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我看见周老师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眼神深处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锋芒。
"可能是实验条件的问题,"他语气平和地说,"今天下午我们详细讨论一下具体参数。这个项目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点点头,低头继续记笔记。能感觉到张师兄投来的目光,但我没有抬头与他对视。某种程度上,我害怕从他眼中看到印证我猜测的神色。
组会结束后,我收拾着笔记本,突然注意到会议桌上遗落的一份文件——是上周投出去的那篇论文的审稿意见。鬼使神差般,我扫了一眼:
"Figure 3的数据存在明显异常,与现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差异过大......建议作者提供原始数据......"
"这个不用你操心。"周老师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边,伸手拿走了那份文件。他的动作很自然,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意,"你先把重复实验做完,其他的我来处理。"
走出会议室,消毒水的气味突然变得格外刺鼻。我这才意识到,这个我待了两年的实验室,竟然处处充满了看不懂的秘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笼罩着我——我仿佛正站在一个漩涡边缘,而脚下的地面正在一点点坍塌。
当天下午,我机械地在实验台前工作,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回想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让我引以为傲的高分文章,那些看似完美的实验数据,现在都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阴影。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实验室秘书小张发来的消息:
"周老师让你整理一下近三年的实验原始记录,下周要评审院士答辩材料。"
我的手微微发抖。或许,这就是一个契机。那些被掩藏的真相,终究要在某个时刻被揭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的良知不允许我对这些疑点视而不见。
资料室的灰尘呛得我直咳嗽。
我习惯性地咬着笔帽,翻看着这两年来的实验记录。周老师让我整理院士评审材料,可这些数据越看越不对劲。相似的实验条件,相近的处理方法,可结果完美得让人心慌。
"2021年4月,实验组..."我用笔在数据上画着圈,"对照组..."手指在两组数据间来回比对。这哪是实验数据?简直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模板。
门口传来脚步声。
"你在找什么?"张师兄的声音吓得我差点咬断笔帽。他倚在门框上,手里转着杯子,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那双眼睛,却紧紧盯着我桌上摊开的实验记录。
"怎么,连师兄也要监视我了?"我没好气地说。这几天,我总觉得实验室里有双眼睛在盯着我。就连上厕所,都能撞见不同的人在走廊里"散步"。
张师兄走近,压低声音:"小心点。周老师最近... 不太平静。"
我冷笑:"是因为那篇被Nature子刊退稿的文章?"
他没说话,只是把一个U盘放在我桌上。"这里有你想要的东西。别问是从哪来的。"
我攥紧U盘,却迟迟没有插入电脑。这个小小的金属块,也许藏着足以毁掉一个实验室的秘密。
"为什么帮我?"我盯着他的眼睛。
张师兄难得露出一丝苦笑:"因为我不想再看到有人重蹈覆辙。"
"李玲师姐?"我脱口而出。去年突然退学的博士师姐,周老师对外称是家庭原因。
他点点头:"还记得她最后那篇未完成的论文吗?数据造假,被审稿人发现了。周老师让她..."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