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成大唐太子 86: 第86章玄武门政变
0%
墨書 Inktalez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长安城的黎明来得格外寂静。微弱的晨光尚未穿透夜幕的黑暗,整个城市仿佛还沉浸在梦乡之中。然而,在这表面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一场关乎皇权归属的惊天政变,已在无声处悄然拉开了帷幕。 0
李世民身披重铠,稳稳地立于玄武门畔。他的目光如冷电般扫视着四周,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危机。身旁,五百死士早已整装待发,他们个个手持锋利的刀枪,身上散发出逼人的杀气,如临大敌般严阵以待。这些精挑细选的勇士,都是李世民多年来在沙场上锤炼出来的精锐,对他的命令,他们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0
“二公子,东宫与齐王府的队伍已在路上,估计半个时辰内就会到达玄武门。”一名斥候从暗处闪身而出,单膝跪地,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 0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这一刻,他仿佛化身为黑暗中的主宰,周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他深知,此战关乎生死成败,绝不能有丝毫闪失。为了这一天,他已精心筹备了许久,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每一个步骤都精心策划。 0
“传令下去,所有人隐蔽待命,未得指令,不得轻举妄动。”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来自九天之上的君王之音,不容置疑。他缓缓抽出腰间的佩剑,剑刃在黯淡的晨光中泛起一抹寒光,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 0
与此同时,李建成在华映与于敏捷的贴身保护下,悄然朝玄武门行进。他面色如常,嘴角微微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仿佛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不在意。事实上,他的心中早已波澜壮阔,洞若观火。穿越前的历史知识,让他对李世民的阴谋了如指掌,而他早已暗中布局,准备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0
“太子殿下,属下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妥,前方的气氛太过诡异。要不,咱们绕道而行,避开玄武门?”华映低声说道,他手中的长剑紧紧握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中透着一丝担忧。 0
李建成轻轻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虑:“不必。孤自有安排,只需按计划行事。李世民那小子,不过是做困兽之斗罢了。” 0
他心中自有定数,政变的火药桶虽已点燃,但他早已备好灭火的手段。贾剑假扮成他的模样,与李元吉一同前往,吸引政变势力的注意力,而他本人则在华映与于敏捷的保护下,准备在关键时刻现身,打乱李世民的阵脚。 0
而在太极宫中,李渊也在心腹太监的侍候下,焦急地等待着早朝的开始。他隐隐察觉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氛,却未料到政变的阴云已笼罩头顶。 0
随着早朝时间的临近,太极殿外聚集的文武百官也察觉到了异常。一些与李建成关系密切的大臣面露忧色,窃窃私语,而李世民的亲信则暗藏杀机,眼神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0
整个长安城,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刻到来。这一刻,将成为大唐历史上的转折点,开启一个新时代,或陷入无尽的动荡。历史的车轮,正缓缓碾过,无人能预知结局。 0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玄武门附近的空气愈发凝重。李世民站在高处,俯瞰着下方的道路,眼中闪烁着期待与紧张的光芒。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剑柄上摩挲着,仿佛在感受即将到来的战斗。 0
“二公子,东宫和齐王府的队伍已经进入玄武门的伏击范围。”又一名斥候飞奔而至,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0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沉声下令:“所有人准备就绪,只待目标进入最佳位置,便给我全力出手!记住,务必一击必杀,绝不能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任何反击的机会!” 0
“是!”死士们齐声应诺,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如同来自地底的闷雷,回荡在玄武门的上空。 0
与此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率领的队伍正缓缓驶向玄武门。李元吉似乎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的气氛,他的眼神不时地在四周游移,试图寻找可能的危险。 0
“大哥,今天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我总觉得心里不安。”李元吉低声对李建成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紧张。 0
李建成微微一笑,拍了拍李元吉的肩膀,安慰道:“四弟,你多虑了。不就是去上朝吗?能有什么危险?” 0
李元吉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李建成制止了:“好了,别再多想了。我们继续前进吧。” 0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玄武门,李世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同时向身边的死士们使了个眼色。 0
死士们心领神会,迅速分散到各个有利位置,将玄武门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的行动迅速而隐蔽,几乎没有人察觉到异常。 0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队伍进入玄武门的瞬间,李世民突然高声喝道:“动手!” 0
刹那间,玄武门仿佛变成了一座修罗场。死士们从暗处涌出,手中的刀枪在晨光中闪烁着冰冷的寒光,直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性命。李建成的侍卫们瞬间反应过来,纷纷拔出武器,试图抵挡住死士们的猛烈进攻。 0
然而,死士们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势不可挡。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瞬间便将李建成的侍卫们压制得死死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见状,面色大变,连忙调转马头,试图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0
“想走?没那么容易!”李世民冷笑着,率先冲向李建成,手中的佩剑如毒蛇吐信,直刺李建成的后心。 0
李建成在马上一个侧身,勉强躲过了李世民的致命一击,但他的衣服却被剑尖划开了一道口子。李世民紧追不舍,剑招连绵不绝,逼得李建成节节败退。 0
就在这时,贾剑趁机冲到李建成身前,大声喊道:“太子殿下,快换上我的衣服,我来引开他们!” 0
李建成心中一喜,连忙与贾剑交换了衣服。贾剑换上太子服饰后,故意大喊大叫,吸引死士们的注意力,而李建成则趁机混在侍卫中,悄然向后方撤退。 0
李世民见状,心中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大声命令:“快给我抓住李建成!” 0
死士们闻声齐齐转向贾剑,手中的武器如雨点般向他袭去。贾剑虽然武功不俗,但在众多死士的围攻下,渐渐力不从心。他身上的衣服多处被划破,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 0
李元吉见大哥李建成暂时脱险,心中稍安,但他自己也陷入了死士们的重重包围之中。他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摆脱死士们的纠缠。 0
李世民在战斗中越战越勇,他的剑法精妙绝伦,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内力,死士们纷纷在他的剑下受创。然而,就在他准备给李建成致命一击时,突然发现目标的面容似乎有些陌生。 0
 
“不好,这是替身!”李世民心中大惊,但为时已晚。贾剑趁机反击,一剑刺中了李世民的肩膀,逼得他不得不后退几步。 0
与此同时,李建成在侍卫们的保护下,终于冲出了玄武门的包围圈。他回头望去,只见贾剑仍在与死士们苦战,心中不禁一阵愧疚。 0
“贾剑,你一定要挺住!”李建成在心中默默祈祷。 0
李世民见李建成逃脱,心中愤怒至极。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给我全力追击!绝不能让他跑掉!” 0
死士们闻令,纷纷放弃对贾剑的围攻,转而向李建成逃离的方向追去。李元吉趁机也趁乱逃脱,但贾剑却因伤势过重,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0
李世民带着死士们紧追不舍,而李建成则在侍卫们的保护下,拼命向太极宫方向奔去。他知道,只要能见到李渊,自己就有翻盘的希望。 0
就在李世民即将追上李建成时,突然从侧翼杀出一群禁军。他们如神兵天降,瞬间将李世民的死士们冲散。李世民心中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宇文士及率领的禁军部队。 0
“李世民,你竟敢发动政变,真是死罪难逃!”宇文士及大声喝道,手中的长枪直取李世民。 0
李世民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想到宇文士及会在关键时刻反水。情急之下,他只得与宇文士及战在一处。然而,他身受剑伤,战斗力大减,很快便落入了下风。 0
“叛贼李世民,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宇文士及一枪刺中李世民的战马,使其摔倒在地。 0
李世民趁机滚到一旁,抽出佩剑与宇文士及展开肉搏战。两人在混乱中翻滚,剑光闪烁,最终李世民被宇文士及一剑刺中大腿,倒在血泊之中。 0
与此同时,李建成终于冲到了太极宫门口。守卫宫门的侍卫们见是太子殿下,连忙开门放行。李建成跌跌撞撞地冲进太极宫,直奔李渊的寝殿。 0
“父皇,李世民发动政变了!”李建成声嘶力竭地叫道。 0
李渊正在寝殿中焦急地等待消息,听到李建成的声音,连忙起身迎接。见到李建成狼狈的模样,李渊大惊:“建成,你怎么了?” 0
李建成顾不得多言,急忙将政变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李渊。李渊听后,勃然大怒:“逆子!居然敢在朕的皇宫门前发动政变,真是无法无天!” 0
“父皇,李世民已经被宇文士及抓获,现在正押往太极宫。请您立即下旨,处死这个叛贼!”李建成趁机进言。 0
李渊微微一愣,随即点头道:“好!传旨,将李世民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0
不久,宇文士及押着受伤的李世民来到太极宫。李世民见到李渊,强忍伤痛,大声喊冤:“父皇,臣儿没有谋反,这一切都是李建成陷害臣儿的!” 0
李渊冷笑道:“世民,你都做了什么,朕一清二楚。今日之事,便是铁证!来人,将李世民押入大牢!” 0
“是!”侍卫们上前将李世民押走。 0
李建成见状,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李世民的命运已经注定,而自己的皇位唾手可得。 0
处理完李世民的事情,李渊疲惫地坐在龙椅上。他望着李建成,语重心长地说道:“建成,这次的事情,你做得很好。不过,作为太子,你需要更加稳重,避免再发生类似的危机。” 0
李建成连忙跪下谢恩:“儿臣明白,父皇教训得是。儿臣定当铭记在心,今后定会以国事为重,不再让父皇操心。” 0
李渊微微点头,示意李建成退下。李建成站起身来,带着侍卫们离开了太极殿。 0
回到东宫,李建成立即召集幕僚们商议善后事宜。他知道,政变虽然平息,但朝堂上的势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尽快稳定局势。 0
“殿下,如今李世民已被捕,秦王府的势力群龙无首,正是我们扩大影响力的大好时机。”魏征建议道。 0
李建成点头表示赞同:“孤也这么想。不过,我们不能过于急进,以免引起朝中其他势力的反弹。魏征,你负责起草一份诏书,安抚秦王府的将领和幕僚,承诺只要他们归顺太子,过往一切既往不咎。” 0
“是,殿下!”魏征领命而去。 0
接着,李建成又对冯立说道:“冯将军,你率领长林军接管秦王府,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滥杀无辜,只需控制住关键人物即可。” 0
冯立拱手道:“末将明白,定当小心行事!” 0
冯立领命而去,李建成又吩咐牛富和马强:“你们两人带着侍卫,去将贾剑的尸体运回东宫,我要厚葬他,以表彰他的忠诚。” 0
“是,殿下!”牛富和马强也告辞离开。 0
处理完这些事务,李建成感到一阵疲惫。他回到内室,看到郑观音和卢玲玲都在等候,便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 0
 
郑观音听后,不禁为李建成的安危感到后怕,而卢玲玲则对李建成的机智应对赞不绝口。李建成微微一笑,安慰道:“现在已经平安无事,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稳定朝堂局势,为我的登基之路扫清障碍。” 0
“夫君,你打算如何处置李世民?”郑观音问道。 0
李建成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李世民毕竟是我的亲弟弟,虽然他犯下了谋反的罪行,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保全他的性命。不过,父皇的意思,我还要再探探。” 0
郑观音和卢玲玲听后,都表示理解。李建成深知,在这个权力至上的世界里,亲情往往经不起政治斗争的考验,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保留一丝温情。 0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进来,禀报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命您即刻前往太极殿!” 0
李建成一愣,随即答道:“孤知道了,马上动身!” 0
他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带着牛富和马强赶往太极殿。 0
李渊已经在太极殿等候多时。见到李建成,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建成,经过仔细思量,朕决定废黜李世民的秦王之位,并赐死他。你意下如何?” 0
李建成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渊会做出如此严厉的决定。但他很快调整情绪,跪下说道:“父皇,李世民谋反,罪不可恕。儿臣一切听从父皇的安排。” 0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建成,你下去准备一份赐死诏书,朕随后会让人送到李世民的牢房中。” 0
“儿臣遵旨!”李建成心中虽有不忍,但为了大局,也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0
回到东宫,李建成心情沉重地起草了赐死诏书。他知道,这一纸诏书,将彻底断送李世民的性命,但为了大唐的稳定和自己的皇位,他别无选择。 0
与此同时,李世民在牢房中,听到自己将被赐死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竟会落得如此下场。然而,面对命运的捉弄,他只能无奈接受。 0
赐死诏书送到牢房的那一刻,李世民接过毒酒,望着窗外的天空,长叹一声:“大唐,永别了!” 0
他一饮而尽,毒酒下肚,不多时便气绝身亡。李世民的死讯传出,朝野震动。有人惋惜,有人庆幸,而李建成则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李世民的死,能够为大唐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0
随着李世民的离世,李渊对朝政的掌控愈发力不从心。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继续承担繁重的皇权职责。于是,在李建成的建议下,李渊决定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李建成。 0
武德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李渊在太极殿举行禅让大典,正式宣布退位。李建成在群臣的山呼万岁中,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兴隆,史称兴隆帝。 0
兴隆帝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抚朝野。他下令厚葬李世民,并对其子女给予优待,承诺不会因李世民的罪行而株连无辜。这一举措,赢得了朝中大臣和百姓的广泛赞誉,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在兴隆帝的治理下,大唐逐渐走向繁荣昌盛。他大力发展经济,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他积极整饬吏治,严惩贪污腐败,提拔贤能之士,使得朝堂上下一片清明。 0
对外,兴隆帝采取强硬政策,亲自率军征讨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屡获大胜,彻底消除了大唐的边患。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扩大了大唐的疆域,也极大地提升了大唐在周边国家中的威望。 0
兴隆帝的统治时期,被后世誉为“兴隆之治”,成为大唐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而他本人,也因其英明的决策和仁慈的胸怀,被后人尊称为“兴隆圣君”。 0
然而,兴隆帝心中清楚,这一切的荣耀与成就,都是建立在鲜血与权力斗争的基础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想起那些在权力漩涡中失去生命的亲人与臣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苦涩与悲凉。 0
但他也明白,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为了大唐的未来,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不负先皇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开创出一个真正属于大唐的盛世王朝。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