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一个情况是,在某些观众眼里,李达康简直就是“万年背锅侠”。
在剧中,下属贪污跑路,老婆受贿坑夫,结果‘单纯’的李达康还是一心只操心GDP。
就连“无私无畏”毫不作为的光明区区长孙连城都背刺了他,仿佛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背锅侠的角色’。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中,李达康不仅不是‘背锅侠’,相反还是甩锅大侠,成功的在剧中为大家种下了一种,好像一开始什么坏事都和李达康有关,但发展到最后又变成什么坏事都与李达康无关,李达康完全就是无辜的印象。
在何舟看来,即便是‘特不靠谱’的甩锅技能,都不一定及得上李达康。
比如说,丁义珍受贿潜逃的问题,李达康真的是无辜的吗?
要知道,李达康可是一把手,他对丁义珍是负有领导和监督责任的,换做是其他人,发生这种情况,作为一把手是必然会受牵连,被追责的,搞不好政治生涯都会临近末路。
然而,丁义诊事件,影响李达康升官了么?
这就很诡异的。
再想得深一点,作为丁义珍的直属领导,李达康对于丁义珍贪污受贿的事情,难道真的一无所知?
难道连半点风言风语也不曾听说过?
要知道,在《人民的名义》里,丁义诊和一群商人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几乎都快堂而皇之了,李达康没有理由不知道。
事实就是,丁义诊其实就是李达康推出来的一个白手套,对于丁义珍贪污受贿的事实,李达康一清二楚。
为什么李达康需要丁义珍这个白手套?
因为发展经济需要,提高GDP需要,只能为他提供GDP,李达康内心其实是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贪污腐败小范围存在的。
像李达康这样爱惜羽毛的人,正如他所说的,绝不会和商人做任何交易。
但发展经济,提高GDP,又几乎必然的要与商人们接触,避免不了要和商人们谈交易。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区域,里面很可能埋了无数的雷,一个不慎,就会步入雷池。
因此,李达康选择把丁义珍放出去,让他去主持光明峰项目,自己则装出一副对此不闻不问,给外界传达出一种丁义珍大权在握的样子。
丁义珍大致也能猜到李达康的心思,因此甭管在外面多风光多招摇,可在李达康面前,还是毕恭毕敬的。
而一切也正如李达康所设想的那样,等丁义珍把光明峰项目的底子都打得差不多了,敏感的东西也都谈完了,丁义珍选择出逃国外,留下一个‘烂摊子’。
而李达康则表现出一副出来收拾残局的勇于任事的姿态,还痛骂丁义珍拿着他的名义大搞贪污腐败,钱全揣自个儿兜里,却让他背锅的事实,表明自己的大义凛然。
到最后,GDP上去了,政绩也全归了李达康,不仅失察之罪没了,还顺利得当上了京州一把手。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李达康的手腕,就可见一斑。
就连何舟心里面,都不由得大呼内行,学到了学到了。
反正就是从政一定要先学会甩锅,不到大局已定,绝不轻易下场,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棋手该有的智慧。
可以这么说,李达康绝不是什么单纯的小白兔。
乍一看,李达康这个人,给人一种作风非常暴躁粗糙的印象,总是会因为一丁点小事就骂人。
但其实呢,这只是李达康的一面,未必就是伪装,可却也绝对说不是上是真实的全部。
事实上,李达康的政治智慧,非常细腻,非常高超,而且是属于一种‘走大路’的智慧。
李达康从不踩三个雷区。
第一个雷区,绝对不会出卖人民的利益。
第二个雷区,绝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第三个雷区,主动向一把手靠拢,但绝对不是奴才式的依附。
尤其是在向一把手靠拢方面,李达康做得比谁都漂亮。
沙瑞金来到汉东的第一次领导班子碰头会,李达康为什么攻击祁同伟哭坟?因为沙瑞金一开始就定了调子先批评祁同伟这个汉东公安厅厅长。
想得再深入一些,沙瑞金带着尚方宝剑来到汉东,一来就拿祁同伟开刀,是不是对‘汉大帮’不满呢?
同为汉大帮的高育良,又能跑得了了?
这才有了沙瑞金考察林州新区的时候,由沙瑞金主动问起关于李达康对高育良的看法,李达康才话里话外处处掺沙子。
什么育良同志思路清晰啦,作风稳健啊,先是模糊性的赞美了几句,发现沙瑞金自始至终一直没反驳,他才肯定了自己心目中的想法,来一个“但是”,不轻不重的说出高育良‘有点保守’的负面评价。
为了引出这一句,李达康铺垫了很多,也说得很委婉。
他在给高育良掺沙子的同时,也不确定沙瑞金究竟能否扳倒高育良。
沙瑞金有尚方宝剑不假,但‘汉大帮’也绝对不可小觑,更何况高育良还是汉东的政法高官,名义上的第三把手。
假如不是沙瑞金空降,那么汉东一把手的位置,非高育良莫属,汉东政界范围之内,绝对不会再有其他人选。
这由不得李达康不慎重。
而在沙瑞金谈到在林州工作时,赵立春这位汉东老书记选择调离李达康,支持高育良这个林州一把手的事情的时候,李达康同样心下凛然,下定了决心与赵立春切割。
或者说,为了等这个机会,他早就苦苦等待了很久很久。
李达康先谈赵立春亲自送他到林州走马上任,评价其‘厚道’,但紧接着,他又表达了自己与赵立春在某些事情上的分歧,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表明‘我曾经和赵立春关系密切,但我们完全不是一路人’的看法。
甚至,说到最后,还小心翼翼的自黑一把,“也许我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本来沙瑞金就是带着尚方宝剑来铲除‘汉大帮’的,怎么可能不对李达康表达欣赏的态度。
以至于当沙瑞金结束在林州、吕州的考察,返回京州时,已经有些慌了的高育良立即主动跟沙瑞金汇报工作,一门心思要给李达康上点眼药。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达康早就先他一步,把他黑了个遍,让沙瑞金先入为主的认为高育良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缺陷。
这才致使高育良直接碰了个软钉子,每一颗射向李达康的子弹,都被沙瑞金轻飘飘的挡了回去。
相反的,还给沙瑞金留下了高育良擅长捕风捉影,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糟糕印象。
为了更进一步向沙瑞金靠拢,在领导班子碰头会上,讨论关于送礼的268名干部的处理问题上,李达康也暗戳戳的内涵了高育良一把,一句“以前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意见不一,分歧很大。”
这不就是在暗示他和高育良意见不一致嘛,倘若高育良和李达康的意见一致,那就不存在什么分歧了,几乎能决定汉东的一切事务。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