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60: 第60章 结构化承包
0%
墨書 Inktalez
期中考试上演了“沙场秋点兵”,紧接着便是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因为爸爸要组织老师阅卷不能回去,我也就留在学校里四处溜跶。 0
周六的傍晚,吃过晚餐,想起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早早地赶去李老师家占座位。走进他的房子,电视机还没有打开,几个老师正在将上午考试的卷子分成几沓,准备各自评分。听说明天中午以前一定要把试卷阅完,将统计好的分数报给学校,不抓紧不行啊。 0
看到李老师和邓老师都没有开电视机的意思,我只能悻悻地走出来,继续漫无目的地游荡。走过李迪根老师房门时,他突然将我叫住了,说:“飙松同学,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些试卷评改一下?”原来,他的家里有事要连夜赶回去处理,又怕误了评试卷的时间,作为二年级的物理老师,原来又教过我们,知道我的物理成绩比较好,标准答案也是现成的,以我三年级的水平完全可以帮这个忙,便想让我代劳。 0
正愁无事可做的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拿过二年级三个班的物理试卷,首先看了一下标准答案,倒也不是太复杂,马上在李老师的桌子上摊开试卷开始评阅。 0
我小心翼翼地逐题对照标准答案,特别是后面的计算题,更是把同学所做的每一个步骤都仔细对照,只要与答案上的一致就给该步的全分,即使是类似的话也会给个百分之八十九十的分值,毕竟作为学生,我知道同学们都期望有个高一点的分数好向父母、老师交差。 0
评阅了十来份试卷后,所有的标准答案几乎已经烂熟于心,不再需要逐题对照,我评阅的速度马上快了起来,当我感觉到三大叠一百多份试卷还要很久才可以看完的时候,同样四处游荡的尹红松敲响了李老师的窗子,想喊我一起出去玩。 0
看着桌子上仍然摆得层层叠叠的卷子,想起李老师临走前的嘱咐,我可不敢轻易放下这份额外的工作,可又抵不住玩乐的诱惑,只想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0
我首先想到了让尹红松也一起来评阅试卷,但马上又否决了这个办法,他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即使是评阅二年级的试卷,又有标准答案可以对照,我仍然不敢放心;同时,即使拉上他,凭我们两个,评阅完这些试卷也得三四个小时,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去玩。 0
犹豫了一会,我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请别人一起来评阅这些试卷,不仅仅让尹红松上,还要拉上班上在学校没回家的罗永中、王瑞梅、邓华玉三个。当然,我们不是每个人均分多少张试卷,而是把评阅试卷的工作分为五大块:尹红松评阅选择题和填空题,罗永中评阅判断和说明题,王瑞梅和邓华玉分别评阅分析题和计算题,我则评阅最后两道“难题”,同时统计总分。 0
五个人分摊之后,不到一个小时,试卷的评阅工作居然完成了。在大家一起玩耍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早在十年前的某个地方,就有人在进行这样一种“结构化承包”的尝试。 0
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资本主义尾巴”已经让根红苗正的社员们割了一茬又一茬,可在湖南邵东这个人均只有三四分土地的县里,仍然冒出了许多或全民或集体的煤窑来。这些煤窑虽小,大多也是全靠人力挖掘、拖运,但比起沿袭了几千年小农经济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却不知大了多少倍,在大量吸纳吃国家粮或集体粮的劳动力的同时,还面向社会大量采购装运煤炭的竹拖。 0
这种竹拖其实十分粗糙,只需把竹子砍下破成粗篾,再简单地编织成长圆柱形即可,远不像运仕的父兄编织畚箕那么复杂。当然,一般人还是不会编织的,我们老家有句流传几百年的俗语——“织畚箕、竹篮,只要起好了头,谁都可以织到天上去”,说的就是编织最难的就在开头和结尾,不仅没学过的人织不了,学得不好的匠人,织出来的也很不好看,要么是形状不圆不方,要么是该藏篾头的地方没有藏好,经常崩出来划伤手指。 0
在邵东的一个小乡村里,恰好有这么一位“四类分子”子弟,因身体原因承受不了剧烈的体力劳动,在十七八岁的时候远赴几十里外产竹子的地方学会了篾工,发现煤窑有这项需要之后,大胆地打起了“资本主义”的算盘。 0
他先是找到学篾工时的师傅,在当地买了大量的竹子,运回家里后全部破成粗篾(好像还置办了一台破篾的机子,应家渡小姑父家也有一台,就是简单的几个轴承,用手柄和齿轮带动),然后请了几个体弱的人工,教给每人一项编织的手艺,让他们分别编织底子、身子和盖子,他自己则将这些编织好的半成品组装起来,又安上耳子,最后集中送到需要的煤窑里去。 0
慢慢地,他教会了更多的人这三种单项技能,干脆将破好的篾条分给下线拿回家里编织,过一段时间再集中收回半成品,每件计价五六分钱。组装后卖给煤窑,每只竹拖可以换回五六角钱,除去材料成本,他本人可以赚到一两角的样子。 0
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又开拓了新的产品,除了竹拖之外,还生产竹篮、箩筐之类,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可好景不长,在一九七八年的时候,终于让一个眼红的邻居给告发了,被当时的人民公社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关了几个月,还退赔了上千元“赃款”(当时的一千元钱,可以在农村修建一座高档的砖瓦房子了)。 0
当然,在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位篾工已经创办了一家资产过百亿的跨国公司,我这个旁观和旁听者,则从他的描述中,看到了一种经典的商业模式——结构化承包。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