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靠修破烂儿我成了首富 49: 第二十六章:技术瓶颈,寻求突破一
0%
墨書 Inktalez
买下房产和地皮,完成了“未雨绸缪”的第一步布局,江涛心里踏实了不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下来。恰恰相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让他时刻保持着警醒。 0
尤其是在他核心的维修和翻新业务上,新的挑战已经日益凸显。 0
这天,老刘师傅拿着几张维修登记单,找到了正在办公室研究新收购来的一批废旧电机如何拆解利用的江涛,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0
“老板,你看这几单……”老刘把单子递给江涛,“都是最近送来的,一台‘索尼’的彩色电视机,说是图像偏色;一台‘威力’牌双缸洗衣机,甩干桶不转;还有一台‘夏普’的收录机,能放音但录不进去。我跟王浩都拆开看了,毛病大概能判断出来,但……里面的零件太复杂了,好多都是集成块,咱们没见过,也没配件换,根本不敢下手啊。” 0
江涛接过单子看了看,又听老刘仔细描述了故障现象,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0
这种情况,最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进口渠道的逐渐放开,像彩色电视机、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立体声收录机这些更高级、更新潮的家电,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市民家中。而这些新式家电一旦出了问题,维修就成了大难题。 0
国营的红星维修部垮了之后,市里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个体维修点,但大多技术水平有限,能处理好普通黑白电视、收音机、风扇就不错了,遇到这些结构复杂、集成度高的进口或国产新家电,基本都是束手无策。 0
江涛的“江记”凭借之前的名声和技术实力,自然成了许多人最后的希望。但即便是他,拥有异能辅助,面对这些凝聚着更高科技水平的机器,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0
他的异能可以快速诊断故障点,可以修复物理损伤,可以优化机械性能,甚至可以有限地制造一些简单的结构零件。但是,它无法修复烧毁的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的晶体管,无法凭空变出国内根本没有的特殊型号电子元件,也无法解决某些因设计原理过于先进而导致他知识储备不足的疑难杂症。 0
前两天,就有个熟客拿来一台刚买不久的国产“黄河”牌彩电,说是图像有重影。江涛用异能诊断了半天,判断是显像管的偏转线圈出了问题。这玩意儿极其精密,他根本不敢轻易动手修复,更别说更换了,只能抱歉地让对方联系厂家。 0
这让江涛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重生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技术瓶颈! 0
如果不能尽快掌握这些新式家电的维修技术,找到关键零件的来源,那么他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技术优势和“疑难杂症终结者”的口碑,很快就会被“南方电器行”那样主打新品和进口货的竞争对手所取代。他的翻新业务也会因为无法处理更新、价值更高的旧家电而增长乏力。 0
“不行!必须得突破这个瓶颈!” 江涛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工程师的字典里,没有‘搞不定’三个字!缺知识就学,缺零件就找!” 0
他立刻行动起来。 0
首先是学习。他知道,这些新家电的核心在于电子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和更复杂的控制逻辑。他前世虽然是搞军工机械研发的,对电子技术也有涉猎,但毕竟不是主业,而且很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他也需要更新知识库。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