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科学 7: 最特殊的诺贝尔奖
0%
墨書 Inktalez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特殊的一次诺贝尔化学奖。 0
 
这名科学家仅凭一己之力就解决了数千年以来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更是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 0
 
但当他在领奖时,却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嗤之以鼻,甚至抗议该奖项的颁发。这便是史上最具才华却又充满悲情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 0
 
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当时全球流行鸟粪贸易,而在秘鲁海岸附近的岛屿上聚集着数百万只海鸟,其中的排泄物更是积累成山。 0
 
很快,这里的鸟粪生意迅速火爆起来,价格一度飙升到了每斤76美元,相当于用4斤鸟粪就能换一斤黄金。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如此热衷于鸟粪呢?这就必须从人体的内部说起。 0
 
首先,人类DNA所包含的5种化学元素为氢、碳、氮、氧、磷。 0
 
其中蛋不仅是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必要元素之一,也是血红蛋白的一部分,更是DNA和RNA的核心成分。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氮。 0
 
虽然我们通过植物和动物来进行摄取,但植物却只能通过土壤来吸收。 0
 
由于年复一年的种植,终将会面临土壤中的氮消耗殆尽的一天,从而使作物无法健康生长,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 0
 
为了提高土壤中的氮含量,就需要使用含氮量高达20%的鸟粪。 0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全球对氮的需求非常之大,很快于1872年,这里的鸟粪就已经所剩无几。 0
 
在当时,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就曾发表过一个可怕的预言,如果世界无法找到另一种能够获取氮的方法,那么整个人类将会因大饥荒而所剩无几。 0
 
但问题是,在我们周围其实并不缺少氮,就比如空气中有78%都是氮,只不过这里的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以三重键结合而成,十分的牢固,无法直接被人类和动植物所吸取。 0
 
如果想要使用它,要么用闪电破坏掉三重键,分解成个体蛋原子,形成蛋氧化合物,并与大气中的水滴发生反应,降落至土壤中。 0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靠天吃饭或者用土壤中的细菌打破蛋的化学键,而这却无法大规模产生蛋化合物。 0
 
 
于是化学家们不断的寻找能将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0
 
最终于1904年,德国化学家福里斯哈伯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0
 
他先将一小块鹅片放进压力容器内,然后将氮气和氢气进行加压加热。 0
 
在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哈伯发现以鹅片作为催化剂的氮气,其三件会发生断裂,再与氢原子结合,使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氨。 0
 
之后,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将哈伯的工艺商业化。 0
 
至此,氮肥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不仅使粮食的产量激增了四倍,养活了数10亿人,并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中,地球人口暴涨了40亿人。 0
 
可以说,我们如今的生活都要归功于哈伯的发明。 0
 
而为什么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成就却在诺贝尔颁奖盛典上不受待见? 0
 
其实这一切都要归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0
 
在战争爆发时,哈伯便自愿参加了军队。但与如爱因斯坦一样的和平主义者不同的是,哈伯是个极端的爱国者,而他参军的目的正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才华去帮助他的祖国赢得胜利。 0
 
在战争爆发数月后,德国军队很快就用尽了炸药。 0
 
由于硝酸氨不仅是一种出色的肥料,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爆炸物,于是哈伯决定以氨为原料,将其改为制造用于爆炸物的硝酸盐,而他的工厂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德国的火苗库。 0
 
从空气质面包到空气质炸药,哈伯认为化学可以为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0
 
1914年12月,他又试图制造出一种比空气重的低浓度致命气体,用于沉入敌人的战壕中,并将目标锁定在了滤器上。 0
 
 
虽然当时遭到了所有人的极力反对,但哈伯却坚信,如果战争能够以这种方式更快的结束,那么将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0
 
于次年4月,随着微风吹向了盟军的战壕,释放出168吨妖艳的滤气,很快便横扫了整个盟军阵营。 0
 
任何吸入气体的士兵都会经历可怕的死亡。 0
 
由于滤器会猛烈刺激肺部的粘膜,导致肺部充满大量泡沫状液体,最终在极度痛苦中窒息而死。 0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战中,有超过10万名士兵死于哈伯的化学武器。 0
 
而这种滥用科学的行为也为他招来了极大的争议和批评,甚至一度被视为战争罪犯。 0
 
最终于1934年,福里茨哈伯因心力衰竭在一家酒店去世,结束了这传奇而又矛盾的一生。 0
 
虽然他的科学贡献无法否认,如果没有氮肥料的出现,全球农业将无法存活。 0
 
但作为科学家的他,又用自己的知识亲手发明出臭名昭著的化学武器。 0
 
而后人对于他的讨论究竟是对还是错? 0
 
是天使还是恶魔,又有谁能说的清楚呢?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