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100: 第一百章辩论
0%
墨書 Inktalez
“布哈林同志,此次德国之行感觉怎么样? 0
我个人认为,你应该在德国再多待几天,那里的风土人情还是很有趣的。 0
当年,列宁同志从德国回来时就跟我讲过不少他在德国的故事。” 0
 
斯大林笑吟吟地向回到莫斯科的布哈林问道,说出的话用词非常温文尔雅,但是布哈林浑身上下的汗毛都倒起来了。 0
虽然斯大林要求自己出使德国访问民族工人党,但是自己只是向党中央政治局报备要出使德国。 0
具体时间和行程并没有详细说明,带的人员也是自己最信任的那几个,即使这样斯大林也能掌握自己的行程。 0
 
契卡已经神通广大到这个地步了? 0
看着斯大林祥和的笑容,布哈林觉得要是下一秒他派人以自己和民族工人党暗中勾结的名义抓起来一点都不违和。 0
“非···非常好,此次德国之行我收获很大,就像醍醐灌顶了一样。” 0
 
布哈林结结巴巴地回答。 0
“嗯?那你对于民族工人党有什么看法。” 0
斯大林没有在意布哈林不自然的神色,他并不屑于掩饰自己对于苏共的掌控力,要是布哈林能够知难而退自然是极好的。 0
 
看到斯大林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和斯特拉瑟达成的交易,布哈林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斯大林已经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 0
放下心来的布哈林立即按照斯特拉瑟交给自己的方法一脸诚恳地说道。 0
“斯大林同志,此次德国之行,我见到了德意志民族工人党的元首斯特拉瑟。 0
 
在跟他详细交谈之后,我认为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愿意听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0
我觉得他们有资格加入共产国际。” 0
“既然这样,那自然是极好的,这件事就让你来安排吧。” 0
 
斯大林点点头,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算不得什么大事。 0
共产国际在世界各国有着非常多的成员,民族工人党自然算不上最特殊的那一个,何况德国还有德共。 0
除非斯特拉瑟取得了德国的政权,不然很难赢得斯大林的重视,毕竟现在苏联内部要操心的事情可太多了。 0
 
斯大林本想继续工作,不过他看到布哈林并没有退下,而是一脸期盼地看着自己,有些疑惑。 0
“还有什么事情吗?布哈林同志。” 0
“斯大林同志,我想跟你谈谈有关苏联国内建设的事情。” 0
 
布哈林决心跟斯大林进行关于路线问题的大辩论,这是他打算为了维护党内民主制度做出的最后一次尝试。 0
“又来了。” 0
斯大林有些头疼,在他看来,布哈林就是一个书呆子,整体泡在图书馆里读经,理论倒是一套又一套的。 0
 
论辩论,十个自己也不是布哈林的对手。 0
但是说起政治斗争,一百个布哈林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0
布哈林啊布哈林,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幼稚呢? 0
 
你的政治主张再好,要是不能取得党内的最高权力,那就什么也不是。 0
虽然对于辩经没有兴趣,不过斯大林决定还是跟布哈林好好谈一谈。 0
一方面是为了麻痹布哈林,让他确信自己还是打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当党内的路线分歧。 0
 
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寄希望于奇迹发生,万一布哈林同意了自己的观点,那就不需要把他赶出权力中心了。 0
毕竟布哈林对自己的掌权也提供了不少的支持,不是迫不得已,斯大林也不想对他动手。 0
“斯大林同志,你觉得列宁同志施行的新经济政策怎么样?” 0
 
布哈林问道。 0
斯大林略微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给予新经济政策以正面评价。 0
列宁的功劳大家都是看的见的,即使斯大林想要废除新经济政策,也不能否定新经济政策的正面作用。 0
 
“列宁同志的新经济政策是在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目的下,利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这种政策弥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缺点,并且有许多的好处。 0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0
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0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0
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0
第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 0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0
斯大林说了一大堆肯定新经济政策的话,布哈林对此连连点头,但是随即斯大林话锋一转, 0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种政策无论有多么大的作用,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的退却。 0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长久地使用这种生产关系。 0
应当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全盘化推行集体农庄,为了未来的战争最好准备。” 0
历史上,关于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被废除,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主要有三个原因。 0
 
首先,列宁新经济政策制定出台时间过短、思想的不成熟。 0
其次,2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际环境的骤然紧张,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在实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政策,它的系统化和成熟还需要时间。 0
然而,20年代中后期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这是导致新经济政策很快被中止。 0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曾寄希望于世界革命大面积爆发,由此使社会主义在一国先胜尔后引起多国革命胜利,世界革命将在短时期内完成。 0
十月革命胜利后,革命风暴也确实席卷了欧洲一些国家。 0
然而,欧洲革命很快便被资产阶级镇压下去。 0
 
到1923年德国工人起义被镇压下去时,形势已十分明朗了,苏联已经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社会主义的俄国已成为孤岛。 0
在此情况下,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是随时准备应付外来侵略,巩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0
1925年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对国际形势作了比较准确的估计,指出:“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起根本的变化”、“战争的前提日益成熟”、“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0
 
为此,“必须准备应付一切”。 0
1927年英苏断交和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以及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引起了局部战争的爆发,更使联共(布)认识到“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日益逼近了”。 0
“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保障我们的国家以防止突然的事变”。 0
 
战争危险的日益迫切,使苏维埃国家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要求苏联放弃常规的经济发展战略,而采用一种超常规的、在短时期见效快的、重速度的备战方针。 0
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理论或政策便失去存在的外部条件。 0
因此,列宁新经济政策很快被中止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环境的重大改变。 0
 
当然在这个位面苏联的外交形式会比历史上好很多,毕竟没有了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0
但是在德国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苏联依旧是孤军奋战。 0
至于最决定性的原因,那就是联共(布)全党特别是斯大林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0
 
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共党内的很多同志,都将新经济政策简单理解成了一种暂时的“退却”,没有意识到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
唯一能够跟上列宁脚步的只有布哈林,但是这个家伙政治斗争的水平并没有跟他的理论知识水平一样出色。 0
所以布哈林在和斯大林的决赛圈吃鸡中失败后,新经济政策的废止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0
 
“不会有战争了,斯大林同志,我们新生的政权已经击败了国内的叛军和外国的干涉军,怎么会还有战争呢?” 0
布哈林反驳。 0
“和平只是暂时的,苏波战争的结果决定了世界革命暂时的失败。 0
 
帝国主义随时会卷土重来,苏维埃正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 0
这些饿狼随时想要扑灭苏维埃政权,战争迟早要来临。” 0
斯大林试图点破布哈林的臆想,这个家伙居然异想天开,认为苏维埃可以在和平条件下建设共产主义,根本没有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危险。 0
 
“不,斯大林同志,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德国会在未来变红,他们会成为我们忠实的盟友,我们将不再孤军奋战。” 0
在布哈林看来,斯特拉瑟领导的民族工人党是一支非常有革命性的力量,再加上德国共产党的联合,夺取德国的政权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0
“民族工人党很强,也自然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友。 0
 
只是,他们真的是单纯的红色吗?” 0
斯大林将目光投射到了办公桌上,上面放着一沓资料,正是契卡关于民族工人党的详细报告。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