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100: 第一百章辩论
0%
墨書 Inktalez
「布哈林同志,此次德國之行感覺怎麼樣? 0
我個人認為,你應該在德國再多待幾天,那裡的風土人情還是很有趣的。 0
當年,列寧同志從德國回來時就跟我講過不少他在德國的故事。」 0
 
斯大林笑吟吟地向回到莫斯科的布哈林問道,說出的話用詞非常溫文爾雅,但是布哈林渾身上下的汗毛都倒起來了。 0
雖然斯大林要求自己出使德國訪問民族工人黨,但是自己只是向黨中央政治局報備要出使德國。 0
具體時間和行程並沒有詳細說明,帶的人員也是自己最信任的那幾個,即使這樣斯大林也能掌握自己的行程。 0
 
契卡已經神通廣大到這個地步了? 0
看着斯大林祥和的笑容,布哈林覺得要是下一秒他派人以自己和民族工人黨暗中勾結的名義抓起來一點都不違和。 0
「非···非常好,此次德國之行我收穫很大,就像醍醐灌頂了一樣。」 0
 
布哈林結結巴巴地回答。 0
「嗯?那你對於民族工人黨有什麼看法。」 0
斯大林沒有在意布哈林不自然的神色,他並不屑於掩飾自己對於蘇共的掌控力,要是布哈林能夠知難而退自然是極好的。 0
 
看到斯大林似乎並不知道自己和斯特拉瑟達成的交易,布哈林鬆了一口氣,他還以為斯大林已經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 0
放下心來的布哈林立即按照斯特拉瑟交給自己的方法一臉誠懇地說道。 0
「斯大林同志,此次德國之行,我見到了德意志民族工人黨的元首斯特拉瑟。 0
 
在跟他詳細交談之後,我認為他是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願意聽從共產國際的領導。 0
我覺得他們有資格加入共產國際。」 0
「既然這樣,那自然是極好的,這件事就讓你來安排吧。」 0
 
斯大林點點頭,在他看來,這件事情算不得什麼大事。 0
共產國際在世界各國有着非常多的成員,民族工人黨自然算不上最特殊的那一個,何況德國還有德共。 0
除非斯特拉瑟取得了德國的政權,不然很難贏得斯大林的重視,畢竟現在蘇聯內部要操心的事情可太多了。 0
 
斯大林本想繼續工作,不過他看到布哈林並沒有退下,而是一臉期盼地看着自己,有些疑惑。 0
「還有什麼事情嗎?布哈林同志。」 0
「斯大林同志,我想跟你談談有關蘇聯國內建設的事情。」 0
 
布哈林決心跟斯大林進行關於路線問題的大辯論,這是他打算為了維護黨內民主制度做出的最後一次嘗試。 0
「又來了。」 0
斯大林有些頭疼,在他看來,布哈林就是一個書呆子,整體泡在圖書館裡讀經,理論倒是一套又一套的。 0
 
論辯論,十個自己也不是布哈林的對手。 0
但是說起政治鬥爭,一百個布哈林也不是自己的對手。 0
布哈林啊布哈林,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幼稚呢? 0
 
你的政治主張再好,要是不能取得黨內的最高權力,那就什麼也不是。 0
雖然對於辯經沒有興趣,不過斯大林決定還是跟布哈林好好談一談。 0
一方面是為了麻痹布哈林,讓他確信自己還是打算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當黨內的路線分歧。 0
 
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寄希望於奇蹟發生,萬一布哈林同意了自己的觀點,那就不需要把他趕出權力中心了。 0
畢竟布哈林對自己的掌權也提供了不少的支持,不是迫不得已,斯大林也不想對他動手。 0
「斯大林同志,你覺得列寧同志施行的新經濟政策怎麼樣?」 0
 
布哈林問道。 0
斯大林略微思索了一下,還是決定給予新經濟政策以正面評價。 0
列寧的功勞大家都是看的見的,即使斯大林想要廢除新經濟政策,也不能否定新經濟政策的正面作用。 0
 
「列寧同志的新經濟政策是在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的目的下,利用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經濟,從而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公有制),這種政策彌補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缺點,並且有許多的好處。 0
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 0
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0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0
第三,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0
第四,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 0
 
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0
斯大林說了一大堆肯定新經濟政策的話,布哈林對此連連點頭,但是隨即斯大林話鋒一轉, 0
「但是,我們要看到,這種政策無論有多麼大的作用,實質上是一種生產關係的退卻。 0
 
我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不應該長久地使用這種生產關係。 0
應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全盤化推行集體農莊,為了未來的戰爭最好準備。」 0
歷史上,關於新經濟政策為什麼被廢除,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主要有三個原因。 0
 
首先,列寧新經濟政策制定出台時間過短、思想的不成熟。 0
其次,20年代中後期蘇聯國際環境的驟然緊張,新經濟政策是一個在實行過程中還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的政策,它的系統化和成熟還需要時間。 0
然而,20年代中後期蘇聯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和戰爭逼近,這是導致新經濟政策很快被中止。 0
 
十月革命勝利之初,列寧曾寄希望於世界革命大面積爆發,由此使社會主義在一國先勝爾後引起多國革命勝利,世界革命將在短時期內完成。 0
十月革命勝利後,革命風暴也確實席捲了歐洲一些國家。 0
然而,歐洲革命很快便被資產階級鎮壓下去。 0
 
到1923年德國工人起義被鎮壓下去時,形勢已十分明朗了,蘇聯已經處於資本主義國家包圍之中,社會主義的俄國已成為孤島。 0
在此情況下,斯大林及聯共(布)中央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是隨時準備應付外來侵略,鞏固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 0
1925年1月,斯大林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對國際形勢作了比較準確的估計,指出:「國際形勢已經開始起根本的變化」、「戰爭的前提日益成熟」、「戰爭的爆發不可避免」。 0
 
為此,「必須準備應付一切」。 0
1927年英蘇斷交和蘇聯駐波蘭大使被刺,以及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後引起了局部戰爭的爆發,更使聯共(布)認識到「新的帝國主義戰爭日益逼近了」。 0
「我們應當採取一切措施保障我們的國家以防止突然的事變」。 0
 
戰爭危險的日益迫切,使蘇維埃國家又一次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要求蘇聯放棄常規的經濟發展戰略,而採用一種超常規的、在短時期見效快的、重速度的備戰方針。 0
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其理論或政策便失去存在的外部條件。 0
因此,列寧新經濟政策很快被中止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環境的重大改變。 0
 
當然在這個位面蘇聯的外交形式會比歷史上好很多,畢竟沒有了德國法西斯勢力的威脅。 0
但是在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前,蘇聯依舊是孤軍奮戰。 0
至於最決定性的原因,那就是聯共(布)全黨特別是斯大林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 0
 
包括斯大林在內的蘇共黨內的很多同志,都將新經濟政策簡單理解成了一種暫時的「退卻」,沒有意識到不經過資本主義社會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0
唯一能夠跟上列寧腳步的只有布哈林,但是這個傢伙政治鬥爭的水平並沒有跟他的理論知識水平一樣出色。 0
所以布哈林在和斯大林的決賽圈吃雞中失敗後,新經濟政策的廢止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0
 
「不會有戰爭了,斯大林同志,我們新生的政權已經擊敗了國內的叛軍和外國的干涉軍,怎麼會還有戰爭呢?」 0
布哈林反駁。 0
「和平只是暫時的,蘇波戰爭的結果決定了世界革命暫時的失敗。 0
 
帝國主義隨時會捲土重來,蘇維埃正處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中。 0
這些餓狼隨時想要撲滅蘇維埃政權,戰爭遲早要來臨。」 0
斯大林試圖點破布哈林的臆想,這個傢伙居然異想天開,認為蘇維埃可以在和平條件下建設共產主義,根本沒有意識到外部環境的危險。 0
 
「不,斯大林同志,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德國會在未來變紅,他們會成為我們忠實的盟友,我們將不再孤軍奮戰。」 0
在布哈林看來,斯特拉瑟領導的民族工人黨是一支非常有革命性的力量,再加上德國共產黨的聯合,奪取德國的政權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0
「民族工人黨很強,也自然可以成為我們的盟友。 0
 
只是,他們真的是單純的紅色嗎?」 0
斯大林將目光投射到了辦公桌上,上面放着一沓資料,正是契卡關於民族工人黨的詳細報告。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