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杨少游中了进士之后,就入了翰林院。朝廷里公务繁忙,他一直没得空回乡省亲。正想着请假回一趟老家,去拜望老母亲,再接她老人家来京城享福,等安顿好了,就操办婚事。哪知这时节偏又碰上国家不太平,吐蕃屡屡侵犯边境,河北那三个节度使更是胆大包天,一个自称燕王,一个自称赵王,还有一个自称魏王,相互勾结,还联合北蛮,公然起兵造反。皇上为这事愁得寝食不安,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在朝堂上广泛征求意见,想要出兵讨伐。谁知大小官员们一个个老奸巨猾,说来说去都是些息事宁人的混账话。翰林学士杨少游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皇上,这事儿我看可以用汉武帝招安南越王的法子,赶紧下道诏书,晓以利害,恩威并施。要是他们冥顽不灵,执意对抗朝廷,咱们再出兵也不迟,这也算得上万全之策了。”皇上听了觉得有理,就命杨少游当场拟旨。少游也不推辞,当即领命,铺开纸张,挥毫泼墨,不一会儿就写好了。皇上接过一看,龙颜大悦,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啊,措辞严谨,恩威并济,深得诰谕之体,那帮乱臣贼子看了必定会乖乖地来投降!”说罢,就把诏书发往河北三镇。赵王和魏王见势不妙,立马就取消了王号,上表请罪,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他们还派人送来一千匹马、一千匹绢,以示归顺之心。只有那燕王仗着自己地处偏远,兵强马壮,不肯归顺朝廷。
皇上念及赵、魏二镇能够迅速归顺,都是杨少游的功劳,便下旨褒奖他说:“河北三镇,长期占据一方,仗着地势险要,干着犯上作乱的勾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当年德宗皇帝,为了平定叛乱,派了十万大军,也没能彻底降服他们。如今杨少游卿家,仅凭着区区一纸诏书,就让两镇贼寇俯首称臣,不费一兵一卒,不伤一草一木,就让朝廷的声威远播万里之外,朕心甚慰啊!特赐卿家绢帛三千匹,骏马五千匹,以示嘉奖。”皇上还要提升他的官职,杨少游却站出来推辞说:“臣不过代拟了一纸诏书,这是臣分内之事。至于说两镇能够迅速归顺朝廷,那完全是陛下天威所致,臣何功之有?况且如今还有一镇贼寇,胆敢藐视朝廷,臣心中实在有愧,恨不能提枪上马,为国效力,以雪国家之耻!至于升官一事,臣实在愧不敢当!”皇上见他一片赤诚,便问计于其他大臣,大臣们都说:“这三镇相互之间唇齿相依,如今两镇既已归顺,那小燕反贼现在不过就是瓮中之鳖。依臣愚见,不如先礼后兵,派杨少游前去晓以利害,若是不肯归降,那时再发兵也不迟。”皇上觉得有道理,便派杨少游持节前往燕地招抚。
杨翰林接了圣旨,领了符节,即将启程,先去辞别郑司徒。司徒说道:“边镇那些骄横叛逆、不听朝廷号令的藩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贤婿你一介书生,孤身犯险,深入虎穴,万一有个闪失,那就是老夫晚年的大不幸了。我虽然老了,也干不了什么,但也要上书朝廷,阻止你此番犯险!”杨翰林宽慰道:“岳丈大人不必多虑,藩镇不过是趁着朝廷动乱,一时糊涂罢了,如今皇上圣明,朝廷清明,赵、魏二镇都已俯首称臣,只剩下燕国一个孤立势微,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此去定能马到成功!”司徒道:“既然圣旨已下,贤婿心意已决,老夫也就不再劝阻了。只望你此去多加保重,平安归来。”夫人也来送别,已是泣不成声:“自从得了贤婿,老身心中甚慰,如今你要远行,叫我如何是好!只愿你早日凯旋而归!”
杨翰林回到后院,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即刻出发。春云拉着他的衣袖,哭着说道:“相公在翰林院当值的时候,我每天早早起来,替你整理床铺,伺候你穿衣。每天出门前,你必顾盼于我,缠绵不忍相离!而今,郎君出征万里,何以无一言相赠?”杨翰林笑着说道:“大丈夫建功立业,生死未卜,岂能被儿女私情所牵绊?春云你也不必太过悲伤而憔悴容颜。还请在家好好照顾陪伴小姐,待我出征事毕功成,凯旋而归吧!”说罢,便出门上车而去。
行至洛阳,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想当年,自己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穷书生,身着粗布麻衣,骑着一头瘦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其情其景,不亚于苏秦十次往返于列国之间!而今不过数年,自己已是奉旨钦差,乘坐驷马高车,所到之处,洛阳县令亲自开道,河南府尹一路跪拜迎接。一路之上,前呼后拥,夹道围观,好不气派!
杨翰林先派书童去探听桂蟾月的消息。书童到了蟾月家,只见门户紧闭,绣楼不开,只有桃花开满墙外。打听隔壁邻居,人家说:“蟾月姑娘去年春天,曾与一位远方来的公子有过一夜露水情缘,自此便称病谢客,连官府的宴会也不去参加了。没过多久,她又像是疯了一样,变卖了所有珠钗首饰,换了身道士的衣服,云游四方去了,至今未归,也不知现在是哪座名山福地留住了佳人啊。” 书童回来禀报,杨翰林听罢,满腔欢喜顿时如坠冰窟,好不沮丧。他绕着蟾月家门口徘徊良久,抚摸着墙壁,暗自叹息,夜里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府尹见此情景,特意找来十几个名妓来为他解闷,个个都是当时的名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将他团团围住,就连先前在天津桥酒楼上见过的那些歌妓,也都杂在其中。众人争奇斗艳,只盼翰林能看上一眼,无奈翰林心绪不佳,对这些庸脂俗粉毫无兴趣,不愿亲近。第二天一早,翰林临行前,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雨过天津柳色新,风光宛似去年春。
可怜玉郎归来地,不见当垆劝酒人。
题罢,翰林扔下笔,就乘坐着马车离开了。一众歌妓望着远去的车马,羞愧难当,却又纷纷抄录那首诗,献给了府尹。府尹数落她们说:“你们若是能得翰林青眼一顾,身价便可翻上三倍,可如今一个个浓妆艳抹,却全然入不了翰林的眼,看来我洛阳城真是无人了!” 后来,府尹打听到翰林的心上人是桂蟾月,便下令全城张贴告示,四处打探她的下落,等候翰林再次路过洛阳。
翰林到了燕国。燕国地处边陲,百姓从未见过上朝使臣的威仪,见翰林到来,如同见了地上麒麟,云中凤凰,纷纷围堵道路,争相一睹风采。翰林虽身份尊贵,却毫无架子,对待百姓如同及时雨一般恩泽普施,边民们无不欢欣鼓舞,交口称赞道:“皇上真是要拯救我们啊!” 翰林觐见燕王,盛赞了一番当今天子的伟大功德和朝廷的处置方略,并从天下大势、顺逆之理等方面旁征博引,分析利弊,句句在理,其滔滔雄辩之势如海潮奔涌,其凛然正义之气似寒风凛冽。燕王听得心惊胆战,又茅塞顿开,当即跪地谢罪道:“我燕国地处偏远,素来远离教化,因循守旧,执迷不悟。今日承蒙皇恩浩荡,聆听教诲,这才幡然醒悟,明白自己过去的错误,从此以后,我定当放弃一切非分之想,恪守臣节,永为朝廷藩篱。” 说罢,燕王在碧镂宫设下宴席,为翰林饯行。临行前,燕王还拿出千金黄金、十匹宝马想赠予翰林,但都被翰林婉言谢绝了。辞别了燕王,翰林便踏上了西返的路途。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