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54: 第54章 电视元年
0%
墨書 Inktalez
自从分田到户,广袤的神州大陆,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在僻处雪峰山腹地的花园中学,我见到了有生以来第一台电视机。 0
购买这台电视机的,既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威严的“学校”本身,也不是在学校有着一官半职的领导阶层,却是一对青年老师夫妇李高山和邓宝菊。 0
当时的学校,行政和教学经费还比较紧张,使用也十分规范,恐怕没有谁敢出这个风头去买电视机;学校的领导层,从教育办的主任到校长再到教导主任,居然全部是妻小在农村的“半边户”,受惯了苦,也养成了节约的惯性,当然不会去买这种“高档奢侈品”。 0
李邓两位老师,是学校少有的夫唱妇随型家庭,特别是全家都住在学校里,年龄也不到三十,育有一个小孩,业余时间找点乐子,也让孩子享受一下新文化方式的熏陶,电视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0
作为旁观的学生,我并不知道两位老师在购买电视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商量与准备,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花了多少钱才买回了这个新鲜玩艺,但电视机走进学校的那一幕,至今仍然历历如新: 0
那是一个明朗的下午,大部分同学已经放学回家了,我像往常一样正在学校前面的操场上玩耍,两位老师推着自行车载着一个巨大的纸箱走了过来,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注意。 0
待他们进到学校前排的房子不久,声声欢呼从里面传来,才真正勾动了我的好奇心,走进去一看,一台从未见过的机器已经摆放在李老师宿舍兼办公室的书桌上,邓老师高兴地告诉我,这就是电视机。 0
外边,几个年轻老师正在两排教室中间的空地上挖坑,旁边躺着一根五六米长的木杆,教物理的段班礼老师正把四根银白色的金属条用一个小零件连接成X型,又细心地用铁丝把这个“X”固定地木杆的顶端,再把一根扁长的绿色塑料带剪开,剥露出两边的铜线,把铜线连接在“X”中间的零件上。 0
等段老师弄好了,坑也挖得差不多了,两个老师合力将木杆抬起,小心地立在坑里,其他几个马上用锄头和铁锹往里面填土,看着木杆渐渐稳定了,他们又用脚将浮土踩实。 0
木杆立好了,段老师又开始行动起来,只见他轻轻地拉着那根塑料带,走过中间的土坡,走到前排教室的走廊,在李老师房门前的柱子上架了一个木梯子,慢慢地爬上去,将塑料带绕过檀条,再移动梯子到窗前,用小刀和锯子在玻璃窗的木框角上小心地掏了一个洞,把塑料带“牵”进了李老师的房子。 0
此时,电视机的顶端已经长出了两只锃白色的“崎角”,邓老师正美滋滋地将这两只崎角上下左右转动着;段老师进入房子后,再次把塑料带的头剥露出来,又比了一下电视机上两只崎角的距离,将塑料带从中间剖开两尺左右,把铜线紧紧地缠绕到那两只崎角上。 0
“好了,可以试机了,”段老师高声宣布。 0
邓老师轻轻地退了一步,把李老师让到电视机前:“你来。” 0
平时宁静而内敛的李老师,脸上泛出一丝笑意,轻轻地按下了电视机的按钮。 0
“滋”的一声,电视机屏幕上先是出现了黑白相间的波纹,接着传来了断断续续、模模糊糊的声音,慢慢地,半个人的身子定在了屏幕的上半部,但下半部仍然是晃动的条纹,声音倒是基本清晰了。 0
“李老师,你把两根天线慢慢地移动一下试试,”段老师在一边提醒。 0
李老师左右开弓,把两只崎角分别转了一个圈,大家看到的仍然是不完整的画面。 0
“看来还得调室外天线,”段老师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出房子,搬起梯子搭在了那根竖立的木杆上。 0
“慢点,我来扶梯子,”李老师也跟着出了门。 0
段老师爬上了木杆的顶端,好像早有计划要调室外天线似的,他在固定“X”型天线的时候,采取的办法是用一个铁圈绕在木杆上,现在只是慢慢地用钳子推动那个铁圈,同时对屋里的人说:“注意看喔,清楚了就告诉我。” 0
“好了!”屋内传出好几个人的“合唱”。 0
从此,我们在放学以后,除了四处玩耍,又多了一个去处——李老师房里。 0
不过,电视元年的节目十分地单调,好像永远只有一个台似的,每天还只有三四个小时会播出。 0
 
李老师的房子紧挨着教室,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他一般不会开电视,生怕影响了同学们。就这样,我们每天几乎都会在这架宝贝似的电视机前呆一两个小时,贪婪地汲取着电视里所展现出的一切。 0
慢慢地,我掌握了电视节目的一些规律,开始有选择地进入李老师的房子:我最感兴趣而电视又能提供的,只有两档,一个是当时风靡大陆的武打片,最有印象的是连续剧《霍元甲》,几乎是一集不拉地看了下来;另一个是新闻节目,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 0
电视元年已经开始,但是电视机和电视节目的1.0时代,整整持续了大约十余年,虽然我是那样的满足于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这种最原始的产品,但它最后还是被更新、升级、淘汰: 0
八十年代末,彩色电视机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我家里也买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仍是黑白的,但已经有十九寸了; 0
九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不久,就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著名的松下品牌,二十九寸,花费了几乎一年的工资,那时候,同事中条件好的,已经开始买大屏幕了; 0
九十年代中期,我将松下电视机送回了老家,自己买了台更大的; 0
世纪初,电视机已经薄到可以挂在墙上,我也差点进了电视湘军中鼎鼎有名的娱乐频道,又和好些电视上经常露脸的明星同事了几个月; 0
如今,电视机已进入等离子、云技术等3.0时代,电视节目也已五花八门得让人目不睱接,我却似乎回到了1.0时代,一年中也难得看两回电视。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