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冲我来,别在家长会上吓唬我爸!”
这绝非是一名顽劣少年在口出粗言,而是一句饱含孩子真情实感的诗。
话语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网络的世界里激起层层涟漪。
这些天,网上流传的这一组富有童真、童趣的诗,宛如一阵清新的春风,吹进了许多人的心田。
很多人看完后不禁感慨:我们的写作水平,可能连小学生都不如了!
这一种对童真诗意的折服,仿佛在这些孩子的诗面前,成人世界里那些复杂的辞藻和刻板的表达都变得黯然失色。
这组孩子的诗确实惊艳。
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比如一个 7 岁小朋友写的:“灯把黑夜 / 烫了一个洞。”
这个 “烫” 字用得是多么绝妙啊,就像神来之笔。
不禁让人联想到王安石写 “春风又绿江南岸” 时推敲 “绿” 字的故事。
王安石在众多字词间反复斟酌,就像一位在珠宝堆里挑选最璀璨宝石的工匠,而这个孩子,也同样用他稚嫩的笔触,精准地捕捉到了灯与黑夜之间那种独特的关系,那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碰撞。
一个 8 岁的小朋友写道:“春天来了 / 我去小溪边砸冰 / 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 / 直淌眼泪 / 到了花开的时候 / 它就把那些事儿忘了 / 真正原谅了我。”
你看,这虽然还带着孩子特有的稚嫩,但又多么富有哲理啊。
一个小小的哲学家,用他独特的视角在解读春天。
他把春天当作一个有情感、会生气又会原谅的伙伴,这种充满童趣的表达背后,是孩子对自然和生命关系的独特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会把布娃娃当作有生命的朋友一样,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样的诗意联想。
记得一年中秋过后,我家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看着天上的弯月说:中秋的时候,月饼吃多了,月亮长胖了;月饼吃多了,现在生病了,月亮变瘦了。
看到 “月有圆缺”,联想到健康生病,这种逻辑只有孩子才有。
那一瞬间,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纯净而明亮的光芒,就像藏着无数小星星。
一个小小的童话家,在自己的世界里构建着关于月亮的奇妙故事。这故事里没有复杂的天文学知识,没有刻板的逻辑推理,只有孩子最纯真的想象,就像用棉花糖堆砌起来的梦幻城堡。
这些孩子年纪尚小,大多刚上小学,有的还在上幼儿园。他们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认识的字不多,就像幼苗才长出几片嫩绿的叶子;没有基本的文化积淀,如同幼苗还没有深厚的根基;更不要说经过专门的诗歌训练,就像幼苗还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诗有着一种简单、直接、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清晨第一缕阳光,纯净而温暖,能够穿透人们心中那层世故的阴霾。
其实,诗歌出现之始,就是对人们最直接观察与思考的记录。就像远古时期的人们,用简单的歌谣来描述日出日落、狩猎采集,那是最质朴的情感表达。
很难说这些孩子长大之后还有多少人保留写诗的习惯,更难说会有几个人成为诗人。
芸芸众生,自是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诗人,就像森林里不可能每棵树都长成参天巨木,也没有必要人人都成为诗人。但是,不能成为诗人,却可以拥有诗一样的心灵。
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因为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借用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而广为人知。
一颗原本就美丽的珍珠,经过能工巧匠的打磨后,更加光彩夺目。
能不能实现 “诗意地栖居”,外部环境是重要的,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能不能拥有一颗 “诗心”,那颗 “诗心” 就像植物的种子,是生长出诗意生活的根本。
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曾经有过 “诗心”。
那是我们小时候对着星星许愿,对着花朵微笑的时候;是我们把雨滴当作老天爷的眼泪,把雪花当作仙女的羽毛的时候。
只是走着走着,后来走丢了。
就像一个孩子在森林里玩耍,不小心迷失了回家的路。
所以高晓松的一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才会引起那么多的共鸣。
那是一种对曾经诗心的怀念,对现实生活中诗意缺失的感叹。这也正是我们想问的,现在这群写诗引起众人惊艳的孩子,再过十年二十年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 “诗心”?
如果他们兴趣来了再写一首诗,还会像现在这样有着触及人心的美吗?这就像我们担心一朵娇艳的花朵,在风雨的洗礼后是否还能保持它的美丽。
这里,不是向现代教育叫板。教育有其自身规律,经过这么多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现行的语文教育,就像一艘精心打造的大船,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它承载着孩子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希望。这里更多的是在提醒,在规范化教学的同时,依然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生长的天空,不要过早地给他们套上枷锁。就像对待一群自由飞翔的小鸟,不要过早地把它们关进笼子里,让他们能以 “赤子之心” 面对世界。
“赤子之心” 就像一面镜子,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的美好与纯真。
不奢望所有人都成为诗人,但所有人都应该留有一颗 “诗心”。
当然,能不能存有一颗 “诗心” 也有社会的问题。有时社会的坚硬与复杂就像一块磨刀石,让人们心灵不再柔软。
就像在寒风中,花朵可能会失去娇艳变得脆弱。
不管如何,现代教育应该呵护孩子的 “诗心”。
就像园丁精心呵护着花园里的花朵,为它们遮风挡雨,施肥浇水,让这些充满诗意的花朵在孩子的心中永远绽放。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