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異地搬遷與原地劃設森林保護區的想法一浮現,立即就在何舟腦海中落地生根。
這是個異想天開的想法,但他真的想試一試。
他很清楚,洞心鄉麻姑屯的問題,並不是修水庫,築大壩就能輕鬆解決的。
最核心的問題還是當地的地勢太高了!
即便水庫修起來了,大壩築起來了,也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以去年的永興的降雨量為例,即便修好了水庫,築好了大壩,可能也無法徹底解決農業灌溉用水不足的問題。
「異地搬遷?」
老瞿眉毛一跳,為何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感到震驚。
「但是,局長,異地搬遷可沒那麼簡單。」
何舟認真地點了點頭。
易地搬遷,的確是一樁大工程。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往哪搬,搬遷過程中的花費由誰來買單,搬遷後老百姓的生計如何解決。
首先得劃出一片地來,其次還得解決搬遷百姓的住房問題、學習問題、就醫問題,搬遷之後還得為老百姓找到生計。
這千頭萬緒的,估計從決策到執行,至少也需要三兩年時間。
相比起來,劃設森林保護區的問題,反倒沒那麼重要了,畢竟任何時候,人都要放在第一位。
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以人為本和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不衝突。
「可是,如果任由洞心鄉麻姑屯修築水庫,怕是用不了幾年,咱們永興的生物多樣性就會銳減,難道我們那麼大力度打擊走私、獵捕、買賣珍稀野生動物,就全然成了無用功?」
何舟摸着下巴,有些不甘心道。
這洞心鄉麻姑屯,可真是給他出了個大難題啊!
毫無疑問,洞心鄉處於水源的上游位置,山泉順着懸崖峭壁緩緩流下,經過叢林與荒野,養育着一片片的山脈,也養育着附近幾個村子。
假如要在上游修水庫,築大壩,那麼山間的植被、野生動物毫無疑問會因為缺乏水源,而不斷餓死。
若干年後,可能群山都會禿頭,生態系統遭受巨大破壞。
而且,說不定還會帶來新的問題,造成下游的百姓用水困難。
這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可是這是縣政府的決定,這跟之前那兩次不一樣,縣裡不會讓步的。」老瞿急切道。
目前的這個決定,就是經過縣政府上下多次開會討論的結果,這並不單單是王縣長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領導班子都點頭認可的。
保護林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確很重要,總不能為置洞心鄉兩萬多戶老百姓的福祉於不顧吧?
異地搬遷的想法,縣裡可能也考慮過,但最後仍舊不了了之。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財政壓力太大。
老百姓的想法很淳樸,那就是本來我們還可以在原地咬牙頑強地活下去,現在政府喊我們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不說故土難離的情結,單純就是搬遷過程中,造成他們生活困難,陷入赤貧狀態,難道不應該適當的給予一筆搬遷賠償?
不然的話,還沒過上好日子,估計就得先被折騰死了!
另外,搬遷之後,農民就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那麼生計問題又該怎麼解決?
天真的人總以為沒了土地,大不了就去打工,然而事實就是這個年代,就連手腳勤快的青年人,想要找到一份工作,都很不容易。
現如今包括沿海地區的工廠,都還不是很多,根本沒有後世常見的用工荒的情況,往往都是招聘啟事剛貼出廠門口,不到半個小時就招滿人手。
當地的一些退休賦閒的老人,幾乎天天盯着各大工廠,一旦有機會,立馬喊家裡人來應聘。
可以說,沒有人拉帶,農民想要進城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進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工廠,進工地,當服務員、掃大街等這些重勞力活,出賣青春,也十分的不容易,有時候還要托關係,花錢找門路。
即便是真的找到了工作,這個年代的老闆為了利益最大化,工資往往都是年底才發,平時最多允許你預支一點個人生活費,假如不干滿一年,多半是拿不到工資的。
假如遇到黑心的老闆,一到年底就跑路,那基本也就意味着白給人幹了一年辛苦活,一毛錢也沒賺到,討薪都沒有門路。
何舟認可地點了點頭,「異地搬遷這種大事,別說縣裡做不了主,哪怕就是市里,也不敢輕易做決定。」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現實的問題就是永興縣的財政承擔不起這麼一筆偌大的開支,就算上頭的林州#市政府進行財政補貼,又能補貼幾個大子呢?
也許,該向省里求援?
無論是異地搬遷方案,還是劃設森林保護區的問題。
在劃設森林保護區這件事上,何舟連這件事到底歸誰管都不清楚,反正他將報告打到市里,然後市里又三下五除二,把報告退回來,註明管轄權限不足,建議上報省廳。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