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93: 第93章 路在何方
0%
墨書 Inktalez
盼望着,盼望着,高考马上就要来临了。 0
或许是正规的考场有限,或许是大学的招生名额太少,当时的政策是,在正式高考之前的5月份,要进行一轮预考(有的地方叫筛考),全面模拟高考的方式,由县里统一命题,全县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和复读生都要参加,只有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能参加7月份举行的全国统一高考。 0
在我的心里,依我的平时成绩,预考应该是很容易通过的,因此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认真地复习课程、准备考试,而是像平常那样有点不以为然地对待。甚至,因为即将结束高中三年的时代而更加放松自己的心情,沉缅在离别前的某种悸动和同学们的流言蜚语之中,憧憬着考上大学、跳出家门之后海阔凭鱼跃的美好生活。 0
我对预考并不放在心上,这次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说是我整个学生生涯中记忆最淡薄的一次,以致几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居然没有一丁点儿的印象。留存在心里的,只有考试前后的一些琐碎记忆。 0
我是好吃的大饭桶,对于这次预考最深刻的记忆,仍然是关于吃:从预考前一天的晚餐开始,食堂的伙食突然好了很多。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放假了,高三加上复读的学生总共只有五六百人,能够容纳一千多人的食堂重新把桌子摆布了一下,仍然是原来的八个人一桌,米饭仍然是自己淘米蒸熟,最大的变化是菜式,主菜是红烧肉,其实说这个菜是红烧肉也不准确,用我们当地的话说应该是“磐肉”,原材料的准备和更多人吃过的扣肉相同,只是扣肉切片,这个肉却是切坨。当时农村办酒席,“磐肉”是最重要的主菜,上桌的时候,上面会盖着一只碗,等所有的桌子都上好了这个菜,主人家就会放一挂鞭炮,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代表说明这次办酒席的原因,感谢一番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以及给予帮助的师傅匠人,然后才能揭开上面的碗,这时候才算正式开席。 0
哪怕在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时候,家里修房子、嫁女儿时,酒席中都必须有这个菜,只是那时候吃酒席的人多半舍不得吃这个菜,而是每人准备一只碗,将这个菜直接分好,然后带回家去给孩子们沾点油荤。在三中读了三年,这个菜是第一次出现在食堂,而且这次上桌的不是一个钵子,除了两钵子满满的红烧肉之外,还有另一个汤菜和青菜,平分下来,每个人可以吃到二三两肉,我肚子大,分菜的同学看到菜多,特别给我多分了一筷子,总起来有半斤的样子,吃得我满嘴是油,几乎忘记了其它的一切。 0
在我的轻松和同学们的紧张之中,三天的预考很快就过去了。 0
学校放了两天假,大家继续回校读书,成绩还没有出来,有人担心也有人无所谓,但大家都没有太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都在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0
大约过了半个月,成绩和分数线都出来了,我一下子懵了:全班有十多个人上了线,我居然不是其中的一个! 0
懵逼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时隔三十年,我无意间找到了自己记录的一份成绩单和当时做出的自我分析:政治79分,语文94.5分,数学92分,物理42分,化学56.5分,生物73.5分,英语69分,总分506.5分,上线分数为512分。化学最不应该只得56.5分,这是怎样失误的呢,要不是因为这一点,也许现在不会到这个地步。物理虽说是一门“老大难”,但也不应只得这么多。政治、数学、生物,也应该有所多得。可惜的是由于自己不努力,也由于心里不够重视,这一次机会失去了! 0
预考没上线,对于平时成绩一直没有低于前十的我是个很大的打击,父母和老师也感到十分惊讶和惋惜。预考上线的同学都集中到一个班复习迎考去了,几个决定回家务农或者招工上班的同学也离开了教室,大多数和我一样没上线的同学还是呆在教室里,老师不再来上课,班主任也不再来管纪律,我孤独地看着窗外:虽然还能偶尔看到那或缓步或蹦跳般闪过的影子,但那个完美的伊人已经越来越远去了,我该怎么办呢? 0
第一个要确定的是:到底是复读还是回家?在几乎所有的老师、同学和自己的父母亲戚看来,复读应该是必然的选择;但敏感而又自卑的我却有了一丝纠结。我从不认为务农是一桩辛苦的事,也从来没有认为农民是最底层的虾米,但我又有着跳出农门的梦想,以当时的环境,读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可是,预考的失利真正伤了我的信心,万一复读一年又没有考上呢?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 0
第一个纠结还没有解开,心里又泛起了另一种犹豫:如果复读,要读什么呢?在一般人看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原来读什么现在继续啊!可简单对照一下我的预考成绩,拉低成绩的主要科目就是物理和化学,而我自己历来对历史都比较喜欢,虽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历史课,从古至今的历史书却看了一大堆,老师和同学们都公认我记忆力好,据说读文科恰好是记忆力强的人容易出成绩哦。当然,我一直不太喜欢和读文科的人打交道,总认为这些人太容易受感性的支配,特别对那些“流氓文人”抱有敬而远之的心理,何况,妈妈的经历告诉我,读文科的人容易在政治运动中受冲击。 0
似乎是一环套一环,又似乎是一个死结连着一个死结,上面两个结还没解开,我的思维中又跳出了第三个结:去哪里读呢?现在我读的是三中,要是复读,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读三中,好处是轻车熟路,老师和环境都熟悉,复习起来容易适应;坏处也是轻车熟路,一起玩一起闹的狐朋狗友太多,自律性又比较差,可能继续走以前“认真不努力”的老路。二是去二中,如果读文科的话,这是必然的选择,而且以前花园中学的龙佐才老师已经调到这个学校去了,爸爸一说他就表示想去的话一切包在他身上。三是去一中,当然不是一中本部,而是一中的老师在校外办了几个复读班,据说每个班有百来号人,几乎集中了全县接近预考线和高考线的复读生,效果也很好,每年都有四五成的人考上了大学。但是我似乎一直和一中无缘,小学和初中毕业两次都没考上它;而且一个班一百个人,老师上课又能听到些什么呢? 0
在纠结之中,我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不时地叩问自己:路在何方?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