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充满玩乐与欢笑的寒假眨眼间就接近了尾声,我不得不得打点行装,再次回到自己的宿命——继续单调而枯燥的学生生活。
开学没多久,曾老师就交给我一个“新”任务,以学习委员的身份,负责将教室后墙上的黑板报办起来。似乎是不约而同,其他每一个班级也趁着新学期开始的热情,一个个动手编排起各自的黑板报来,三班作为不少师生心目中的“重点班”,当然不能落后。
领到这个光荣的任务后,我没有立即动手,毕竟是高中,后墙上的黑板比初中时大了三分之一的样子,而且我虽然是一个不怕现丑的楞头青,到底不想让自己办出来的黑板报在无形的比拼中落入下风,前往其他班级参观便成了下意识的选择。
经过两三天的观察,整个高一年级其他四个班的黑板报都有了雏形,我也基本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班主任老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大到整体的结构,小到栏花、线条的勾勒,承办的同学最多就是将老师的思想显现成一行行五颜六色的粉笔字,若是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连抄写这项最后的程序,也会由老师代劳,仿佛所有的班主任都弊着一股气,要在这黑板报上争个高低什么似的。
虽然知道曾老师喜欢当甩手掌柜,我还是把观察到的情况向他做了详细的报告,并提出请他指导甚至亲自操刀的期望。曾老师这一回没有简单地拒绝我的提议,也没有像我希望的那样立即告诉我一个出报的方案,而是采取问答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开发我办黑板报的思维,自己根本没有动手的迹象。
他首先问道:“你觉得这个黑板报应该有哪些内容?”
这个不难,我以前在初中时办过黑板报,这几天又参观了其他班级的,便根据印象稍稍掺进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可以有三个方面的东西,一是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包括课堂教育的一些重点和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二是课外知识,如我们没有列入课程,但大家比较关注的历史知识,还有洞口三中的某些典故等;三是新学期开始了,不少同学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可以来一点鼓劲的东西,让大家尽快融入学习之中。”
曾老师接过话头说:“这样很好啊,你从每个方面选择一到两样可以单独成篇的文字,再组合起来就是很好一个黑板报了啊。”
我一听却急了,说:“第二个方面倒没问题,我喜欢看各种课外书特别是历史方面的书籍,选一些能够上墙的东西应该不难;至于第一个方面,我自己虽然成绩过得去,但找找重点还可以勉强胜任,要谈学习方法,可就是满头雾水了,简单地从参考书上抄下来,又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有没有用外;最难办的还是第三个方面,我这个人不善于鼓动人,在这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木讷,怎么办呢?”
听我说完,曾老师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龙飙松啊龙飙松,你这一通我、我、我的下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口吃了呢。我是说过要你把班上的黑板报办出来,可没有说让你一个人去办啊,你自己不知道、不懂得、不擅长的东西,难道班上就没有其他同学知道了?真该敲一敲你这个小脑袋。”
曾老师把问题抛了回来,我心里默默算计了一下,觉得有那么两三个同学可以借重,有了他们的帮助,内容算是没问题了。但怎么才能把这些内容在黑板上表现出来呢?我的粉笔字根本上不了墙,更没有美术功底,全班所有的同学,似乎也没有谁在这方面显示过实力。我只能嗫嚅着对曾老师说:“我们班上没有人能够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没有哪一个能够画出像样的题花、纹线和插图啊。”
“看来你对班上的同学还不了解哦,去找找黄冬秀吧。”
听完曾老师的指点,我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对于这个全校公认的优秀学生,我原本就打算请她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内容,想不到曾老师建议我在黑板报的表现方面也得去找她,这样一来,这黑板报到底算是我还是她办出来的呢?再说她那么优秀,会帮“我”这个忙吗?
硬着头皮,我利用下课的时间找到黄冬秀同学,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出乎意外的是,她一点也没有推辞,大方地答应抽时间参与,并且和我一起将大体的内容、大致的表现形式初步确定了下来。
接着,我又找到向瑞斌同学,请这个感情丰富、文笔一流的“才子”写一篇《开学宣言》,他也满口答应了。
三天后,下午难得只有两节课,放学后的时间比较充裕,我准备好粉笔、直尺、纱线等物品,把规规矩矩抄写好的内容交给黄冬秀,又搬来几根板凳为她搭好架子,正式开始了高中生涯的第一块黑板报的出刊工作。
虽然办报的最后时刻,我更像一个只能跑前跑后“打杂”的勤务兵,但经过这一回,我慢慢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仅凭自己单打独斗,而必须利用团队的力量,这样,总有人能够做好某一个细节,而承担规划、组织任务的我,就可以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