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舊,范陽城內燈火通明。安祿山與李太白二人,依舊在書房中深談。窗外,秋風吹動,帶來陣陣涼意,卻吹不散屋內二人心中的熱血與壯志。
「祿山兄,如今我范陽勢力初顯,但仍有諸多難關需我們共同面對。」李太白眉頭緊鎖,聲音中帶着幾分憂慮。
安祿山輕輕一笑,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太白兄,你我一路走來,歷經風雨,何懼眼前這些挑戰?只要我們智計連施,定能化險為夷。」
「哦?祿山兄已有妙計?」李太白眼中閃過一絲好奇。
安祿山微微頷首,緩緩道:「如今我們雖已有一定實力,但要想在唐朝這大舞台上立足,還需藉助外力。我欲派人遊說周邊勢力,爭取他們歸附我范陽。」
「此計甚妙!」李太白拍案而起,贊道,「祿山兄果然深謀遠慮。只是,這遊說之事,需得口才好、智慧高之人方能勝任。」
安祿山沉吟片刻,道:「我范陽城中,正有一人堪當此任。」
「哦?何人?」李太白好奇地問道。
「此人姓郭,名子儀,乃我軍中一員猛將。然其不僅武藝高強,更兼口才出眾,智謀過人。我曾見他與人辯論,口若懸河,舌戰群儒,令人嘆為觀止。」安祿山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
「郭子儀?此人我亦有所耳聞,確是一員不可多得的人才。」李太白點頭贊道,「那祿山兄打算何時派人前去遊說?」
「事不宜遲,明日我便讓郭子儀啟程。」安祿山果斷地說道。
次日清晨,郭子儀便帶着安祿山的親筆書信,踏上了遊說之路。他先是前往鄰近的幽州,拜訪了當地的守將史思明。史思明原本對范陽城抱有疑慮,但聽了郭子儀一番慷慨陳詞後,不禁對安祿山刮目相看,最終決定歸附范陽。
隨後,郭子儀又前往了并州、朔州等地,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說服了當地的官員和將領歸附范陽。他的遊說之路越走越順,范陽的勢力也在不斷擴大。
數月後,郭子儀帶着滿載而歸的喜訊回到了范陽城。他向安祿山和李太白匯報了自己的成果,並得到了二人的高度讚賞。
「子儀兄此行功不可沒!」安祿山站起身來,向郭子儀深深一禮,「有了你的努力,我范陽勢力得以迅速擴張,真乃我范陽之幸也!」
郭子儀謙虛地擺了擺手,「祿山兄過譽了。我能有此成就,全賴祿山兄和李太白兄的英明領導。我只是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而已。」
「子儀兄謙虛了。」李太白笑道,「你的智慧和口才,乃是我范陽之福。今後我們還需共同努力,將范陽城打造得更加繁榮富強。」
「正是如此!」安祿山也笑道,「如今我范陽已有諸多盟友歸附,我們需得善用這些資源,共同抵禦外敵。」
「祿山兄所言極是。」李太白點頭道,「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動?」
安祿山沉思片刻,道:「首先我們要鞏固與盟友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與盟友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提高范陽城的綜合實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發展經濟。」李太白補充道,「只有經濟繁榮了我們的勢力才能更加穩固。」
「太白兄所言極是。」安祿山點頭贊道,「我們可以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產量;同時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作物的品質。此外我們還可以大力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范陽城交易。」
「好主意!」郭子儀也贊同道,「如此一來我們范陽城的經濟便能得到迅速發展同時也能增強我們的經濟實力。」
「那我們就按照這個計劃行事吧!」安祿山果斷地說道,「太白兄和子儀兄你們就分別負責經濟和軍事方面的事務吧。我會全力支持你們的行動!」
於是三人分工合作共同推動范陽城的發展。在他們的努力下范陽城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軍事力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他們還與周邊勢力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共同抵禦外敵的入侵。
隨着時間的推移范陽城逐漸成為了唐朝北方的重要勢力之一。安祿山、李太白和郭子儀的名字也在朝野上下傳為了傳奇人物。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繼續加強自己的勢力建設不斷壯大自己的軍隊和經濟實力。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等待着他們……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