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野草 50: 第50章 教师食堂
0%
墨書 Inktalez
在花园中学,我享受了一回“特权”,随父亲在教师食堂搭餐吃饭。但这并不是校长的特权,和我一样在教师食堂搭餐的,还有好几个老师子弟,像我们48班的住校生,除了邓华玉之外,都在这个食堂进出。 0
说是老师食堂,其实和学生食堂就在同一个地方,只是炒菜的时候分两个锅子,学生食堂人多,用的是大锅,教师食堂人少,用的是中锅。 0
因为有上百号人,我们吃的米饭并不直接用锅子来煮,学校置办了几个大蒸笼,用四块长6尺厚2寸的杂木板接合成蒸笼的外围,底层篏上几根木方,再铺上一个竹编的隔板方便热气通过。 0
每次吃饭之后,我们都要用一个钵子盛好五六两自带的大米淘洗好,然后按编号放进某一个蒸笼里,为下一餐做准备。老师和同学们的钵子五花八门,为了避免大家吃饭的时候拿错钵子,学校也没有统一规格,只是按班级分配了不同的蒸笼。不少同学为了方便辨认,会在钵子上做明显的记号,有的用彩色油漆写上一个字或者画上一个图案,有的故意将钵子打出一个缺口。即使这样,偶尔还是会出现拿错的情况,经过一番寻找之后一般都会物归原主;因为别人拿错而挨饿的情况,在我这两年的初中生活里,仅仅碰到过一次,挨饿的居然是食堂里专管蒸饭的工友。 0
教师食堂的菜,并没有专门的菜谱,却很有规律,每周会吃上三次荤菜,和在家里菜地里出什么菜就吃什么、不是逢年过节难见荤腥有很大的区别,也因此让我对每个吃荤菜的日子很是期待。 0
其实,因为各种小菜基本上是自给自足,那时在教师食堂吃小菜是不算钱的,只有每次吃荤菜的时候,财务室才会根据购买金额和菜的份数计算出每份该出的钱。我们几个搭餐的学生要出的钱,当然由父兄代出,记得食堂里有一张表,每次要交的钱都记得明明白白,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吃了荤菜都是要交钱的。 0
在教师食堂吃饭,父亲的生活习惯和在家里有很大的区别。在家里,可能是胃有点毛病的原因,父亲很少吃酸辣的东西,我则特别喜欢用酸菜下饭;可在学校里,食堂经常会有一个酸萝卜炒泥鳅的菜式,这时候父亲往往会把两份菜摆到一起,将有限的十几根泥鳅全部挑出来给我吃,他却专门吃其中的酸萝卜。 0
泥鳅当然比酸萝卜好吃,吃的次数多了,本来爱吃酸菜的我也只觉得泥鳅好吃,却从没想过作父亲的这是把好吃的全让给孩子吃,更没有因此对父亲多一份敬或者爱;甚至在高中时读到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时,仍然对这种关爱没有深切的感觉;直到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父亲,才明白这种感情。只是此时的物资条件已十分丰富,我和儿子无论喜欢吃什么,都有充足的供给,倒不需要刻意地从自己嘴下给孩子省点吃的东西了。 0
在教师食堂吃饭,我也养成了一些与家里不同的生活习惯。食堂的大师傅炒好菜之后,总会在锅里又加两瓢水,等水烧开了,再加点盐、放点葱,最后将这些汤水装到一个盆子里,放在案板上任大家取用,既清洗了锅子,又让单调的菜谱里多了一个汤菜。 0
在家里,妈妈却总是将洗锅水倒掉,还说吃洗锅汤不是好习惯;奶奶因为年纪大经常用茶水泡饭,每次见到,妈妈都要告诫我们不要去学,更不允许我们兄妹用汤或茶水泡饭吃。 0
开始,我对教师食堂里这盆汤总是视而不见,可看到一些年轻的老师吃得津津有味,也忍不住试了两回,渐渐恋上了它;过了两三年,家里也开始经常在正菜之后加汤了。特别是暑假里“双抢”的日子,我家每餐必炒一份酸菜,起锅时会留下四分之一的份量,再加水做成酸辣汤,吃饱饭之后,喝上小半碗酸辣汤,似乎一天的疲劳、酷热的暑气,都挥散得干干净净了。 0
学生食堂的伙食,当然比教师食堂的差上几筹,有不少的同学甚至因此吃不下饭,从家里带菜便成为一种习惯。 0
一般的家庭,那时还只能预先炒一些酸菜之类能够久放、冷吃的菜式,装在玻璃瓶子里,每餐挑出一点点作为加菜,比单纯的食堂菜好上很多。 0
有些条件差的家庭,干脆全靠家里带菜,利用学校的蒸笼蒸好饭,悄悄地躲在一边用最少量的菜下饭,以此省去那一期好几块钱的伙食费。 0
条件好的家庭,最多也只是偶尔能够在带的菜里加点荤腥如肉丝、猪肠子之类,还有就是在炒菜的时候多放点菜油。 0
我们年级永远第一名的龙运仕,那时候身体比我高出一头,几乎每周都会从家里带一些菜来,我有时吃教师食堂的菜吃厌了,想换换口味,便会和他换着吃,两人都皆大欢喜。 0
教师食堂既有炒菜的师傅,又有打杂的工友,他们年纪都才二十出头,基本上是接父辈的班吃上了“国家粮”,只是因出身于农村,文化不高,干不了教师这份活,才进了食堂。 0
好吃嘴馋的我,很快便和他们玩成了一片,可以提前吃到一些东西,偶尔也帮忙做一点事,其中最有难度而又让我最高兴的,便是去吊井里打水。 0
食堂前面的坪里打了一口深深的水井,因为地势较高,水面离井口大约有一丈的距离,每次用水,必须用一根绳子把桶子放近水面,然后猛地一拉绳子,让桶子栽个跟头把水装进来,再慢慢地把装满水的桶子提上来。 0
这桩差使,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不少的力气,我一则力气小,二则以前在家里没见过吊井,开始时鼓捣老半天也打不上几碗水,反复试了五六天,勉强能够把水桶打满了,却又没有力气提上来,还要力气大的同学如罗永中过来帮忙,可我一直对这项工作乐此不彼。 0
几个月后,学校里在吊井边竖了一根粗木杆,在中间钻孔安上一根杠杆,杠杆的一端用铁链拴了一只木桶,另一端则绑上一块大石头,从此以后,只要学会打满水的技巧,提水的工作倒是轻松了许多。 0
有一回,一个住在山边的老师猎到了一只野山羊,就在井边洗剥开膛,用了很多的水,都是围在旁边看热闹的我提上来的,一点也不觉得累。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