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 188: 第190章
0%
墨書 Inktalez
    有说饥则附,饱则飓,燠则趋,寒则弃,人情能患也。大抵说的是这凡间之人,穷困饥饿则投靠他人,吃饱了也就远走高飞了,富贵了的就巴结,贫困了的就鄙弃,多有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之本性。 0
 
    史记亦有云,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民间也有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0
 
    这高履行本就是个仗势欺人的货色,平素张扬跋扈,多靠其父高士廉之势,然父亲猝然病逝,对于高履行而言,无异于靠山坍塌,今后纵使能够世袭个申国公,又如何能再攀高位? 0
 
    他本是幽州都督,尚东阳公主,封驸马都尉,高句丽之战后,夺了些许军功,调回长安,当了个户部侍郎,凭著父辈的光耀,加了银青光禄大夫,正打算更上一层楼,不想父亲溘然长逝,他又岂能安坐于榻。 0
 
    其人虽浪荡无形,然本性至孝,又对徐真恨之入骨,一时无法释怀,遂将父亲之死,怪罪于徐真所献之橘,到了东宫,竟是想通过太子,到圣上面前告徐真的御状,控诉徐真在橘中下毒! 0
 
    李治听其言语,也是吓出一身冷汗来,若徐真所献橘中果是有毒,其欲所害者非高士廉,而是当今圣上了啊! 0
 
    因为这橘子本该是献给圣上的,圣上只是转赐给了高士廉而已! 0
 
    兹事体大,李治也不敢擅作主张,连忙将长孙无忌和慕容寒竹都召入府中,慕容寒竹冷哼一声,当即反驳。 0
 
    “殿下,徐真虽日益势大,然事不可操之过急,徐真乃圣上门生,亲手栽培,他一身荣耀尽皆圣上所赐,又怎会毒害圣上?若将此事报将上去,圣上反而觉著有人想要陷害徐真,到时反让徐真更加受宠则已!” 0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频频点头,慕容寒竹片刻之间就洞察事情利弊,可谓机敏过人,又敢当机立断,极力否决,当真有王佐之才! 0
 
    李治算是豁然开朗,又是后怕不已,若非请了二位谋士过来,他还真就听了高履行的话,亲自陪著他去大理寺了! 0
 
    既是如此,李治也就想著将高履行打发回去,免得招人闲话,长孙无忌却开口道:“殿下,虽不能明目张胆到大理寺,但可以这般这般…” 0
 
    李治和慕容寒竹听了长孙无忌之言,心头暗惊,果然姜是老的辣! 0
 
    高履行悄悄离开了东宫,一如他悄悄地来。 0
 
    其父高士廉乃圣文德长孙皇后的舅舅,当年力助圣上发动玄武门之事,被封为侍中,义兴郡公,而后又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到了贞观十二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才没多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十九年,圣上御驾亲征高句丽,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可谓国之股肱。 0
 
    圣上骤闻噩耗,悲痛不能自已,欲亲临高府哭灵,房玄龄收到消息,慌忙来劝,固言圣上大病初愈,不可伤怀,执意谏阻,圣上却说:“高公与我并非只是君臣,还是我的故旧姻亲,又岂能闻其丧而不往哭之!公勿复言!” 0
 
    圣上言毕,率左右出了兴安门,就要往高府去。 0
 
    长孙无忌正在高府灵堂吊唁,听闻圣上要御驾亲临,慌忙停了哭泣,出门拦住御驾,劝谏道。 0
 
    “陛下正在服用金丹,需遵照方子之说,不得哭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而自重龙体!再者,舅舅临终有遗言,深不欲因己之故去,而让陛下屈驾前来。” 0
 
    圣上哪里肯听长孙无忌的劝告,固执著要入灵堂去哭丧,长孙无忌无可奈何,值得俯卧于道中,流涕执意谏阻,圣上这才返回了东苑,面南而哭,涕下如雨。 0
 
    及灵柩出了横桥,圣上又登上长安旧城西北楼,遥望著灵柩失声痛哭起来,国民与群臣有感于圣上恩义,闻者无不落泪。 0
 
    圣上怀念高士廉之忠义,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0
 
    高履行自此闭门不出,绝食守丧,仁孝闻达长安,知者无不唏嘘,圣上又命人持手谕敦喻曰:古人立孝,毁不灭身,闻卿绝粒,殊乖大体,幸抑摧裂之情,割伤生之累。 0
 
    由是起为卫尉卿,进加金紫光禄大夫,袭爵申国公,高履行自是谢恩,却难掩不满怨愤。 0
 
    侍郎回报,圣上多有不解,不知高履行为何会心存不满,遂命近人多多打探。 0
 
    待得几日,坊间即传出风声,声称高士廉并非病故,乃因误食了毒物,言之凿凿,让人不得不信服。 0
 
    圣上得了消息,连忙派了几名千牛到坊间去打探,竟听说高士廉是吃了御赐的橘子才中毒身亡的! 0
 
    李世民固然不信徐真会在橘子中下毒,然流言四起,于徐真而言并非好事,有感于自己身体越发不济,朝堂有心之人蠢蠢欲动,李世民心生芥蒂,不得不重新考量对徐真的态度,否则待自己离开,徐真又如何能够支撑李治的继位? 0
 
    李世民破格起用徐真,就是为了防止老臣把持李治之心,如今高士廉新故,就有人拿徐真大做文章,不得不让李世民警惕起来。 0
 
    果不其然,七日之后的朝议,言官们几乎一致弹劾徐真,更有甚者还提议让三司介入,彻底清查此事,还民众一个真相,免得朝堂受人诽谤和诋毁。 0
 
    有刚正固守之辈,甚至当堂指谪徐真为祆教妖人,不恪守正统,反装神弄鬼,李世民难得上朝议事,却被这桩事情弄得焦头烂额,心情自然不能畅快,将徐真召唤出来问道。 0
 
    “徐卿对此事可有看法?” 0
 
    徐真心头轻叹,他本是个混吃等死的坊间武侯,若非因缘际会遇到了李明达,也不会一路艰辛,成就今日之高位,他知道李世民这个皇帝不好当,也体谅陛下之难处。 0
 
    在这一刻,他差点就脱口而出,既然你们都觉得我徐真不好,那老子就撂挑子不干了! 0
 
    然而如今坊间之人都在谣传,说他献上了毒橘,想要谋害圣上,却阴差阳错将高士廉给害死了。 0
 
    徐真在民间有著极高的声望,因为他本是无知小民,出身于草根,民间有志之士,几乎都将徐真当成偶像,他的经历已经成为民间的传奇与佳话。 0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此事自有幕后之人在推波助澜,而且敢将圣上卷入其中,必定所图甚大,又岂是他们所能胡乱揣测的。 0
 
    若是以前,魏征等一帮诤臣,三天两头就把李世民骂一顿,但都是公然在朝堂之上硬谏,背地里谁都不敢有小动作,但有图谋不轨者,李世民是果断格杀的。 0
 
    可如今,李世民身体越来越不济,朝政都交给了皇太子李治,为了顺利交割政权,李世民不得不对这等暗流涌动的风波睁眼闭眼。 0
 
    想通了这些之后,徐真也就释然了,他迟疑了一会,而后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本是坊间一名不入流的武侯,胸无大志,每日巡视,还能看看街坊上的俊俏小娘子,这般的日子也就够了。” 0
 
    说到此处,徐真不由苦涩一笑,咬了咬牙,继而说道:“然而宿命弄人,给了我为国征战的机会,这两年多来,臣历经大小一百三十馀战,出生入死,身上留伤三十二处,别人皆以为我只是小人得志,又有何人能体会臣与生死一线之际挣扎之痛楚?” 0
 
    徐真此番话语发自肺腑,不是控诉,却胜似控诉,李𪟝等武将们心头激荡,这何尝不是他们的心声? 0
 
    文官却一个个愠怒不已,这不是在骂文官不懂体恤武将,使得武将们在战场上为国出生入死,回了朝堂还要受到诸般倾轧打压么! 0
 
    李世民也是出身戎马,前半生多与武将打交道,自然清楚徐真之言并非虚张夸大,念及徐真为自己挡死,胸口难免堵得慌。 0
 
    徐真也不想太过牢骚,点到即止,随后终于跪于朝堂,请辞道:“某本只想著为国征战,守家卫国,开疆拓土,若有人不能相容,徐真就此请辞,卸甲归去也就罢了!” 0
 
    徐真此言一出,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0
 
    武将多有惊愕惋惜,文官们却一个个心头暗喜,然而诸如李𪟝等老人,却不由直摇头,对徐真颇为失望,到底是年轻了一些,朝堂之上,哪个不是苦苦挣扎,如此真性,到头来也只能像萧瑀那般,草草收场而已。 0
 
    李世民也没想到徐真会做出这样的抉择来,小小挫折都经受不住,今后又如何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李治的栋梁和支柱? 0
 
    他本有意保全徐真,只是想做个样子,让文武百官顺势饶人,却不知徐真直来直往,厌倦了这等暗地里的勾心斗角,居然直接撂了挑子! 0
 
    圣上脸色阴晴不定,徐真低头长跪不起,群臣面色各异心怀鬼胎,朝堂上死寂如冬夜,竟无人敢说话! 0
 
    李世民正迟疑未决,却见殿门附近的武将队列之中,周沧和胤宗等一干徐真亲信纷纷出列,跪地而齐声请辞! 0
 
    薛仁贵和谢安廷、秦广、薛大义这几位与周沧胤宗等人不同,他们熟知官场规则,深谙圣上最忌结党拉帮,周沧等人对徐真死忠,这是要犯了龙颜的,然而想拦却已经拦不住! 0
 
    果不其然,本来迟疑的李世民见得如此情形,勃然大怒道:“尔等欲反耶!既如此不堪用!全都给我滚出去!” 0
 
    <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0
 
    <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 article="" addbookcase.php?bid="718&cid=787476"">《</a id="pb_shouye" .akxs6.odules></div style="text-aliger;margin-bottom:30px">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