絕進一步訪談。 0
 
三位學生聲稱「同時聽見自己的名字被呼喚」。 0
 
包含三年一班、二班與三班學生在考試期間皆有回報聽見自己的名字於廣播中被念出,且語氣低沉、無感情。 0
 
採訪途中新聞社記者遭到阻攔與警告。 0
我們於9月19日前往廣播室意圖採訪相關人員時,被一名不具名學務處職員擋下,對方以「廣播事故調查尚未完成」為由將我們驅離,並暗示若強行錄音或發稿將影響社團評鑑。 0
 
我們遭遇了難以解釋的現象。 0
同日下午,新聞社辦公室天花板出現「潑墨狀斑痕」,數字44於牆面浮現並在10分鐘內自行消失。攝影組器材記憶卡無故格式化,僅留下數十張無焦照片,畫面均為空教室中排列整齊的椅子。 0
 
關於那段祕文。 0
我們曾試圖抄錄並翻譯廣播中念出的舊教育部祕文,在第二次討論該內容時,副主編簡睿哲突然流鼻血並短暫失去聽覺(已恢復),其錄音筆亦於隔日無預警燒毀。 0
 
我們無法證明這些事件之間是否存在直接關聯,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模擬考那天的廣播不是我們平常聽見的那種聲音。 0
 
我們仍在調查,也會繼續寫下去,直到有人願意解釋「那張椅子為什麼會轉向我們」。 0
 
【補錄|學生記者蕭允禾個人備忘|未刊登手稿】 0
 
9月20日,凌晨02:12 0
 
我決定自己再去一趟廣播室。 0
簡睿哲說我們不要再追了,但我知道他只是怕了。 0
我帶著備用錄音筆、手電筒,還有祕文翻譯的抄本。 0
 
門沒鎖。我確定昨天下午我們離開時校工上了鎖,但今天門就是虛掩的。 0
 
裡面沒有人。 0
但那張操作桌看起來被……高溫燒過。木面發黑、翹起,烙印著不規則的弧線與交錯幾何,有點像是一種手寫文字,但更像某種生物的爬行軌跡。 0
 
我用手電慢慢照過去,看見一段我從未看過的句子: 0
 
「你們太吵了,祂無法專心聽課。」 0
 
那是被燙進去的文字,深到木紋裡。我想摸它,但手靠近的時候,竟然感到溫度……像它還在發燙。 0
 
 
然後我聽見了耳語。 0
 
不是從外面,是從我自己身上傳來的,好像我的影子在對我說話。 0
我聽不清楚,只聽得懂其中一段: 0
 
「不是廣播出了問題,是你們說太多了。安靜才能聽見答案。」 0
 
我轉身想離開,手一撐桌面,手掌黏住了。 0
真的黏住了。 0
那張桌子變得像皮膚一樣濕濕的、黏黏的,我彷彿被吸住。我用力把手抽開,桌角傳出一聲像是呼吸的悶響。 0
 
地上有一本小筆記本,不知道是誰的,翻開裡面只有一行字反覆出現: 0
 
「如果你現在還能讀懂這些字,表示你還沒缺席。」 0
 
我拍了幾張照片。 0
回去後全都消失了,記憶卡裡什麼都沒有。 0
 
只有那句話——在我錄音筆最後一段自動轉錄中留著,彷彿是它自己說出來的: 0
 
「我們不是要回答問題,我們是問題的那個部分。」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