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灵异现场 32: 第32章
0%
墨書 Inktalez
    (), 0
 
    我的脑子懵了一下,怪不得师弟跟阿梨这次反应这么大,原来是在演戏! 0
 
    难道,这就是师弟所的“引蛇出洞”?这条“蛇”会不会就是我在崖洞里看到的那个人?如此来,并不是我看花了眼,而是真的有人在跟踪我们?师弟跟阿梨一早发现了他,所以才想出这个内讧的办法逼他现身? 0
 
    这么来,又是只有我一个人被蒙在鼓里?他娘的! 0
 
    这时,师弟盯著手上的东西突然道:“不好!他跑了!快追!”话音落,率先跳上黑衣人藏身的洞口,眨眼消失在黑暗中。 0
 
    阿梨扶著我问我有没有问题,现在这种时候,就是有问题也只能没问题,我心里也著急一探黑衣人的真面目,便咬著牙对阿梨摇摇头:“我没事,快追!” 0
 
    阿梨向下瞥了我一眼,大概是在确定我的伤势。 0
 
    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拖了大伙儿的后腿,我把心一横,强忍住剧痛,急忙跑两步,跳上师弟跟黑衣人消失的那个山洞。幸好那洞口不高,离地面约有两米,再加上助跑,跳上去绰绰有馀。这要是搁平时,哪儿还用得上助跑? 0
 
    洞顶又窄又矮,我们不得不弯著腰,行动比平时艰难了十倍。阿梨打著手电在前面带路,为了照顾我,有意压著速度,走的极慢。我心里明白,照这个进度走,想要追上前面的师弟是没可能了,只求别跟丢就行。 0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的脚脖子现在已经没了知觉,木得像是两根棍子,完全是在机械地往前走,身上的虚汗流得像下雨,脑子昏昏沉沉,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随时都有罢工的可能性。 0
 
    为了分散注意力,我问阿梨刚才那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不是一早发现了什么? 0
 
    阿梨边走边道:“其实,我们在探察盗洞的时候就发现有人跟踪,大概是因为那个人太过谨慎,每当我们刚刚有所察觉,他就消失不见了,搞得我们还以为是自己神经太紧张,看花了眼。后来,这种情况反反复复又出现了好几次,我们这才敢肯定,一定不是错觉,那个跟踪我们的黑衣人确实是存在的。” 0
 
    但与此同时,师弟也明白,自己跟对方之间的差距,能在两个功夫都不弱的人面前,还能如此神龙见首不见尾,其功夫造诣,恐怕阿梨和他两个人加起来,都不是其敌手。况且那个时候,还有我这个拖油瓶,万一黑衣人挑我下手的话,师弟他们腹背受敌,胜算就更了。 0
 
    于是,两人当即决定,只可诱敌智取,不可发生正面冲突。 0
 
    既然要诱敌,首先就得搞清楚敌人想要的是什么,诱敌诱敌,只有知道敌人要什么,他们才能投其所好,拿什么去诱。 0
 
    师弟分析道:“这个黑衣人既然如此厉害,有以一敌二,甚至以一敌三的身手,如果仅仅是来跟踪,什么都不干,岂不是有点大材用了?可反过来讲,他既然有他的目的,那为何还迟迟不肯动手?现在这种局面,一弱一伤一昏迷,又被困在这上不挨,下不著地的棺材洞里,伸个胳膊腿儿都他娘的不方便,一旦交上手,定是处处受限,只有挨打的份儿,毫无还手的空间!这对黑衣人来,可谓是占尽了时地利人和,这他娘的都不出手,脑袋撞猪上了吧?” 0
 
    阿梨很快学会了师弟的逆向思维:“不,这恰恰明,黑衣人要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出现。”师弟补充道:“但是这个目标,肯定在咱们三个身上,没有显示出来的隐藏目标。” 0
 
    这话的时候,师弟就猜到黑衣人的目标十有八九就是那只青铜盒子。一来,盒子符合“隐藏起来的目标”这个条件,二来,他们身上也确实没有别的值钱的东西了。 0
 
    盒子可以给,但不能白给,更不能现在就给,他们也得谋划一个“时地利人和”的时机。 0
 
    用师弟的原话就是:“万一他娘的,真交上手,也得找个能施展开来的地方!爷就算是输,也不能输得缩手缩脚,窝窝囊囊!再者就是师哥这个伤残人士,有总比没有强吧,等他醒了咱三对一,人多势众,打起架来腰板也硬不是!”于是,师弟就想到了“引蛇出洞”这个办法。 0
 
    来也巧,阿梨收拾背包时,觉得那两把破铜伞太碍事,又占地方,可弃之又觉得可惜,便叫师弟把零件拆一拆,能用的留下,不能用的就丢掉。两人一拆两拆的,居然在伞柄与伞面交界处发现了两个形似司南的罗盘。也就是后面师弟给我看的那个。 0
 
    这个罗盘大约只有手心的一半大,是个半径约厘米、厚度约5毫米的圆盘,盘身全是青铜打造,因为一直密封在伞面中,所以保存的相当完好,青铜的色泽熠熠生辉,盘底雕刻的青龙纹路清晰可见,仿佛昨日才完工的一样。 0
 
    盘面微微向下凹陷,呈一个半球弧面,弧面一圈刻著八干四维十二支,即二十四方位,每一个方位下面都有一道细细的刻槽,连接著圆盘正中央的一点,将盘面分割成一格一格的三角形格子。这一点可以不一般的点,而是一颗米粒大的暗红色粒子(师弟推测,很有可能是陨石),可在刻槽内自由滚动。 0
 
    师弟推测,这个罗盘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定位仪,类似于现在的追踪器,其精确度虽然跟现在的gps定位系统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代表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了。两只定位仪上的暗红色粒子,通过某种特殊的作用力作用在青铜盘上,保持彼此相互吸引,哪怕是在毫厘之间也有变化。 0
 
    想必,古人发明这个,也是怕出门在外迷失方向,不过,这两只定位仪是从有六驾马的马车上发现的,古时候只有子才能有资格乘坐六驾马的车杖出行,俗称“子驾六”,也就是,这是用来定位子的位置的,是保护还是别有所图,那就难了。 0
 
    ↓认准以下网址其他均为仿冒↓ 0
 
    ()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