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那俩个随同多日的孩子,不同于往日的平静,竭力遏制自己的激动疯狂,悄悄起身。
从地上拾起石子握在手中,假装好奇缓缓靠近。
三个守卫警戒着四周,担心流民之中会有哪方势力的刺客,兵丁之类的。
朱天佑也对这俩个相处了多日,平素默默无言的瘦弱无力的孩子警惕有限,近在咫尺之下,两个孩子却是突然发难。
他们扑向了三皇子,用石头狠狠的砸向他的脖子,两个孩子虽然瘦弱,但也比三皇子要高大不少。
自从跟了三皇子以后,他们的伙食也是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实际上早已没有表面上那样的虚弱。
此时突然暴起,三个大内高手本能的摸向腰间,却未曾想到此时腰间早已是空无一物。
飞标这些暗器,怎么可能是流民身上应该有的?
石头虽然杀伤性不强,但脖子是人最脆弱的地方之一,不论是打破了动脉,亦或者砸断了气管,都将给人带来致命的威胁。
电光火石之间,朱天佑猛地一脚踹出,直接就将其中一个孩子远远的踢飞了出去,pika一声,胸骨大面积骨折。
另一边一个高大些的男孩子继续压近,三皇子吓的静若若寒蝉,连忙想要逃开,衣袖却被死死拽住无法拉开。
带着灰尘的小手直直的砸向三皇子的脖颈,朱天佑眼睛瞪的浑圆,迸发出全身的力量向前冲去。
“差一点点了了……”小孩子默念到。
“不要,救救我,快!”
终究还是朱天佑的动作更快,砰的一声,小孩子被撞飞,尖锐的石头从三皇子的臂膀上擦过,留下了一道血痕。
倒飞出的孩子,挣扎着想要站起身来,但是手臂却泛着不自然的青紫,应该是已经骨折了。
如古之荆轲刺秦王,刺客,往往只有一次机会,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三位大内密探将那个孩子牢牢按住,尝试对他进行审讯逼供。
小孩子也十分硬气,大声嚷嚷道:“你们这些坏人,小爷我今天栽在了这里,但我不会后悔……”
朱天佑示意三个护卫让开,他想要亲自审讯这个孩子。
“你们这些官府走狗,待到闯王进入顺天,天下承平,改朝换代,你们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小孩子稍显疯狂的大声道。
好在此时的他们已经退让到了隐蔽处,不然这个孩子吵嚷几声他们的隐藏可能就会暴露。
朱天佑无视小孩的挑衅辱骂,出声询问道:“这么说你是李自成的人?你为什么要行刺三皇子?”
“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皇明待我不公……”
这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是一对亲兄弟,海州人士,皇明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他们的父母为逃避沉重的税负逃往关外,然后被屡次进犯的女真人劫掠途中杀死了,作为哥哥的他稍有见闻,听过一句话“闯王来了,不纳粮。”
抱着对皇明的仇恨,他们加入了闯军。
俩个孩子,在乱世之中生计难求,因此加入了北上的闯军做为细作搜查情报,原本是闯军黄明军师派出,打算渗透山海关打听情报的。
无意间听到了朱三皇子的身份,怀揣着对皇明的无比仇恨,他们趁着动乱发生,临时起意打算刺杀三皇子。
不为钱,也不计后果,愚昧冲动,但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生活,也是因为朴实的仇恨。
呼……朱天佑长吸了一口气有所感慨。
皇明也许做的有很多不对,但他们所憧憬的闯军,也绝对不是所谓的人民之师,也多是一丘之貉,即使李自成真的有大善之心,义军的将领也大多是投机倒把之徒,好色嗜杀者不在少数。
但你这更不能讲就是百姓的错,朝廷无能昏聩确实可恨。
乱世,三方势力都各有缺陷,只能说只有胜利者才能笑到最后,才能拥有改变乱象的机会,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朱天佑的心中有些悲凉,他见到这个孩子缄默不语,眼神中流露出现代难得一见的坚强与死志,看起来确实是审问不出什么。
朱天佑也不打算对他过多逼迫。
想到身边还有三个东厂出身的人,如果他还活着,很有可能被折磨审讯,朱天佑狠下心来,将小孩膏高高举起,往地上狠狠一掷。
伴随着砰的一声,那个孩子毫无知觉的离开了。
嘴角溢流着鲜血,五脏六腑遭受巨大的打击,瞬间离开了苦难的世间。
极大的冲击,会导致骨折和内出血,瞬间的离开痛苦会少一些。
说起来这还是朱天佑来到这里第一次杀人,此前他活捉王老爷子,冲阵无双的时候,一直有意无意的控制着自己的力道,大部分人都是被击昏,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大的伤势。
这个刺客小孩,虽然只是普通人,但是却也算是敌人,如果他不杀,东厂的人也不可能放过。
不乱杀无辜,是他给自己的底线,但对待的敌人也不能有丝毫的怜悯,不杀人,以礼服天下人,可是连孔子都做不到的事。
而在身边三个大内密探看来,这个朱天佑,越来越奇怪了,看起来缺少战斗经验,但是却又神勇不凡,但是又始终保持着一颗纯良的心。
朱天佑不希望孩子被折磨拷问,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还是他第一次杀人呢……
除了第一个孩子,他在情急之下没来得及多想,而这个刺客总是被他亲手结果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残忍,人在乱世只有狠下心来,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再造皇明,重新平定天下。
攘外敌,定人心,才是皇明最该干的事。
在乱世之中,不改变自己的本真,往往会为之付出代价,如古之项羽,妇人之仁痛失天下,身死乌江。
但如果连这点最深的善意都无法保留,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只会疑神疑鬼冷酷绝情——更重要的是,他也不配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
这可以说是光武遗风,光武帝刘秀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跟他那极好的名声也是有相当的关系,而东汉也是第一个没有诛杀开国功臣的王朝。
这一点,洪武帝朱元璋,可能是因为出生低微,对那些开国功臣大多并不信任,加上时事需要,但是他对广大平民,确是真正的希望他们好,尽管很多政策措施都未能长久有效。
朱天佑在不知不觉成长了许多,更加成熟了明白了一个道理,冷酷留对敌人,关怀留给人民。
这样才能够真正得人心,国家社稷才能够长远。
三皇子叹服于朱天佑的武勇忠诚,心中顿时闪出一种感觉——皇明还是仁人志士愿意相救的。
三皇子私下承认了朱天佑皇亲国戚的身份,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朱天佑称“皇兄”。
大家彼此勉励,为拯救皇明做着自己的努力。
六人真正开始交心,齐心协力。
离开前,朱天佑询问妇人道:“可以帮忙把他们两个人掩埋吗?”
“大人,尽管吩咐便是。”
………………………………
三皇子向他托出了计划——他们此行身带黄金上千,携带明皇诏书,打算贿赂吴三桂的手下,以天子诏书,软硬皆施召吴三桂入朝救驾。
“……此计怕是过于天真了吧?”朱天佑,出言道:“顺天被围,不下数月,他吴三桂就算是个死人,也应该知道明皇有难,以守卫地方不便为由,有意拖延,恐怕是拥兵自重,已有二心了。”
“鄙人觉得至少应该设计擒拿吴三桂才有可能逼他就范,我对自己的武勇还是颇有信心,只要我能够接近吴三桂便有信心将其生擒。”
“皇兄武勇自是天下少有,怕是只有那杂剧中的李元霸才可与君媲美。”
“过誉了,小子这一身神力,只是皇明庇佑,我实乃惭愧。”
贴身的大汉不禁感慨,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对朱天佑的实力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如果当初他们一时急躁跟朱天佑交起手来,定然会无比危急。
他们三个,本是零丁孤苦的三兄弟,被拐卖到宫中当太监,东厂的总管王承恩,见他们兄弟连心,资质不凡,便将他们培训起来当作密探,随伺皇家,三皇子本打算,万一是不可违,便让他们三人去挟持那天下名将吴三桂。
不过有了朱天佑,他们似乎就派不上用了。
这一次山海关之行,注定不凡。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