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62: 第62章 农门第一跳
0%
墨書 Inktalez
虽然我一直生长、生活在农村,但父亲毕竟是在外工作、“吃国家粮”的中学校长,爷爷又是在年轻时走南闯北、壮年时担任过多年大队干部的园艺场场长,家庭对我最大的期望,便是早点跳出又穷又偏的农村,挤进“吃国家粮”的行列。这不,初中毕业考试,我便在长辈的安排下发起了自己的“农门第一跳”。 0
神州大陆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8年;而初中生可以考中专,应该是在1982年左右。当时,不仅是大学、大专,连中专、中技这种档次的学校,一旦毕业,就可以由国家分配安排工作,成为所谓的“国家人”。这中间,除中技必须首先是“吃居民粮”的人才能参加考试之外,其余都是“人人面前机会平等”,因此成为众多农民子弟“跳农门”的唯一道路。 0
说是“机会平等”,可是资源稀缺,录取率低得可怜,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背景下,考中专很快成为一些教师子弟跳农门的“专利”。除了在学校成绩特别突出又想早点离开农村的人之外,能够参加初中升中专考试的,大多数都是和学校老师沾亲带故的。像我们这一届,除了成绩一直独占鳌头的龙运仕之外,参加的有我、卢辉、王瑞梅、邓绣红等,或是老师子女,或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子弟;上一届,学校某位老师的女儿便通过这条路考进了中专走出了农村;而等我们赶到县城统一参加在专门考场举行的考试时,更是碰到了来自各个学校的教师子弟。 0
因为这是一场可以跳出农门、决定个人一生命运的考试,虽然考试时间与试题与所有同学的毕业兼升学考试一样,考场却集中设在了县城的一所高中。 0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要去二三十公里外的县城,虽然学校门前就是宽敞而又铺好柏油的高等级公路,却没有客车可以乘坐。好在同样参加考试的邓绣红同学,有个在的花园公社供销社当领导的父亲,“恰好”安排一台解放牌卡车去县城调运一批货物,我们七八个参加考试的学生,都爬上了这趟便车那宽宽的车厢,父亲作为带队老师,则挤进了驾驶室。 0
来到县城,我们入住了县城唯一的县委招待所,每间房子有4张床,不知是什么原因,和我们父子俩共住一个房间的,并没有我的同班或者同校同学,而是来自西中中学的刘平平和他的父亲(也是西中中学的带队老师)。 0
放下手中的行李,两个父亲去招待所领取脸盆、水桶等用品,我和刘平平不约而同地打量起对方来:他的个子明显比我高大老成,性子好像要沉稳许多,只是轻轻地瞟了我几眼,就打开自己的书包翻出书本复习起来。 0
夏天的热浪不停地侵袭着老旧的房子,没有风扇,更不用说空调,半封闭的房子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慢慢升温的蒸笼。坐立不安的我虽然学着刘平平的模样拿出了复习资料,可汗流浃背之下,根本看不进去眼前的任何字眼,倒是时不时从有点发烫的床席上跳起来,走出房门透透风,甚至跑到坪里的树荫下乘点凉。 0
两个父亲一同进来了,看到我们满头满脸是汗的样子,想出了一个主意:提起水桶,到不远处的龙头下接来满满两桶水,哗地倒在水泥地面上,再用扫帚轻轻地均匀地把水赶到房子的每一个角落。 0
有了凉水的帮助,再加上时近傍晚,房间的温度陡然降了几分,感到阵阵凉意的我,不由得佩服起爸爸提前安排好这个房子的远见。房子在一楼最外边,即使这样倒水也不会影响别人;同住的又是不熟悉的伙伴,好动的我便少了结伴玩耍的机会,那可是既浪费自己时间又影响别人复习的事啊;两个带队老师住在一起,当然还可以交流更多的东西。 0
第二天清晨,在招待所吃了简单的早餐,我们步行往一里外的考场——洞口九中走去。这个时候,空中还有一点点凉意,急于展现自己水平的同学们,大多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在走动,偶尔碰到熟识的、同校的,也只是简单地招呼一声,没有哪一个像平时那样结伴边走边唠。 0
考试,在我的眼里,与平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母亲在临走前的嘱咐、父亲在身边的沉默,仍给了我丝丝的压力,化成考场上的行动,便是改变往昔的风格,在快速地完成所有试题之后,不再是简单地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了事,而是三番五次地检查来检查去,虽然三五次检查下来,真正改动的地方仍然少之又少,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父母的嘱咐,我还是勉强坚持着。 0
一天的考试很快结束了,我们向招待所走去。突然,父亲在一个高大的身影前停了下来,高声地喊着“刘科长,刘科长”,对方停住了脚步,马上和父亲寒暄起来。原来他是父亲在绥宁任教时的同事,如今已调到邵阳地区教育局工作,这次中专招考,他是招生小组成员,听父亲说我也在参加考试,他满口地答应:“只要上了线,一定给你录个好学校。” 0
接下来的考试,我的心思又有了新的变化,像以前那些升上中专的同学去读个师范什么的,毕业后回洞口当个普通的初中老师,并不是我的理想,因此一直抱着考得上就读中专,考不上读高中也不错的想法。当年父母同时从初中毕业,父亲没考上高中回了乡下,当了一年民办老师才重新考上师范,虽然受时代的影响,母亲终于在高中毕业时碰上文革爆发而没有继续学业,可骨子里还是觉得比父亲强几分的。这一回听说有好的中专可以上,特别是我还隐约听到他说有个什么航空学校也在邵阳招生,如果考进去了,岂不是可以开飞机? 0
因此,我的检查更加仔细,有时候却又更加犹豫。就在考数学的时候,最后三分钟,我仍在纠结一个角度到底应该是30度还是60度,犹豫再三,改来改去,最终赶在铃响前将结果确定为30度。 0
走出考室,我突然清醒了:这个角度是圆心角,不是圆周角,应该是60度! 0
经过这一次,我的心更乱了,连考试是怎么考完的,都有点迷糊了。 0
一个月过去后,考试结果出来了:7门功课,我考了578分,在花园中学所有考生中名列第二(这是历史最好名次);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581分,我终于与中专、与开飞机失之交臂! 0
同时参加考试的,花园和西中两个公社,只有龙运仕和刘平平两人考上了中专,他们后来都上了武冈师范,毕业后回洞口做了小学老师。有趣的是,他们后来都改行做公安干警了,并且都担任了派出所所长或教导员职务。现在想来,当时最优秀的两个同学,仅仅是为了早点跳出“农门”,就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也失去了走向更加广阔天地的机会。 0
而我,这第一跳失败的结果,倒是打开了另外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