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波暂息,李世民回到秦王府,犹如困兽般在房中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围坐一旁,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他们深知,此次李建成呈交的证据棘手至极,稍有差池,秦王一脉便会万劫不复。
“如今之势,若想破局,必须先舍车保帅。”房玄龄率先打破沉默,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李世民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看向他,问道:“你是说张亮?”
房玄龄微微颔首,沉重地说道:“张亮身处洛阳,行事虽为殿下着想,但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若想保殿下周全,只能先让他承担罪责,与他划清界限。”
李世民心中一阵绞痛,张亮追随他多年,忠心耿耿,让他放弃张亮,实在难以抉择。但他也明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
“也只能如此了。”李世民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绝,“只是苦了张亮。”
于是,李世民进宫面见李渊,主动提议将张亮下狱,以显自己大义灭亲,撇清与张亮的关系。李渊看着李世民,眼神中透着复杂的情绪,有失望,也有一丝欣慰。他没想到李世民会主动提出这个建议,这让他对李世民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
“既然你能认清形势,主动请罪,朕便暂且相信你。但张亮之事,朕定会彻查到底,若你真有谋反之心,朕绝不轻饶!”李渊冷冷地说道。
李世民谢恩后,退出宫殿。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接下来必须尽快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亮很快被抓入狱。在狱中,他遭受了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句对李世民不利的话。他心中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秦王的安危,哪怕受尽折磨,也绝不能背叛秦王。
“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任何东西!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绝不是谋反!”张亮对着审讯他的官员怒喝道。
与此同时,李建成在东宫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深知,张亮入狱只是第一步,要想彻底扳倒李世民,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支持。他与李元吉商议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打压李世民的势力。
“大哥,如今张亮入狱,正是我们削弱秦王府的好时机。我们可以趁机弹劾秦王府的其他亲信,让他们自顾不暇。”李元吉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向李建成建议道。
李建成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但我们也要小心行事,不能让父皇觉得我们是在故意打压。”
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在朝堂上弹劾秦王府的其他官员,指责他们与张亮勾结,意图谋反。这些弹劾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更大的波澜。秦王府的官员们人人自危,纷纷为自己辩解,但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紧逼下,他们逐渐陷入了困境。
李渊面对这些弹劾,心中十分头疼。他既不想看到儿子们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又不能对这些指控置之不理。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对秦王府的官员进行调查,但并没有立即做出处罚,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李世民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不仅要应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攻击,还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挽回父皇的信任。他日夜与谋士们商议对策,四处寻找能够为自己开脱的证据,但始终一无所获。
就在李世民陷入绝境之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他深知李世民的困境,决定冒险为他寻找生机。长孙无忌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暗中调查张亮事件,希望能找到其中的破绽。
经过一番艰苦的调查,长孙无忌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发现,在张亮招募死士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的身份十分可疑,他们似乎并不是真正的死士,而是被人故意安插进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李世民。
“殿下,我发现了一些线索,这些人可能是李建成派来的,故意陷害我们!”长孙无忌兴奋地将调查结果告诉李世民。
李世民听后,心中大喜,但他也知道,这些线索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继续调查,一定要找到确凿的证据,让李建成的阴谋大白于天下!”李世民坚定地说道。
与此同时,李建成也察觉到了长孙无忌的行动。他知道,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若让他找到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于是,他决定派人暗中监视长孙无忌,阻止他的调查。
朝堂上的斗争仍在继续,局势愈发复杂。李世民和李建成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猛虎,在权力的战场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而李渊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既希望维护大唐的稳定,又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儿子。但这场争斗已经愈演愈烈,他又该如何抉择呢?未来的局势又将走向何方?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而大唐的命运,也在这场激烈的权力博弈中悬于一线。
评论 0 则