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覺得空間不足,
完全可以向下開掘上乃至數層,向上建設相同層數亦非難題。
屆時,即便承載億萬人存也不是夢。
無論地下的隱秘世界或是高空的城。
在著手建設新居所之前,
雲小易查看了一下背包中儲存的各種岩石材料,總計只有十格的容量。
背包的其他部分存放著木材、煤、鐵以及各種具。
即使每個存儲空間都能達滿載量,
仍不足以鋪遍這兩千方米的所有表面。
他在太行山下的礦業作業中確實採集了不少岩石,
但為了更多地攜帶煤和鐵資源,
大多數岩石都被留在現場,目前只剩少量存儲備用。
但對此雲小易並不憂慮。
缺乏岩石嗎?
那就重新進入礦山繼續挖掘吧!
如此廣闊的星球怎麼可能缺少石材呢?
不過,在再次下礦前,他打算先將地面進行一次整處理。
趙家村的地面基本上是由泥巴鋪設成。
當前乾旱情況無大礙,
但遇雨天,泥濘不堪的地面對行走極為不便。
最佳方案無疑是鋪設一層岩石作為底層。
如此不僅可以避免雨水導致泥土濕滑,
同時也能讓步行更為便捷安全。
面對現狀,雲小易有兩個選擇。
一種方式是使用岩石台階進行鋪設,
此法較為節省材料,不論是通過切石機還是作台加,一顆岩石能夠分成兩顆台階使用,相同覆蓋面積可節約一半的原料;
另一種則是先剷除表層泥沙,再鋪設完整岩層作為基底。
這種方式地勢更為穩固直,
即便下雨也不會有滲水的問題出現,
但相對言對岩層的需求量較高。
然,雲小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個選項,純粹為了消遣。
尤其是現在成為史蒂夫之後,根本不需要睡眠,這等於比一般人額外多出八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但是這一次絕對不能像過去那樣徒手挖掘了。
過去挖掘的土壤量較小,有沒有具都無所謂。
但這次至少需要挖掘兩千多方米的土壤,還可能不止一層。
如果還是徒手作業,那簡直就是找罪受了。
並且使用鐵鎬也不可行。
鐵鎬在挖掘土壤時不會提升速度,還會有耐用度損耗,性價比太低。
最好是用鏟子。
在《我的世界》中,不同類型鏟子挖掘土壤的效率差異顯著。
木鏟的效率是徒手的兩倍,石鏟則是三倍,鐵鏟達四倍,金鏟和鑽石鏟效率最高。
當然,目前這兩種材料對於雲小易來說還比較難得。
即使有了這些高級材料,也不至於會用它們來挖土,這太奢侈了。
對現在的雲小易來說,鐵鏟已經完全夠用了,它的效率高且耐用度良好。
如果使用過程中耐磨性下降,可以用鐵錠加上經驗值來進行修復,或者乾脆再合成一把新的。
沒辦法,鐵礦石豐富的好處就是如此。
未來的冀州是世界上鋼鐵產量排名第的地區。
第一名是中國,冀州緊隨其後位列第,冀州的唐山又排在中國冀州之上位列第三。
確了計劃后,雲小易打開了他的製作台。
往裡面扔了大量鐵錠和木棍,一次性製作出了十把鐵鏟。
這個數量足以應對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鐵鏟的耐用度高,總計超過了五千個單位。
也就是說,能夠挖掘超過五千單位的土壤。
雖然背包有足夠的空間裝下這些鐵鏟,但佔據了太多位置,顯得不便。
雲小易決定將所有鐵鏟直接放在地面上,用時再拾起。
這樣隨時可以取用,非常便捷。
接著,雲小易從地面揀起兩把鐵鏟,左手一把,手一把。
有了雙鏟在手,效率瞬間提升,加上鐵鏟本身就具有四倍效率加成。
單人作效率甚至勝過八人團隊。
整整快八倍於徒手挖土。
開始作了!
雲小易雙手各握一把鐵鏟,興緻勃勃地投入挖掘程中。
如果將挖掘土壤視為一項日常作,那可能會相當乏味。
但在雲小易看來,這只是《我的世界》的真實再現版本,極其吸引人。
每揮動一下鐵鏟,標準化立方體大小的土壤就會瞬間消不見。
當然,這樣的微型方塊一般人無法看,只有雲小易能感知。
沒過多久,雲小易發現:包里沒地方了,得做個存放箱子才行。
他飛速跑製作台旁,加入了許多木板。
幸運的是,之前在太行山砍伐了許多原木,不用擔心短期內木板耗盡。
不過以他這樣的用法,快又會面臨木板短缺的情況。
看來什麼時候還得再去砍些樹,
雲小易想著。
這就是《我的世界》的魅力所在。
玩家要麼是在砍樹,要麼就是在趕去砍樹的路上。
一塊原木可以分解成四塊木板,八個木板則可以製成一個箱子,因此兩塊原木便能製成一個箱子。
雲小易一口氣製造了十個箱子,用了十塊原木。
十個箱子的總存儲能力令人驚嘆。
即便是放現實世界中,這種存儲能力也是非常驚人的!
十個小型箱子相當於一座巨大的倉庫。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