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好玩又好动的人,跑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之后,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奔跑与追逐,开始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制造自己喜欢的玩具来。
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折纸,因为爷爷要卷旱烟抽,家里存有很多旧纸片,这让我有了多次试验、快速毕业的机会。
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玩具,和身边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是最筍单的纸飞机:拿一张纸,对折,再在每边折两次三角状,一种会飞的玩具就造成了,多么简单,又多么神奇。
慢慢地,飞机的构造可以再复杂一点,比如机头可以变成双发动机的,再比如机翼可以变换形状或者用另外张纸再接上去,但不论怎么变,简单的机头加机翼、机身,会飞就行了。
为了让它飞得远而准,我们会在机头前粘一个小泥球,十几个孩子一字排开,对照某家的墙壁,看谁飞得高、飞得准,上、下屋场两三间大堂屋,墙壁上满是泥点,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杰作。
男孩们在一起,玩得最多的纸玩具,是四角板:将一张纸裁成两半或者用两张纸各对折,再摆成十字交叉,四个端相向折成三角,互相驳合后就是。
每个孩子身边都会有几个四角板,一有空就拉开战幕,互相用扇风、击打等方法让对方的翻个面即为胜利。条件好一点的,便选用较厚较硬的纸张来做,重量大当然难得翻过来一些;纸张幅面大也是一个办法,那样的四角板个儿大,也不容易翻转。有的人为增加重量,甚至往四角板里面垫瓦片甚至铁片之类,我弟弟就曾赢到过别人的铁片,我倒是没有碰到过。
女孩们一般不玩四解角板,她们折的是三角纸板,除了可以像男孩一样一对一决胜负之外,还可以在叠好后摆成一排,吹一口气,推倒第一个,连带倒下的都由操作者全部赢去。
慢慢地,我还学会做纸桌子、衣服、裤子、狗狗之类,再往后一段时间,还做出了纸皮带和纸手枪,甚至有爱美的女孩会做纸项链,这些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先要叠好一个个小纸块,再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把这些小纸块连接起来就行,但要想说清楚具体步骤,即使比我大的孩子,也只能身教无法言传。
孩子们还看上了遍地皆是的泥巴,用它捏成各种可玩的东西,这些东西,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可以说它是猫是狗,或者车子马匹,还可以把它们排出队伍,互相对战;也可以掏成小盆子的形状,用力往下摔,空气冲破盆底的“啪啪”声,就像过年时放鞭炮,清脆悦耳。
不久,我发现了泥巴的另一个用法:造房子。
我当然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经历选地、平整、取土制砖烧砖、挖沟夯地基、砌墙、上梁、搭檀子、盖瓦造出一座住人的房子来,只能象征性地造一个,但仅仅是象征性地制造,也得分个三六九等啊,过家家的时候造的房子最简单,垒几块石头土块,留一个门,最多留一个窗户竖一个烟筒,便万事供备只欠人住了。
孩子们比赛造房子的时候最隆重,大家会把村子里能够找到的断砖条石全部搜罗干净,然后选一个平整的地方,用粉笔或者后山天生的“黄赭”画出房子的平面图,再在上面慢慢搭建,其中有几个关键点,一是画线要平直,要不建的房子就不好看;二是堆码的面要齐整,否则一两层砖石码上去就垮了;三是要进行适当的装修,摘几朵鲜花,栽几株小草,或者在墙面上画几笔线条、写几个字。
造转水车也是玩泥巴的一种。
说的是造车,其实就是筑坝,只是这种坝有点小、有点特别而已,在房前屋后,随便找一个流水的地方,就可以造一个这样的转水车来:
首先找一个流水的地方,一般是一条很小的田边小沟,如果是大的水渠,用湿泥巴筑一条拦水的小坝,这样就可以在小坝的下游开始造“转水车”了;
接着,要用湿泥弄一条稍宽的“中坝”,在中坝的中下部用手指捅一条向内的通路,再在上部用手指弄一条向下的通路,两路相连,有条件的时候,还会找一两根南瓜的茎做导水管,可以避免堵塞;
做好之后,再用泥巴在中坝的上部围出几圈泥墙,引导水流从小坝出发,缓缓地九转八折地流向中坝内部的通路。
由于中坝内部的通路比较小,水流会在坝的表面形成一个个旋涡,只要控制好水流的大小,一个转水车玩老半天也塌不了。
有一天,上面安排要打一种“钩端螺旋体”的预防针,妈妈说要打了这种针才能下水,否则会生很严重的病,我勇敢地捋起袖子接受针剂之后,一个下午都呆在屋后的那条小水沟里,一口气好像修了有十多级“转水车”,弄得一身泥巴,全身没有一个热乎和干燥的地方,等晚上妈妈收工回家,饱饱地挨了一顿揍。
除此之外,我们还曾进行很多的设想与尝试。
拖车的制造,最有吸引力也持续得最久,尝试的次数也最多,因为院子里有孩子已经拥有了一些像模像样的拖车,日复一日地在我面前显摆,我没办法找到关键的滚珠轴承,也没办法遏制自己造车的梦想。
第一次造车,只是把奶奶纺线的一条凳子利用起来,以宽实的凳面做车体,四条腿当作天生的“轮子”,两条竖立的纺纱杆便兼具了方向与动力的作用,我搓了两根草绳牵引起来,让弟弟妹妹分别坐上去,拉起来就跑,没跑几步就摔倒了,可这丝毫没有扫我们兄妹三个的兴,热乎乎地玩了好一阵子。
此后,我又用圆木头做过多次尝试,从中间掏一个洞作为轮子来使用,再用长木棍塞进去当成“车轴”,但由于没有轴承的润滑,车子的寿命总是很短。
我还尝试过制作降落伞。
秋收之后,大人们踩草树(用稻草围着一棵树码上去,防雨,待来年春天喂牛或垫牛栏时用),我总是跟着去玩,有一次整个草树突然间垮掉了,那种跟着稻草随风而降的感觉,催生了我的降落伞尝试:
我在家里找一把雨伞,选一个几米高的田坎,撑开伞用手提着伞把,然后往下跳,呵呵,这一回没有成功,伞被就被风吹得反转了,好在几米也不算太高,只是落地时感到有点痛,并没有受伤;
我又搓了几根草绳,绳子一端绑在伞骨顶,另一端缠在伞把中部,然后再试跳。这次倒是没反转过去,但感觉反不如第一次,毕竟高度有限,伞的张力也有限,体验不到飞降而下的感觉。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