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局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秦王府内的气氛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沉闷。李世民深知,仅靠长孙无忌在外寻找证据远远不够,必须要为可能到来的最坏情况做好全方位准备。他召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一众谋士和亲信,在密室中进行了一场紧急而机密的商议。
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凝重的脸上。李世民目光坚定地扫视一圈,率先打破沉默:“如今我深陷困境,李建成步步紧逼,我们已无退路。大家务必抛开顾虑,畅所欲言,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房玄龄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目前我们在明处,李建成在暗处,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断打压我们。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寻找证据证明您的清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自身防备,以防不测。”
杜如晦点头表示赞同,补充道:“没错,而且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守。应当暗中联络各方支持我们的势力,积蓄力量,若形势危急,也好有一战之力。”
长孙无忌接着说:“我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但要找到确凿证据还需要时间。在此期间,我们要确保秦王府的安全,不能让李建成有机可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应对计划。首先,加强秦王府的防御工事。他们安排了大量精锐卫士,日夜巡逻,在府墙四周设置了严密的岗哨,还在关键位置布置了机关暗器,以防敌人突袭。同时,对秦王府的人员进出进行了严格管控,只有经过核实身份的人才能进入,确保没有李建成的眼线混入其中。
其次,李世民秘密联络朝中支持自己的势力。他派心腹之人暗中与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局势,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些将领大多与李世民一同征战沙场,对他忠心耿耿,纷纷表示愿意在关键时刻为他挺身而出。但他们也深知此事的敏感性,不敢轻易表态,只是承诺会保持密切关注局势,等待时机。
在联络外部势力的同时,秦王府内部也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李世民挑选了一批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士兵,组成了一支秘密卫队。这些士兵由尉迟恭亲自训练,日夜操练各种战术和格斗技巧,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斗。
此外,李世民还命人在秦王府的地下挖掘了一条秘密地道。这条地道通往城外,一旦秦王府遭遇围困,他们可以通过地道逃生,也能利用地道秘密运送人员和物资。挖掘地道的工作十分隐秘,参与的士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信任的,确保消息不会泄露。
为了筹备足够的物资,李世民动用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购买了大量的兵器、粮草和盔甲。这些物资被秘密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他还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这些物资,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充足。
在紧张备战的同时,李世民也没有放弃寻找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他加大了对长孙无忌调查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了更多的人手和资源。长孙无忌不负所望,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和追踪,终于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
原来,在张亮招募死士的事件中,有一个名叫王福的人扮演了重要角色。王福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江湖人士,实际上却是李建成的心腹。他受李建成的指使,混入张亮的招募队伍中,故意制造出张亮谋反的假象。长孙无忌通过一系列线索,终于找到了王福的藏身之处,并将他秘密抓获。
王福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时,吓得浑身发抖。李世民看着他,眼神冰冷:“王福,只要你如实交代李建成的阴谋,我可以饶你不死。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福深知自己的处境,为了保命,他将李建成指使他陷害李世民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原来,李建成早就对李世民的势力有所忌惮,一直在寻找机会扳倒他。得知张亮在洛阳的行动后,李建成便派王福混入其中,制造张亮谋反的证据,企图借此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李世民得到这份关键证词后,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他扭转局势的重要筹码。但他也明白,仅凭王福的证词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于是,他继续安排长孙无忌深入调查,务必将李建成的阴谋彻底揭露。
此时,秦王府的备战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秘密卫队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效,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地道也即将挖掘完成,物资储备充足。李世民看着秦王府内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逐渐有了底气。他知道,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危险,但只要他和他的手下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李建成。
而在东宫,李建成也没有放松警惕。他察觉到李世民在暗中有所动作,但却不清楚具体情况。他不断加强对秦王府的监视,试图找出李世民的破绽。同时,他也在与李元吉和支持他的大臣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准备在李世民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给予他致命一击。
朝堂上的局势依然紧张,双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这场权力较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争斗都将对大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