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Lǐ Yì)
诗名:夜上受降城闻笛 (Yè Shàng Shòu Jiàng Chéng Wén Dí)
诗的内容及拼音:
回乐烽前沙似雪,
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
受降城外月如霜。
shòu jià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
不知何处吹芦管,
bù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
一夜征人尽望乡。
yī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
解释诗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士兵在受降城附近的边疆夜晚情景,以及他们思乡的情绪。
"回乐烽前沙似雪"(huí lè fēng qián shā sì xuě):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回乐烽前的沙漠如同覆盖了一层白雪,这里的“回乐烽”指的是边疆的一个烽火台。
"受降城外月如霜"(shòu jiàng chéng wài yuè rú shuāng):这一句提到了受降城外皎洁的月光如同霜一般明亮,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气氛。
"不知何处吹芦管"(bù zhī hé chù chuī lú guǎn):这句话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晚,不知从何方传来悠扬的芦笛声,芦管即芦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
"一夜征人尽望乡"(yī yè zhēng rén jìn wàng xiāng):最后一句则描写了在笛声中,戍边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夜晚景色的描绘,以及士兵们听到笛声后的心理变化,展现了戍边生活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故事名称:《月夜下的芦笛》
我住在一个小镇。
小镇上有一座受降城。
受降城,据说是边疆最古老的城墙,屹立在这里上千年了,
城墙厚实坚固,守护着这一方百姓,护佑着这一方平安。
小镇人都爱听边疆的故事。
老李爱讲。
我时常听。
老李说:“月亮最圆的时候,在边疆就能听见芦笛的声音,声音悠长婉转,如梦似幻。”
他还说:“边疆的月亮跟我们这儿的不一样,又大又圆,
挂在天上就像玉盘一样,照得整个夜空都亮了。”
我听得入迷。
可小镇上没有月亮,没有芦笛,也没有边疆。
我见不到老李说的那些美好。
小镇上只有灰蒙蒙的天,和永远照不亮的夜。
可我还是爱听,一遍又一遍的缠着老李给我讲
他讲一次,我便觉得我好像离边疆近了一步。
小镇上的人总说我傻。
他们说:“小勇,别做梦了,你这一辈子也别想见到边疆。”
我不信。我一定要去一次边疆。
我生出了这个念头,便在心里扎了根。
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发了芽,开出了花,结了果。
我日日都想。
今夜是满月。
我约了阿宝,坐在城墙外发呆。
今晚的月光真好。
我抬头看着天:“阿宝,你看,月亮真圆啊。”
阿宝抬头看了一眼:“是啊,真好看。”
他说完这句,又低下了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没理他,看着天上的月亮,发起了呆。
忽然,一阵悠扬的声音传来。
这声音好听极了,如天籁之音一般,丝丝缕缕,钻入耳中,钻进心里。
我听得入迷。
“小勇,你听,这是什么声音?”阿宝推了推我,问我。
我说:“这是芦笛的声音。”
我认得这声音。
我听过无数次,在梦里。
“你怎么知道?”阿宝疑惑的看着我。
我说:“我就是知道。”
我站了起来,对阿宝说:“走,我们过去看看。”
我拉着阿宝,循着声音找了过去。
我走的很快,阿宝跟在我后面,一个劲的喊我:“小勇,你慢点。”
我不理他,只是快步走着。
我听着那芦笛的声音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
我就要见到吹芦笛的人了。
我就要见到老李说过的,只有在边疆才能见到的人。
我兴奋极了。
又有点害怕。
可是阿宝在我身边,我不怕。
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去。
月光下,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银霜,变得神秘莫测。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