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野草 33: 第33章 水库砍柴
0%
墨書 Inktalez
雖然我們家處於丘陵山區,但周圍的山頭都比較小,樹木也不多,生產隊管理又很嚴格,用材林絕對不允許用來做柴火,因此,在整個少年時期,家裡的柴火主要靠我們兄妹三個上山掃扒松葉和砍一些雜柴解決。 0
掃葉是我們每天放學後和假期里的主要勞動,勞動強度倒不是很大,勞動成果也看得見摸得着,問題是松葉這樣的柴火燒起來很麻煩,火力也不大,我們總想像大人一樣去遠一點的大山上,砍一些大柴火,享受一下期望中的幸福生活。 0
外婆院子不到一華里遠的地方就是公社的水庫,周圍的山比我們院子邊上的大了許多,山上的雜樹荊棘也比我們這兒多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小的表哥表姐和舅舅阿姨們經常去水庫邊砍柴。他們家裡從來不會燒松葉這種低級的柴火,而且去山裡砍一天柴,份量比我們掃一天松葉要重很多,能夠燃燒的時間和產生的效果也強很多,很多人家裡的山牆邊上都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種柴火,讓我很是羨慕。 0
 
終於等到一個假期,我來到外婆家,和興男、興義等一班夥伴們約好跟着他們一起去水庫邊的山上砍柴。看着我一直發育遲緩的身體,外婆和舅舅不是十分情願地批准了我的行動,提前幫我準備好了一把打磨得鋒利發光的柴刀,叮囑興男和興義他們照顧我別走到深水邊上去,又對我說「你是第一次進水庫砍柴,少砍一點不要緊的。」 0
早早地吃過早飯,我興致勃勃地隨着十來個孩子的隊伍出發了。大家很快便來到了水庫最外邊的第一道壩上,夥伴們停了下來,我也以為目的地已到,眼睛四處搜索着可以砍的柴火,哪知他們卻聚成一堆討論起來了。 0
過了一會兒,興男才告訴我,他們今天準備去更遠一點的山裡,那兒的雜樹比較多,可以砍棍子柴,如果就在水庫的最外邊,再怎麼努力也只能砍到一些茅柴,甚至只能割一些引火用的黃茅草。 0
 
隊伍繼續前進,這一走又是兩三公里,一路上走走停停,夥伴們打打鬧鬧,經常看到因水位下降而露出田坎的水田裡一群群魚兒在遊動,偶爾出現一兩隻野生動物,從前面的路上飛快地竄進山上的草叢裡,伸展到小路中間的樹枝上,點綴着朵朵或白或粉的花兒,有時還會滴落一串串水珠。 0
目的地終於到了,單從水庫的水面算起,這個山頭並不算高,可興義告訴我,水淹着的地方還有很深很深,據說這兒是整個水庫最深的地方,用二十付籮索連在一起都沉不到底呢。 0
除了進山的小路之外,山上幾乎再找不到人走過的痕跡,漫山密密麻麻地生長着半個人高的茅草和粗細不一的雜樹,卻沒有幾棵我經常在自家後山看到的松、杉等等高大喬木。 0
 
興男喊上四五個夥伴走在了隊伍前頭,他們用手中的柴刀飛快地削砍着眼前的茅草,整理出一條可供大家勉強通過的小路,讓大家都夠得上前面的雜樹林。 0
來到場地,我馬上瞄準了一棵和自己差不多高矮、手臂粗細的雜樹,拿起舅舅磨好的柴刀,使足全身的力氣狠狠地砍去。沒想到虎口震得發麻,卻只是在樹皮上留下一道淺淺的印子。 0
興男見狀,放下自己的柴刀來到我身邊,拿起我的柴刀比劃了一下,只輕輕地一揮,便在樹上砍了一個深深的口子,再在另一邊咔嚓一刀,眼見着那棵樹開始搖搖欲墜,用腳朝小樹一踢,那樹便連枝帶葉躺在了我的腳邊。 0
 
示範之後,他告訴我:砍柴只能斜着使勁,利用柴刀的重量加上自己的力氣,在樹的根部各個方向砍上兩三道刀口,然後用手拉或腳踢就可以把一棵樹放倒了。 0
聽了興男的介紹,看了他的動作,我恍然大悟般拿起柴刀奔向另一棵差不多大小的雜樹,雖然動作仍然比較生硬,又不能很好地掌握下刀的角度和力度,但五六刀下來,還是砍倒了這一生中的第一棵小樹。 0
這時候,像興男這樣的熟手,腳邊已經倒下了十來棵小樹了;從不服輸的性格催促着我,更快地揮動自己的柴刀,更多地把一棵棵砍倒的小樹拉扯到一堆放好。 0
 
就在我氣喘吁吁地看着腳邊寥寥十幾棵小樹的時候,興男和興義、興業已經砍了好幾堆,每人還拖了六七棵樹放到我的柴堆上,連年齡最小的興朋也送了我三棵小樹。 0
「今天只砍這麼多了,」領頭的興義說。 0
大家逐漸停了下來,坐在各自的柴堆上,掏出帶來的乾糧,慢慢地啃着。有口渴的,便緩緩地坐下來,抓着兩邊的茅草,慢慢地溜向下面的水庫,到達後雙手扒開邊上浮起的各種樹葉,把脖子長長地伸起,直接用嘴在水庫里牛飲起來。 0
 
休息了一會兒,大家開始捆柴。這是一項技術活,我一點也不懂,興男便做起了雙份: 0
先要在山上尋一些樹藤,或者砍一些拇指大小、枝葉茂盛、韌性較強的小樹,把它們編成繩索狀,再把開始砍下的小樹十來根一小捆地紮好,又用藤索把幾小捆綁成一大捆,把有枝葉的一頭朝上,靠着一個土坎或者稍大的樹立起來。 0
我是第一次隨大家進水庫砍柴,力氣又比較小,早受到外婆和舅舅安排的興男只給我捆了六個小捆,然後捆成兩個大捆作為一擔柴;而他們自己,每一大捆都有五六個小捆。 0
 
捆好柴捆之後,還要削扦擔:首先要找一棵樹幹光滑、挺直、大人手臂粗細的小樹,砍倒後還要削去所有的枝葉,砍成兩米左右的長條,再把兩端削尖以便插進密密實實的柴捆。 0
削好扦擔,怎樣插進柴捆也有學問,從高度來看,因為棍子柴的重量集中在下半部,不能簡單地從柴捆的正中間插入,而要稍微往下一點;從長度看,扦擔必須完全穿透柴捆,但又不能露出柴捆太多,一般露出一兩個厘米就夠了。為了防止在挑柴的過程中扦擔鬆動,插入的地方還必須是柴擔綑紮最結實的位置,有的夥伴乾脆在插扦擔的位置加上兩根捆索。 0
如果是一個人上山砍柴,插好一捆之後,必須把另一捆斜靠在堅硬的地方固定好,然後把插好的柴捆連帶扦擔扛在自己肩上,再用扦擔的另一個尖端去插靠着的柴捆,我們因為是一隊人,大家互相幫助,插扦擔倒是不怎麼費勁。 0
 
最後的步驟是把柴火擔回家,因為我的柴捆最小最輕,開始我是一路小跑,甚至把小夥伴們都甩在了身後。可是好景不長,因為沒有帶多少乾糧,再加上很少挑這麼重的擔子,走的又是山間小路,我才走了不到一華里就慢了下來,大口喘着粗氣,走幾步就要歇一會「拉屎肩」, 夥伴們都急着趕回家另外做事,一個又一個地超過了我。 0
稚嫩的肩膀早已磨得紅紅的,身邊又沒有一個夥伴,飢餓加上疼痛,寂寞加上疲勞,要不是還有一股淡淡的虛榮與隱隱的害怕,我真想把肩膀一歪,讓這擔柴火滾進水庫算了。 0
咬着牙,硬着頭皮,我一步一步向外婆的家走去,心裡是那麼的期望,期望外婆或者哪個舅舅能夠出現在自己面前,期望腳下的路能夠一下子縮短,期望…… 0
 
(註:到水庫壩上的時候,和我差不多年齡的遠房堂舅劉大力把自己的柴火挑到田壟中間,沒有休息也沒有吃飯,又轉回來接過我的擔子,幫我把這擔柴挑到了外婆家。)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