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靠修破烂儿我成了首富 50: 第二十六章:技术瓶颈,寻求突破二
0%
墨書 Inktalez
他开始频繁地往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跑。图书馆里关于无线电、电视技术的书籍他几乎都翻遍了,虽然大部分内容比较陈旧,但也能从中梳理出一些基础原理。新华书店里偶尔能买到一些大学的电子技术教材或者翻译过来的国外技术手册,他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晚上回家哄完孩子睡觉,就自己啃到深夜。 0
他还利用自己现在的人脉关系,联系上了市里几家大工厂的总工程师或技术骨干,虚心请教。比如向纺织厂的张总工请教进口设备自动化控制方面的问题,向机械厂研究数控机床的工程师请教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等。虽然领域不完全相同,但很多基础理论和工程思维是相通的。他的专业知识和谦逊态度,也赢得了这些技术大佬的好感,都愿意跟他交流探讨。 0
“光有理论还不够,必须得有实践。” 江涛深知这一点。 0
他索性花钱从旧货市场或者废品站,专门收购了几台不同品牌、故障各异的旧彩电、旧洗衣机、旧录像机,运回自己的仓库,作为“研究样本”。 0
晚上,等工人们都下班后,他就一个人待在车间里,对着这些“尸体”进行彻底的拆解、分析。他借助异能的诊断功能,仔细研究每一个元件的布局、每一条线路的走向、每一个模块的功能。遇到不认识的芯片,就记下型号,想办法去查资料。遇到精密的机械结构,就反复拆装,体会其中的设计思路。 0
比如那台有重影的“黄河”牌彩电,他拆开后发现果然是偏转线圈的问题,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尝试用意念引导极其微弱的能量流,去“扫描”线圈内部的绕线分布和磁场状态,试图找到修复的可能性。虽然最终还是没能修复,但这个过程让他对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0
又比如那台甩干桶不转的“威力”牌洗衣机,他拆开后发现是控制离合器的电磁铁坏了。他尝试着自己修复线圈,并利用空间“制造”能力,复制了一个内部磨损的小塑料连杆,最终成功让甩干功能恢复正常!这次成功,让他信心大增。 0
就在江涛埋头进行技术攻关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他指明了另一个可能的突破方向——零件来源。 0
这天,纺织厂的张总工打电话给他,说厂里有一批报废的进口仪器要处理,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看看,能不能拆点有用的零件。 0
江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赶了过去。 0
在那堆积如山的报废仪器中,江涛凭借异能的“火眼金睛”,果然发现了不少好东西!其中,就有几块电路板上,焊接着一些他之前苦苦寻找、但在本地市场上根本见不到的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和特殊传感器!虽然这些仪器本身已经报废,但上面的许多核心元件是完好的! 0
“张工!这些……这些电路板能卖给我吗?”江涛指着那几块板子,强压着激动问道。 0
张总工看了一眼,笑道:“这些都是报废品,本来也要当垃圾处理的。你要是看得上,随便拿去!就当是感谢你上次帮我们大忙了!” 0
江涛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将那几块宝贵的电路板拆了下来。 0
回到店里,他立刻开始研究这些芯片。他发现,其中有几款芯片,与他之前拆解的那台索尼录音机和几台进口设备上使用的型号非常接近,甚至可以互相代换! 0
这个发现让江涛豁然开朗! 0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国内市场找不到零件,不代表这些零件真的不存在!很多进口设备,或者早期军工、科研单位淘汰下来的东西里面,可能就藏着我需要的‘宝贝’!废品站、旧货市场,甚至这些大厂的报废库房,才是真正的零件宝库!” 0
他意识到,解决零件瓶颈的关键,不仅仅是自己尝试“制造”,更在于拓宽信息渠道和收购来源! 0
“看来……下次去南方,不能只看新货了,那些拆解市场、洋垃圾处理厂,也得好好逛逛!说不定就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江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0
技术上的瓶颈依然存在,但至少在零件来源上,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方向。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突破眼前的困境,将“江记”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