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烽火义途》 110: 第一百一十章
0%
墨書 Inktalez
刘备带著关羽入城,来到吕布府中拜会。吕布一身戎装,坐于大厅正中,见刘备拱手行礼,便立刻起身迎接,露出和善的笑容:“刘使君,今日能再见,实乃天意。前番之事,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你能谅解。” 0
 
刘备微微低头,态度谦和:“吕将军守护徐州,保全百姓,刘备已感激不尽,又何来怨言?今日特来谢过将军对我家眷的照顾。” 0
 
吕布听罢,摆摆手,语气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刘使君言重了。我夺城之举,并非想与你争城池,而是因令弟张飞在此醉酒杀人,恐生祸端,这才不得已出手代守。” 0
 
刘备闻言,神色未变,心中却泛起波澜。他知吕布此言有意推卸责任,但此时此地,却不能与之争辩。他低声回应:“张飞性情直率,偶有失误,却并非有意冒犯。若因此劳烦将军守城,刘备实在过意不去。”他停顿片刻,语气转为郑重,“说来,徐州一地,本也非我所有。既然吕将军守城有功,刘备愿将此城奉让,以表敬意。” 0
 
吕布闻言,假作惊讶,摆手道:“刘使君说笑了!徐州城乃你以仁德得之,我岂可夺人所爱?还是请你收回城池,继续治理为好。” 0
 
刘备摇头,语气诚恳:“吕将军诚心守护百姓,德才兼备,实乃徐州之福。我刘备才疏学浅,不敢贪恋此地,还是将军留守为宜。” 0
 
两人你来我往,推让片刻,最终刘备仍执意辞让,提出返回小沛安顿。吕布见刘备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勉强,便顺水推舟,朗声道:“既如此,那就请刘使君暂回小沛,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共商大事。我这便命人送些粮草与缎疋,以示薄意。” 0
 
刘备拱手谢过:“多谢将军盛情。” 0
 
--- 0
 
返回小沛后,关羽与张飞皆满腹不平。张飞握紧拳头,怒气难掩:“大哥!吕布那三姓家奴夺了我们的城池,如今还来假惺惺讨好!这口气,我张飞实在咽不下!” 0
 
关羽也微微皱眉,沉声道:“三弟所言不无道理。吕布之人素来无信,若今日不夺回徐州,他日恐更难立足。” 0
 
刘备却神色平静,语重心长地说:“二位贤弟,眼下形势未定,天时未到,我们不宜逞一时之气,与命争锋。屈身忍让,才能保住我们的实力。待来日时机成熟,再与吕布计较也不迟。” 0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虽心中依旧不平,却也无法反驳,只得默默点头应下。 0
 
 
几日后,吕布果然派人送来粮米与缎疋,刘备收下后,分发给士兵与百姓,稳定了局势。虽两家暂时相安无事,但暗流涌动,战火的阴影仍在不远处悄然酝酿。 0
 
寿春城内灯火通明,袁术在府中设下盛宴,款待诸将士。歌舞升平,酒香四溢,袁术端坐主位,满面笑容,向众人举杯:“我军屡战屡胜,今日理应开怀畅饮,共享此刻荣光!” 0
 
宴会正酣,忽有探子快步入堂,跪地禀报:“孙策攻取庐江太守陆康,大获全胜,已经班师回朝!”袁术闻言大喜,立刻吩咐:“快,召孙策进来,我要亲自奖赏此子!” 0
 
不多时,孙策进入大堂。他年少英俊,英气逼人,身穿战甲仍染著征战的尘土,腰间佩剑,步伐稳健。孙策进至堂前,抱拳拜道:“策不辱使命,幸不负主公所托。” 0
 
袁术见他如此风采,更是喜爱,亲自起身相迎,将他扶起:“孙郎,你真是我袁术的骄傲!快来,坐到我身边,今日好好喝上一杯!”孙策推辞不过,只得在袁术身旁坐下。 0
 
宴间,袁术端著酒杯,望著孙策,目光中满是欣赏。他低声叹道:“孙郎,你真是少年英雄啊!若我袁术有子如你,便是死也无遗憾了!”言语中既有赞叹,又有一丝惋惜。 0
 
孙策闻言,谦虚地低头拱手道:“主公厚爱,策当竭尽全力,以报知遇之恩。” 0
 
袁术哈哈一笑,拍著他的肩膀:“你父孙坚英勇一世,天下皆知。如今你继承其志,更是百尺竿头,前途不可限量!来,为孙郎,满饮此杯!” 0
 
孙策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众人齐声喝彩,场内气氛热烈。 0
 
孙策自幼天资聪颖,且好结交贤士。自从父亲孙坚去世后,他深感形势艰难,为了避开仇敌,他带著家人退居江南,安顿在丹阳太守吴璟的辖区内。然而,因陶谦与吴璟不和,江南局势动荡,孙策不得已将母亲和家属迁往曲阿,而自己则投奔袁术,寻求机会。 0
 
袁术见孙策英勇有谋,对他颇为喜爱,经常对人说:“若我有一子如孙郎,便是天大的福气!”不久后,袁术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并派他率军征讨泾县。孙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敌军,大败祖郎,首战告捷,名声大振。 0
 
袁术见孙策如此勇猛,愈发器重,再次派他进攻庐江太守陆康。孙策率军连克数城,终于大破陆康,将庐江收入袁术的势力范围。此战不仅巩固了袁术在江南的地位,也让孙策的威名远扬。 0
 
 
袁术端起酒杯,再次敬向孙策,目光炯炯:“孙郎,你可知今日的胜利意味著什么?江南之地,已开始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立下如此大功,我又怎能辜负?” 0
 
孙策淡然一笑,微微低头:“主公高瞻远瞩,策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为主公开疆拓土。” 0
 
袁术哈哈大笑,将酒杯重重放在案上:“孙郎谦虚了!你既有此雄心,将来我必委以重任,江山与你共图,何愁大业不成?”说罢,他转头对堂中将士大声道:“来,为孙郎,再饮一杯!” 0
 
宴席结束后,孙策回到自己的营寨,卸下铠甲,一人坐在帐内,神情低落。他想起席间袁术对自己的态度,表面看似亲厚,但骨子里透著一股傲慢与居高临下,让他倍感屈辱。 0
 
夜深了,月光如水洒落营中,孙策心烦意乱,便起身走到营帐外,信步来到中庭。冷风拂面,星光闪烁,他抬头望著天空,脑海中浮现出父亲孙坚的身影。那是个叱吒风云的英雄,为大业拼死拼活,却英年早逝。而如今,自己身为孙坚之子,却寄人篱下,忍受袁术的冷眼与怠慢。想到这里,他不禁悲从中来,握紧拳头,仰天长叹:“父亲啊!您如此英雄,却留下我孤立无援,至今只能受人摆布,如何能继承您的志业!”说著,泪水夺眶而出,竟失声痛哭。 0
 
正在此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孙策猛地回头,见一人自营外悠然走来,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挺拔。那人边走边笑,声音爽朗:“伯符何故如此悲伤?我可是从未见过你这样模样啊!”他停在孙策面前,目光中带著一丝调侃:“尊父在世时,多曾用我。你若有什么不决之事,为何不问我,反倒在这里哭泣?” 0
 
孙策惊讶地看著来人,抬手抹去脸上的泪水,仔细端详一番,随即眼中一亮:“你是……朱君理!果然是朱君理!”来者正是丹阳故鄣人朱治,字君理,曾为孙坚麾下旧部,如今不知何故来到此地。 0
 
孙策急忙上前,握住朱治的手,激动地说:“君理大哥,怎么是你?这些年你在何处?可知我常念旧人,却难寻一人可商大计!” 0
 
朱治哈哈一笑,拍著孙策的肩膀:“别急,咱们有话慢慢说。先告诉我,究竟是什么事让你如此悲痛?” 0
 
孙策收起泪水,请朱治坐下,长叹一声道:“父亲去世多年,我无力完成他的志业,如今只能寄人篱下,听命于袁术,受尽屈辱。若非为了家人安危,我又怎愿如此苟且?此乃我心中大恨,夜不能寐!” 0
 
朱治听罢,神色渐渐严肃,沉思片刻后,目光一亮:“伯符,你素来勇猛,有智有谋,怎会甘心久困于人之下?听我一言,这里不是你的久留之地。不如向袁公路借兵,假托援救丹阳太守吴璟的名义,实则趁机夺取江东。江东之地一旦在手,你便能自立门户,再无需仰人鼻息!”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