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伤害就像隐藏在草丛中的荆棘,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刺痛他人,也刺痛自己。
举例来说吧。
一人请要好的同事吃饭。
那是一场充满期待与欢乐氛围的聚会,就像一场温馨的小型音乐会,大家都带着放松和愉悦的心情前来。
席间无拘无束,很是融洽,欢声笑语就像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
酒至半酣,一名同事可能被酒精赋予了一种莫名的勇气,就像披上了一件鲁莽的铠甲,兴致勃勃地说,这酒不过瘾,我家有瓶茅台,拿过来大家过过瘾。
其实啊,饭桌上的酒也很不错了,是泸州老窖,宛如一位优雅的绅士,只比茅台、五粮液 “矮” 那么一点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香醇。
这人与请客者是邻居,门对门,关系看似亲近,却在这一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请客者的脸色立即便 “由红变绿” 了,那脸色的变化就像天空突然从晴空万里转为乌云密布。他在心里说,你小子这不是嫌我的酒不够档次,明目张胆地在众人面前扫我的面子吗?
这感觉就像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被人嫌弃,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贬低。
在他心中,自己仿佛被推到了一个尴尬的舞台中央,被人嘲笑。
他甚至在心里暗暗想,要装阔到马云到李嘉诚面前装阔去,干嘛在我这儿显摆。
同时他也恨自己为什么舍不得那几个钱,不买茅台。若忍痛买了茅台,这小子也便没有了侮辱自己的借口。
此时,请客者情绪一落千丈,就像一只原本欢快飞翔的鸟儿突然被击中翅膀,连把自己宰了的心都有了,那种沮丧和懊恼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这人说着,便起身准备去自己家拿茅台,那动作快得仿佛是急于去证明什么。好在旁边有没有被酒精骚扰糊涂的同事一把把他扯住了,这个同事拯救了即将陷入尴尬深渊的局面。
他说这酒很好,很对胃口,拿什么狗屁茅台。
这话语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刚刚聚集起来的乌云,明显地在缓和矛盾,不愧为情商巨高的家伙。一场不愉快才开头便鸣金收兵,没有再汹涌澎湃地恶化下去,就像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却又突然停止,让人松了一口气。
再举一个不经意间伤害他人的例子吧。
有个名校毕业多年但事业平平的人,就像一颗曾经被寄予厚望却未能茁壮成长的树苗。
他总喜欢在同事中不时谈论自己的学校与同学,那频率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时不时就响一下。不是学校怎么了就是同学怎么了,他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小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旁人的心。
这人智商高那是肯定的,不然考不上名校,他就像一个在学术赛道上起跑很快的选手。
但情商就很成问题了,要知道,旁人中,除了少数名校生外,大多是普通高校出身,不少还是专科生,有些甚至连专科的门都没有进过,只在职校旅游了一趟。
这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站在一群穿着朴素衣服的人中间,不断炫耀自己衣服的昂贵。
他喋喋不休地秀名校标榜名校出身,这对其他人来说,不是打他们的脸又是什么呢?
那些普通高校或者职校出身的同事们,心里就像被投入了小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他们中一些尖刻者说不定在心里骂道:有本事拿出些名校生的本事来秀秀呀?
毕业几十年了,还靠名校替自己涂脂抹粉,羞不羞人呀?
这就像一个成年人还总是拿着小时候的奖状到处炫耀,却没有新的成就。可悲的是,多少年来,他一点也没有发现很多旁人对他的这一嗜好不但不欣赏,还相当地反感。
倒是一些出身名校但极少在人前提名校的人,就像那些真正有内涵的贵族,低调而谦逊。
别人很自然地敬他几分,觉得他谦虚。如果这人有成就,别人还会友好地送上感叹:不愧为名校生,就是不一样。这就像一颗真正结满果实的大树,不用自己宣扬,别人也能看到它的繁茂。
你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反过来也很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就像你扔出去的回旋镖,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
一个人要立志向君子看齐,一辈子不做不经意间伤害他人的事,恐怕是 “挟泰山以超北海” 的事,这就像一个普通人想要一步登天一样困难;但留意一些,尽量少做不经意间伤害他人的事,不是太难的。
炮制这个小品,意在与读者朋友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少一些不经意的伤害,多一些温暖的关怀。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