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梦(白话版) 33: 第三十二章 齐人之福温柔乡
0%
墨書 Inktalez
第二日早朝,天子宣杨丞相进宫,当面谕旨道:“先前因为御妹的婚事,太后特地下了严旨,朕心里也觉得不妥。如今听说郑家女子已死,公主的婚事可就耽搁久了,全等你回京办理。你虽然思念郑家女子,但她毕竟已经死了,你年纪轻轻,堂上老夫人,日常起居总该有人照料,况且你贵为当朝丞相,府中不可一日无主母,再说魏国公家庙,以后也需要有夫人参与主持祭祀。朕已经下旨修建好了丞相府和公主府邸,就等着你回京操办婚事。你与御妹的婚事,如今你也不能再推辞了吧?”杨丞相当即叩头奏道:“微臣先前抗旨拒婚,罪该万死,蒙皇上不罪之恩,圣恩浩荡,臣感激涕零,万死难报。先前微臣之所以抗旨,实在是出于人伦道义,如今郑女已死,微臣岂敢再有别的心思?只是微臣出身寒微,才疏学浅,恐怕配不上驸马的尊贵地位啊!” 0
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诏钦天监,命其择吉日。太史奏曰,秋九月望日,便是吉日,距今不过数十日了。皇帝又说道:“先前因你拒婚,朕不便多言。朕其实有两个妹妹,皆是天资灵秀,世间罕有,纵然朕想再寻一个如你这般的人才,也是千难万难。所以,朕遵从太后懿旨,欲将二女同嫁于你。”杨丞相闻言,猛地想起真州客栈的那个梦,心中大为惊异,当即伏地奏道:“臣自被公主选中,便如芒刺在背,惶恐无地,只恐才德不配,辜负圣恩。如今陛下欲将两位公主同嫁于臣,这自古以来,闻所未闻,臣万万不敢当啊!”皇帝说道:“爱卿之功业,堪称国之栋梁,便是钟鼎也不足以铭刻你的功勋,山川封赏也不足以酬谢你的功劳!朕这才决意将两位妹妹许配给你,更何况,两位妹妹情同手足,彼此爱重,常说要生死相随,永不分离。这也是太后的意思,你就不要推辞了。另外,宫中有一女官,姓秦,出身名门,不仅姿容秀丽,而且能诗善文,两位妹妹视她如同姐妹,十分信任,所以欲在她们出嫁之时,将她一并许配给你,朕今日先告诉你一声,你好有个准备。”杨丞相再次起身谢恩。 0
话说这郑氏小姐,自册封为公主,在宫中时日已久。她侍奉太后,极尽孝道,与兰阳公主和秦氏情同姐妹,彼此爱重深切,太后对她更是疼爱有加。眼看婚期将至,郑公主便寻了个时机,恭敬地对太后说道:“当初与兰阳妹妹商议排位之时,臣妾冒昧居于首位,实属僭越,心中实不敢当。臣妾也曾多次推辞,以谢母后抬爱之恩,只是拗不过母后的厚意,这才勉强应承下来,并非臣妾本意啊。如今即将嫁入杨家,若是兰阳妹妹屈居第二,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恳请娘娘和皇上明鉴,重新定夺我二人位次,以使家中和睦,不违礼法。”兰阳公主听罢,也急忙说道:“姐姐的品德才学,皆是小妹的楷模,小妹自愧不如。姐姐虽说是出身郑门,但小妹当以姐妹之礼相待。况且,既同为杨家之妻,何来尊卑之分?小妹虽贵为公主,但若僭居正位,岂不是违逆了母后对姐姐的一片爱护之意?姐姐若是执意相让,那小妹宁可不嫁!”太后见两个女儿如此谦让,心中甚慰,便将此事告知皇上。皇上听后,说道:“两位妹妹如此谦恭,实为难得,自古以来,从未见过皇家公主如此贤德!还望母后成全她们的一片好意。”太后点头称是,便下旨册封英阳公主为魏国公左夫人,兰阳公主为右夫人,秦氏则册封为淑人。 0
按旧例,公主出嫁,婚礼一般都在宫外的官府举行,但此次太后特地恩准,将婚礼安排在宫内举行。吉日一到,杨丞相身着麒麟袍,腰佩玉带,与两位公主举行成婚大礼。其场面之隆重,礼仪之周全,自不必说。婚礼结束后,众人依次入座,秦淑人也上前拜见,然后侍立在两位公主身后。便赐她入座。三位佳人,与丞相共聚一堂,一时间,满室生辉,光彩夺目,直看得杨丞相眼花缭乱,心醉神迷,恍若置身温柔乡,飘飘然登仙境。 0
是夜,杨丞相便与英阳公主共度良宵。次日清晨,他先去向太后请安,太后设宴款待。皇上与皇后也前来陪侍太后,一家人和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这一晚,杨丞相又与兰阳公主共赴巫山。 0
第三日,杨丞相终于得空,往那秦淑人房中而来。那秦氏一见丞相,便忍不住满腹委屈,泪如雨下。杨丞相见状,大为惊诧,问道:“今日里,该当是笑的时候,如何反倒哭将起来?莫不是心中有事?” 0
秦氏听了,更是泣不成声,说道:“想是丞相贵人事忙,早已将妾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0
杨丞相细细端详,这才恍然大悟,一把握住秦氏的纤纤玉手,试探道:“莫不是华州的秦家娘子?” 0
那秦氏心中百感交集,想要开口,却哽咽难言。杨丞相见她如此,便接着说道:“我还当娘子已不在人世,不承想竟在这宫中相遇!想当初华州一别,你我夫妻一场,后又遭逢大难,我本不欲再提,只是不知娘子可愿听我细说?” 0
秦氏轻轻点头,用帕子拭去泪水,侧耳倾听。杨丞相继续说道:“自那日客栈分别,我日日思念,只道你已遭不测,却不料今日重逢,实乃天意。真是意外之喜啊!”说到此处,杨丞相顿了一顿,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帕,正是当初秦氏赠他的。 0
秦氏见状,亦从怀中取出诗笺,正是二人当初和的《杨柳词》。二人相对而视,恍如隔世,唯有手中诗帕,见证着他们曾经的爱情。 0
秦氏说道:“丞相只知《杨柳词》定情,却不知我二人今日之缘,皆因那把题诗的纨扇。” 0
说罢,便打开妆奁,取出那把纨扇,秦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最后说道:“这一切,都是太后娘娘和万岁爷洪恩浩荡啊!” 0
杨丞相听罢,长叹一声,说道:“想当初我避兵蓝田,曾打探你的消息,却只听得些流言蜚语,说你或没入掖庭,或被掳掠远方,或已遭逢不测。我心中虽然悲痛,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另娶他人。只是这些年来,每每经过华山渭水,便想起你我昔日的誓言,心中便如失侣孤雁,又似中钩之鱼,痛苦不堪。如今蒙皇上恩典,你我虽然得以重逢,但我心中却始终不安。你我当初约定,并非让你为妾,而今终使秦娘子屈于此位,实在是愧疚难当。” 0
秦氏柔声说道:“妾身命薄,不敢奢求太多。当初送乳母去客店寻你,便想到郎君或许早已另娶,若真是如此,我便甘愿为妾。如今能得居于此位,已是天大的福分,我又岂会有半点怨恨之心?若真有,便是欺心,天理难容!” 0
这一夜,二人互诉衷肠,情到深处,比之前两晚更加缠绵悱恻。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