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靠修破烂儿我成了首富 57: 第三十章:基业初成,风起南方一
0%
墨書 Inktalez
南下归来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江涛的事业真正驶入了快车道。 0
与广东陈老板的零件批发生意异常顺利。凭借着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质量和相对公道的价格,“江记特供”的高硬度滚珠、长寿命电容、优化碳刷等零件,通过陈老板的渠道,迅速在南方几个省份的维修行业内打响了名气。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让江涛那个隐藏在市郊车间里的“精密制造区”几乎是连轴转。幸好他发现了异能可以通过吸收电能缓慢补充,并且在多次极限尝试后,对能量的掌控和“打印”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才勉强跟上了订单的增长速度。零件批发业务带来的丰厚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让他有了更足的底气进行下一步布局。 0
与此同时,他和市纺织厂张总工合作的旧设备技术改造项目也大获成功。第一批改造后的瑞士络筒机性能稳定、效率甚至超过了部分国产新机器,让纺织厂尝到了甜头。李厂长和张总工在全市的工业系统会议上大力推广这次合作经验,将“江记实业”的技术实力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快,市里好几家拥有类似老旧进口设备的工厂都主动找上门来,寻求技术改造合作。江涛忙得不亦乐乎,但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有选择地承接项目,并坚持要求对方提供场地、人员配合,自己只输出核心技术方案和关键的“修复/制造”环节,既保证了利润,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己的核心秘密。 0
有了老刘师傅坐镇维修部,王浩负责翻新车间和零件生产调度,江涛终于可以将自己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扮演一个战略决策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他还听从林薇的建议,正式注册成立了“江海实业有限公司”,虽然目前还是个“夫妻店+老师傅+几个徒弟”的草台班子,但总算有了更正规的名头,方便与大单位、大工厂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为了稳定军心,他还拿出部分利润,给老刘和王浩这两个左膀右臂发了超出他们想象的大额奖金,并许诺了未来公司发展的“原始股”。 0
相比之下,当初那个来势汹汹的“南方电器行”却渐渐没了声音。他们虽然靠着新潮的进口货和气派的门面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在核心的维修技术和服务深度上,终究无法与拥有异能和工程师灵魂的江涛相比。尤其是在高端维修和“疑难杂症”方面,屡屡碰壁,甚至出现过几次把顾客东西修坏而被投诉的事情。再加上他们的经营成本远高于“江记”,又缺乏江涛这样稳定的、高质量的零件来源,最终只能收缩战线,放弃了维修业务,彻底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进口家电销售店。来自南方的“强龙”,最终还是没能压过江涛这条根植于本地、技术过硬的“地头蛇”。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