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京城朝堂之上,氣氛肅穆。百官肅立,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審視着殿下的群臣。安祿山與李太白並肩而立,他們知道,今日朝堂之上,將有一場關於邊疆治理的激烈討論。
皇帝緩緩開口,聲音威嚴而有力:「眾卿家,邊疆治理之事,關乎國家安危,百姓福祉。朕已閱過安祿山、李太白二位卿家的奏摺,他們的計劃深得朕心。然,朝堂之上,百家爭鳴,朕欲聽聽諸位卿家的意見。」
話音剛落,便有一名老臣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邊疆治理非一日之功,需穩紮穩打,不可冒進。安祿山、李太白二位大人的計劃雖好,但實施起來恐有諸多困難。」
李太白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陛下,老大人所言極是。但臣認為,邊疆治理正是需要抓住時機,乘勢而為。若一味求穩,恐錯失良機,讓邊疆的隱患越發嚴重。」
老臣眉頭一皺,反駁道:「李大人此言差矣。邊疆治理乃國家大事,豈能兒戲?若因冒進而導致邊疆失守,那將是國之重罪!」
安祿山見狀,亦出列道:「陛下,臣與李大人已深思熟慮,此計劃絕非兒戲。我們深知邊疆治理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風險。但臣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克服一切困難,確保邊疆的安寧與穩定。」
皇帝微微頷首,示意二人退下。他環視群臣,沉聲道:「諸位卿家,邊疆治理之事,事關重大。朕希望各位能夠摒棄門戶之見,共同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
此時,又有一名年輕官員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安祿山、李太白二位大人之計劃,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但臣認為,在實施計劃之前,我們還需對邊疆的實際情況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畢竟,紙上談兵終覺淺,只有深入民間,才能真正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李太白點頭稱是:「這位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已派遣官員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同時,我們也設立了便民措施,如開設學堂、修建水利等,讓百姓真正感受到朝廷的關懷和溫暖。」
年輕官員微微一笑,繼續道:「李大人所言甚好。但臣認為,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我們可以組織一支專門的隊伍,前往邊疆進行實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資料,為朝廷的決策提供更為堅實的依據。」
安祿山補充道:「陛下,臣以為此計甚妙。我們可以從軍隊中挑選精銳之士,組成一支考察隊伍,前往邊疆進行實地考察。這樣不僅可以收集到更為準確的信息,還能讓士兵們深入了解邊疆的實際情況,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和適應能力。」
皇帝聞言,龍顏大悅:「好!安祿山、李太白、還有這位年輕的大人,你們的建議都非常好!朕決定,即刻組織一支考察隊伍,前往邊疆進行實地考察。同時,朕也希望各位卿家能夠齊心協力,共同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
朝堂之上,眾臣齊聲應諾。安祿山與李太白相視一笑,心中充滿了信心。他們知道,這場朝堂對峙雖然激烈,但他們的智勇已經初步顯露。他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將繼續為邊疆的治理和國家的繁榮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不久之後,一支由精銳之士組成的考察隊伍在安祿山和李太白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邊疆的征途。他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邊疆。
在邊疆的日子裡,考察隊伍深入民間,與百姓親密接觸。他們了解到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也看到了邊疆的隱患和漏洞。他們記錄下這一切,為朝廷的決策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同時,考察隊伍還積極參與了邊疆的治理工作。他們協助當地官員整頓軍隊、加強邊防建設;他們幫助百姓修建水利、開設學堂;他們還與不法之徒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將那些危害邊疆安寧的罪犯繩之以法。
隨着考察隊伍的努力工作,邊疆的治理逐漸得到了改善。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增強;官員們貪污腐敗的現象得到了遏制。邊疆的百姓們紛紛表示:「感謝朝廷的關懷和溫暖!感謝安大人、李大人和考察隊伍的辛勤付出!」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